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诊断

范中华;陈双园;杜蕾;刘振伟

关键词:自身免疫, 胰腺炎, 体层撮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征象.方法 CT增强扫描25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评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胶囊样环,胰周线征,胰腺钙化,胰腺假囊肿,胆管壁增强,肾脏损害,胰管扩张与突然截断出现频率,确定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诊断价值.结果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增强后胰腺呈弥漫性低密度17例(68%),胰腺局限性肿块且增强后呈低密度10例(40%),胶囊样环16例(64%),胰周线征15例(60%),胰周血管受累11例(44%),胰腺病灶钙化8例(32%),胰腺假囊肿3例(12%),胰管扩张5例(20%),胰管截断4例(16%),胆管扩张14例(56%),胆管壁增强19例(76%),腹膜后纤维化4例(16%),肾脏损害12例(48%).结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增强呈现弥漫性肿大且呈低密度,胶囊样环,胆管壁增强,肾脏损害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重要CT征象.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109例尿潴留的观察及护理

    尿潴留是急诊科较常见的患者之一,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采取综合措施为109例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使膀胱功能恢复,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对乳房肿块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09例136处乳腺肿块进行了超声引导下旋切术,评价其诊治效果.结果 109例136处乳腺肿块中,96例123处乳腺肿块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13例经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进行活检术.所有操作均成功,皮肤伤口仅3 mm,无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旋切术操作方便易学,对乳腺小纤维腺瘤切除彻底,皮肤疤痕微小;对可疑病灶能及时明确诊断,合理治疗.

    作者:桂水清;梁晓燕;欧阳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科技档案管理的创新及相关问题

    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创新,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本文从思想认识、人才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浅述.

    作者:项滨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

    目的 探讨防治腰椎症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8年4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腰椎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4例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处理脑脊液漏,取头低脚高位;避免增加腹压,预防感染,同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腰椎手术405例,并发脑脊液漏14例.脑脊液漏在术后3~7 d内停止,无深部感染及假性硬脊膜囊肿.结论 脑脊液漏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有可能引严发重后果,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作者:陈桂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肾穿刺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完善的肾穿刺临床护理路径(CNP),规范肾穿刺患者的临床服务.方法 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CNP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试验组)肾穿刺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肾穿刺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降低,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提高.结论 肾穿刺患者实施CNP,可规范护士的工作行为,增加患者的保健知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石小丽;王旭辉;张雪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MD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MDA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MDA临床症状以宫颈水样溢液为主,伴/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和/或宫颈糜烂.手术前活检难于确诊,术后根据腺体浸润宫颈深度和免疫标记CEA、CA125、ER、PR、Ki-67等确诊.结论 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者,应争取宫颈深部(>7 mm)活检,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大多数病例需要术后确诊.

    作者:周睿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TIA的概念、临床特点、临床类型、诊断要点和诊断思路;TIA进展至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主要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作者:张全贵;张宁男楠;李德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变化

    目的 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浆尾加压素Ⅱ含量及毛细支气管炎组治愈后复测血浆UⅡ含量.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UⅡ含量显著升高(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治疗后血浆UⅡ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UⅡ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检测UⅡ含量有助于判断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张松青;颜萍;李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腹部损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 通过对腹部损伤诊治经验的分析,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自2000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203例腹部损伤病例,对病史、伤情、诊断、治疗及死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186例,非手术治疗17例;治愈197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合并多发创伤,创伤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腹部损伤的病例,应早期做出诊断,准确掌握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早期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张国彪;张久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儿高热惊厥22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迅速有效的控制方法及如何减少复发.方法 选择22例高热惊厥患儿,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儿均于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止惊.结论 尽快控制惊厥发作,以避免脑细胞损伤,应快速开通静脉通道,此途径用药疗效良好,继往有高热惊厥患儿出现发热应先物理降温.

    作者:郝凤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腹腔及切口冲洗对剖宫产术后病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的方法.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817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7例进行冲洗)和对照组(400例未冲洗).并将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体温以及术后72 h血常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2 h体温以及术后72 h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冲洗后发热及病理性血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腹腔及切口冲洗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

    作者:代明甫;李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冠心病与几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几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触珠蛋白(HPT),转铁蛋白(Tf)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2 mg/L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心绞痛组(n=74)CRP,HPT显著高于对照组(n=80,P<0.01),T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组(n=34)CRP,HPT极显著高于对照组(n=80,P<0.001),Tf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不论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两组冠心病患者血清CRP,HPT均升高,而Tf则降低.

    作者:曹艳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顺铂与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目的 观察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与IL-2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3 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胸液,并给予胸腔内注药,治疗组(n=12例)胸腔灌注IL-2联合顺铂;对照组(n=11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IL-2每次注入100 万U,顺铂每次注入40~60 mg,每5~7 d注射1次,连续注射2、3周,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5%,明显优于单用对照组45.45%(P<0.05).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顺铂与IL-2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有利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控制.

    作者:尹红;陈凯;吴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5例运用常规药物与高压氧治疗和传统护理,试验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前后评定效果.结果 试验组2周内总有效率为86%, 3个月内治愈率为90%,治疗康复时间(28±10.2) d;对照组2周内总有效率为64%, 3个月内治愈率为74%,治疗康复时间为(45±12. 4) d.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康复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丽媛;田秋莲;李润玲;赵雅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梗死面积、神经损害的关系,从临床方面探讨两者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和病后14 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进行不同时程和同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时血清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 水平CTV≥10 cm3,与CTV<10 cm3比较P<0.05.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患者血清MMP-9水平CSS>30与CSS≤30之间比较P<0.05.结论 MMP-9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脑梗死急性期血浆MMP-9水平可作为判断梗死面积大小、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吴跃华;张茂林;周立社;杨巧莲;刘俊平;张红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南昌市东湖区居民户食用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东湖区居民食用碘盐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方法 2007~2008年对东湖区辖9个街道监测点随机共抽取576个食用加碘盐用户,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含量.结果 2007~2008年共定量检测居民户食用盐样576份,检出非碘盐4份,不合格碘盐 7份,碘盐覆盖率为99.31%,碘盐合格率为98.78%,碘盐含碘量中位数为 30.57 mg/kg.结论 南昌市东湖区碘盐供应稳定,居民食用碘盐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90%).提高碘盐合格率及食用率,确保居民食用合格加碘盐,才能科学地防治碘缺乏病.

    作者:易海雯;颜兴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的应用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麻醉效果、副作用及两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检测各组麻醉显效时间、阻滞平面、血压的变化,术后随访头痛、腰背痛等副作用.结果 CSEA组麻醉显效时间短、范围广、运动阻滞满意、局麻药用量小,与EA组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低值出现时间CSEA组明显早于EA组(P<0.01).术后头痛、腰背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全切术应用CSEA效果优于EA.

    作者:边文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加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有效发挥医学信息的作用

    新时期医学事业的发展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医学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不但需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硬件的投入,更应从提高管理者对医学图书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入手,充分发挥医学图书信息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陈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更年期心理问题及排解

    目的 更年期心理问题及排解方法研究.方法 更年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不稳、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紧张、担忧、恐惧、敏感多疑、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排解方法:(1)科学认识更年期,加强自我心理调适;(2)积极做好自我保健;(3)保持平衡的心态和有规律的生活;(4)家庭和睦和社会关心.结果 采用相应排解方法后可以轻松渡过更年期.结论 只要能正确认识更年期,懂得更年期的常识,对更年期的到来有思想准备,并遵循本文所述的排解方法,一定能够平安的渡过更年期.

    作者:赵则祥;邹开亮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6例(61 眼),利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治疗,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内压、前房深度、房角关闭情况.结果 治疗后,68.9%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眼压控制良好,而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良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提高视力,而且操作安全简捷,可以作为本病的初始治疗方法.

    作者:曹宪勇;朱晓谦;李晓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