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斌;董桂云;虞喜豪;肖作平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监护下对107例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Olympus P60)检查及治疗.结果 对血氧饱和度下降(SaO2)、呼吸和心率不稳定、气道压力明显不稳定、血痰、肺不张、严重肺部感染等能查找出原因,并予相应的镜下治疗,效果显著;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换管及引导插胃管成功率高、效果好.结论 纤支镜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崔冬月;王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征象.方法 CT增强扫描25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评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胶囊样环,胰周线征,胰腺钙化,胰腺假囊肿,胆管壁增强,肾脏损害,胰管扩张与突然截断出现频率,确定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诊断价值.结果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增强后胰腺呈弥漫性低密度17例(68%),胰腺局限性肿块且增强后呈低密度10例(40%),胶囊样环16例(64%),胰周线征15例(60%),胰周血管受累11例(44%),胰腺病灶钙化8例(32%),胰腺假囊肿3例(12%),胰管扩张5例(20%),胰管截断4例(16%),胆管扩张14例(56%),胆管壁增强19例(76%),腹膜后纤维化4例(16%),肾脏损害12例(48%).结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增强呈现弥漫性肿大且呈低密度,胶囊样环,胆管壁增强,肾脏损害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重要CT征象.
作者:范中华;陈双园;杜蕾;刘振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为了充分发挥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笔者分析了抗生素联用、西药联用、中西药联用、中药配伍时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发现联合用药十分普遍,但也存在着很多急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
作者:王聪;杨淮英;申健;尹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25岁,G2P1,末次月经2008年6月7日,预产期2009年3月14日,孕23周,B超检查证实为双胎妊娠,孕34周因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经药物治疗一周无效后入院.
作者:张淑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糖尿病(DM)患者尿路感染的状况和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措施.方法 对老年女性DM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老年DM并发尿路感染与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侵入性操作呈正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占60.60%.结论 老年女性DM患者尿路感染率高,应予以重视.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加强泌尿系统的保护,特别注意具有侵入性插管的护理,是预防老年女性DM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袁艳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胆石症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9例青年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全部均有上腹部疼痛,而疼痛伴发热者为18例,占20%,疼痛、发热、黄疸三者同时并存的仅6例,占7%.肝功能检查GPT增高发生率为27.4%,HBsAg阳性者9例,占10%.心电图不正常者12例,占13.4%.结论 青年胆石症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典型,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可确诊.
作者:吴崇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新时期医学事业的发展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医学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不但需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硬件的投入,更应从提高管理者对医学图书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入手,充分发挥医学图书信息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陈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我国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具体培训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
作者:尹凤英;何芳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清瘀益肾止渴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适平口服,每次30 mg,2次/d,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可加大至大剂量180 mg/d,血糖仍未达标则酌情加用胰岛素;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清瘀益肾止渴胶囊,每次3粒,3次/d.治疗4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65.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除瘀血、滋阴益肾、生津止渴之治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猛;刘允辉;孙红;王韶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婴幼儿发病常见.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发热和为主要特征.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笔者所在科自2004年4月至10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28例,采取了严格的控制院内感染措施,无1例院内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乔玉香;余桂英;谭分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诊疗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患者症状11例明显改善,13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术后复查X线片,12例行植骨内固定者均形成骨性融合,未作内固定者中有3例出现轻度脊柱失稳.结论 MRI是当前椎管内神经鞘瘤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尽量彻底,视脊柱破坏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椎间植骨内固定,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张震宇;陈添华;刘东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正清风痛宁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研究.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正清风痛宁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加甲氨喋呤(MTX)和雷公藤加MTX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肝肾功能和骨关节X线等项检查.结果 41例(49.4%)进入正清风痛宁组,42例(50.6%)进入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改善,但正清风痛宁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正清风痛宁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雷公藤联合MTX.
作者:吴凡玉;李红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使医疗服务面对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要尽快适应这种新的形势,不仅有赖于医院整体技术的不断提高,还应建立与完善一种体现全院奉献、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共同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医院文化.
作者:何晓峡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7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产后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裂伤等,且剖宫产术导致的产后出血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结论 产后出血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可采用按摩子宫、宫腔填塞、盆腔动脉结扎,B-Lynch缝合及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等,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晋本荣;范冰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以失眠为主要表现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33例)和更年安片(对照组,33例)治疗1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PSQI评分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对更年期妇女的失眠症状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颖慧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鼻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以及在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同期修复的疗效.方法 分析近6年128例鼻面部恶性肿瘤,其中基底细胞癌88例,鳞状细胞癌38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术中彻底切除肿瘤,以切缘安全界定为肿块外缘5 mm宽;同时 128例选择了不同的修复方法(直接缝合 18例,邻近皮瓣78例,耳后复合瓣 5例和植皮23例).结果 93例患者目前无复发征象,失访25例,死亡10例(死于老龄和心血管疾病);124例同期修复的患者中5例对外鼻形态不满意.结论 在彻底切除恶性肿瘤时应重视安全界的概念,并尽可能应用各种方法进行I期修复.
作者:杜北红;钟奇珉;李玉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应用技巧,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35例患者采用护患沟通,并总结其经验.结果 通过护患沟通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改善了护患关系,对患者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结论 有效的护理沟通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满足患者和护士的心理需要,使患者具有积极良好的心态,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张久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SLE引起的肾脏病变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LN是SLE的重要临床组成部分.
作者:黄卫华;潘海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通过直肠滴注给药的方法替代静脉滴注治疗临床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45例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随机采用直肠滴注和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疗程和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直肠滴注组长于静脉滴注组1.5 d;疗效:直肠滴注组的显效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差别.结论 直肠滴注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行之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家长不愿意给患儿选择静脉穿刺或患儿严重不配合,尤其是多次静脉穿刺均告失败时,可以替代静脉滴注给药.
作者:郑洪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对180例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一些统计,了解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血常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80例临床确诊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取其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其结果.结果 180例患儿中咽试子培养阳性58例,总阳性率32.2%.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占77.5%,白细胞升高占48.3%.结论 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而且白细胞不一定升高.
作者:黄瑞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