学术投稿

克林霉素注射液致血尿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左爱琴;陈爱春

关键词:克林霉素注射液, 血尿, 文献
摘要: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半合成衍生物,对G+球菌及厌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药物性皮疹,伪膜性肠炎及静脉炎等.引起血尿并不多见.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以来共发生3例,结合检索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2002~2009年文献报道共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疗法治疗颈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对颈、腰椎退行性改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2例颈、腰椎退行性改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15l例,均采用牵引、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增加中药热敷,治疗前后行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 治疗组经8~25次(平均16.1次)治疗后,近期治愈98例,显效29例,有效15例;对照组经9~31次(平均18.7次),治疗后近期治愈78例,显效33例,有效28例.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牵引、推拿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热敷疗法能提高颈、腰椎退行性改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忠豪;欧阳林;郭毅斌;裴发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经验.根据婴幼儿呼吸道狭窄,咳嗽反射弱,分泌物易阻塞气道,对缺氧敏感,不配合,易躁动,病情变化快等特点笔者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的管理,气管插管的护理,肺部护理,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拔管后的呼吸道护理以及喂养的护理.从而完善了婴幼儿呼吸道的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对降低肺部并发症,提高术后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丽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胸腺肽联合干扰素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胸腺肽组、干扰素组及联合治疗组,观察3组治疗6个月至1年后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血HBVDNA的阴转率及治疗6个月后随访半年的HBVDNA的阳转率.结果 治疗6个月至1年后联合组的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HBVDNA的阴转率,YMDD变异复常率均高于单用胸腺肽组、干扰素组,随访半年的HBVDNA的阳转反跳率、谷丙转氨酶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腺肽联合干扰素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德荣;孙立秋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丁咯地尔针2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对照组用血塞通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作者:张书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胸膜腔置管并注入多抗甲素治疗癌性胸膜腔积液临床研究

    目的 癌性胸膜腔积液是晚期癌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单纯留置导管放液效果不佳,笔者所在医院于2001~2004年共收治癌性胸膜腔积液患者60例,其中32例于放液后胸膜腔内注入多抗甲素,取得良好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B组28例,均行全身化疗并胸膜腔内留置中央静脉导管,A组患者每7天注入一次多抗甲素20 mg+生理盐水20 ml,注入药物后闭管24 h,嘱患者转动体位,以利药物混匀.B组患者仅行胸膜腔内置管引流.结果 试验组(A组)有效例数与对照组(B组)有效例数比较,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组使用胸膜腔内注入多抗甲素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症状改善,患者存活时间延长.

    作者:任乐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应用生物材料制成人工髋关节假体,用以修复人体病损的髋关节,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的手术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老年人因各种脏器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机体免疫功能和耐受性降低,而且接受外界信息能力差,所以,护理难度相对较大,极易出现并发症.

    作者:张耀友;赵彩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过程中阿托品中毒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阿托品中毒原因.方法 对在运用阿托品救治农药中毒患者中出现的18例阿托品中毒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片面追求大剂量阿托品,不注重区分中毒途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存在导致错误判断阿托品化.结论 应区分农药中毒途径,合理应用阿托品剂量,全面分析阿托品化指征、正确判断阿托品化.

    作者:肖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外源性睾酮抑制精子发生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外源性睾酮对健康成年男性精子数量和功能的影响,评价外源性雄激素对精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名有生育能力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人,治疗处理如下.十一酸睾酮(TU)组:TU1000mg IM(首剂剂量),然后每6个星期500 mg IM共2次,是分别在治疗期第6周和第12周,之后无继续治疗措施;对照组:同期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 首次TU注射后精子计数逐渐减少,但相对较慢,在第6周时平均精子计数降低到62.4(平均仅减少了14.9%,19.3%)×106/ml;在第18周时才达到大的抑制,平均精子计数降低到3.8(平均减少了63.5%,95.1%)×106/ml.在恢复期结束,所有各组的平均精子计数均恢复到>20×106/ml的水平.TU注射之后,血总T和游离T水平均升高,然后恢复正常.结论 外源性雄激素能够抑制精子发生,结果具有可逆性,对部分蛋白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将为男性激素避孕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孙辉;王雪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32例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检查过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32例患者中,一次顺利完成检查31例,另1例患者行第2次检查成功,病变检出阳性率为75%,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方便,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

    作者:汪迎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间型细胞镜检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查中间型细胞(MXD)镜检复查规则,以保证检验结果 的正确性.方法 收集182例临床血常规标本进行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人工镜检,将仪器白细胞分类的MXD结果 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 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差异和原因.结果 将仪器分类的MXD结果 分为三组,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 比较,MXD在<8%时,r=0.802,P>0.05;MXD在8%~9.9%时,r=0.798,P>0.05.以上两组标本2中方法 差异无显著性.MXD≥10%时,r=0.359,P<0.05,两种方法 差异显著,同时该组标本的人工镜检异常结果 检出率(16.4%)明显高于前两组(2.4%和2.2%).结论 当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MXD为10%以上时,均应作瑞姬氏染色人工镜检复查,以防止异型淋巴、嗜酸性粒细胞、幼稚细胞等病理性细胞漏检.

    作者:王馥香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席汉氏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1例的护理

    目的 探讨席汉氏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的发病征象和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富蕴县人民医院1例席汉氏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患者临床资料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及护理体会.结果 经积极及时抢救后患者于8 d后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席汉氏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确诊,早治疗.

    作者:刘彭;朱孔娉;张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全凭静脉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ASAⅡ~Ⅲ),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两组均静脉注射氯胺酮负荷量2.0 mg/kg,咪达唑仑0.06 mg/kg,丙泊酚,应用微量泵以4~6 mg/(kg·h)持续滴注.试验组加用瑞芬太尼,以4~6 μg/min速度持续输注.对照组加用氯胺酮,应用微量泵以2~3 mg/(kg·h)持续滴注.术毕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手术持续时间为155~285 min,术毕清醒时间:试验组(17.0±4.2) min,对照组(22.9±7.6)min;麻醉后MAP、HR各项值与麻醉前相比,试验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全,与氯胺酮相比术后清醒时间较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绍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注射用炎琥宁及玉屏风滴丸合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炎琥宁及玉屏风合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 安徽红十字朝阳医院发热门诊于2009年8月至2009年11月对360例确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在常规治疗的基础,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0例.治疗级加用注射用炎琥宁及玉屏风滴丸,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180例上呼吸道感染(均有发热),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平均在门诊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有差异(P<0.01).结论 应用注射用炎琥宁及玉屏风滴丸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对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消除有比较明显的疗效,并且能缩短疗程.

    作者:郝云慧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先天性巨大膈疝1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08年9月笔者所在科收治了1例先天性巨大膈疝的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顺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严重创伤行截肢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下肢截肢属于较大的损毁性手术,直接造成患者重要肢体的缺失和功能缺陷,对于患者,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难以承受的,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消极心理,对治疗极为不利.

    作者:杨春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咳嗽峰值流速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咳嗽峰值流速能否预测COPD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方法 前瞻性采集19例进行机械通气的重度COPD患者通过自主通气治疗后准备拔除气管插管前的咳嗽峰值流速,肺功能指标,APACHEⅡ,根据终撤机结果 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U检验,χ2检验,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CPF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咳嗽峰值流速推测撤机成功所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P<0.05),并确定佳临界值为29.35 L/min,以CPF=29.35 L/min推测撤机成功率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100%.结论 咳嗽峰值流速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撤机的成功率.

    作者:卢树标;吕文慧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普罗帕酮与洋地黄转复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普罗帕酮与洋地黄转复慢性心房颤动的作用.方法 将心房颤动发作时间大于3周的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洋地黄组,普罗帕酮组先静脉推注2 mg/kg,再以5 mg/kg维持24 h,后改口服每天450 mg治疗4周.洋地黄组先静脉推注毛花甙C 0.4 mg,然后每6 h静脉推注0.2 mg,24 h后改口服地高辛每日0.25 mg.结果 普罗帕酮组17例(48.6%)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组仅2例转复成功.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者与未转复者相比,左房内径明显较小(P<0.001),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显著较短(P<0.001).结论 普罗帕酮可有效地转复慢性心房颤动,洋地黄转复慢性心房颤动疗效不佳;左房内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是影响转复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凯;于滨;刘强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防治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合理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1054例食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25例,总结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防治经验.结果 11例行空肠造瘘,逆插胃管术,14例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 三切口(经右胸胃食管左颈吻合)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于二切口(经右胸胃食管胸顶吻合术);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行空肠造瘘加逆插胃管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林凯鸿;林铁汉;黄泽宝;唐少顷;徐志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的腹腔化疗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采用腹腔内温热化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64例作为治疗组,采用腹腔内温热化疗,6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结果 治疗组生存率、腹腔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化疗,不但能有效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复发及转移,而且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刘涛;郝英祥;王化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1例抑郁症患者服用阿普唑仑扩大性自杀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抢救及护理心得.方法 争分夺秒清除毒物,维护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结果 患者住院治疗10 d后,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在抢救自杀的患者的过程中,心理护理亦是重中之重.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配合治疗护理,舒缓其心理压力,正确面对现实,消除抑郁,从而避免自杀悲剧的再次发生.

    作者:杨冬玲;曾莉;毛方菊;张吕胜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