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宪勇;朱晓谦;李晓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可以缩短疗程,降低死亡率.
作者:贾翠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我国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具体培训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
作者:尹凤英;何芳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初诊为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明确诊断后根据白细胞减少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42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以白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甲亢临床常见,在进行系统检查的同时应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测定,以免误诊.
作者:孟君霞;栾春来;夏玉彬;李新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麻醉效果、副作用及两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检测各组麻醉显效时间、阻滞平面、血压的变化,术后随访头痛、腰背痛等副作用.结果 CSEA组麻醉显效时间短、范围广、运动阻滞满意、局麻药用量小,与EA组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低值出现时间CSEA组明显早于EA组(P<0.01).术后头痛、腰背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全切术应用CSEA效果优于EA.
作者:边文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东湖区居民食用碘盐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方法 2007~2008年对东湖区辖9个街道监测点随机共抽取576个食用加碘盐用户,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含量.结果 2007~2008年共定量检测居民户食用盐样576份,检出非碘盐4份,不合格碘盐 7份,碘盐覆盖率为99.31%,碘盐合格率为98.78%,碘盐含碘量中位数为 30.57 mg/kg.结论 南昌市东湖区碘盐供应稳定,居民食用碘盐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90%).提高碘盐合格率及食用率,确保居民食用合格加碘盐,才能科学地防治碘缺乏病.
作者:易海雯;颜兴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梗死面积、神经损害的关系,从临床方面探讨两者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和病后14 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进行不同时程和同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时血清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 水平CTV≥10 cm3,与CTV<10 cm3比较P<0.05.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患者血清MMP-9水平CSS>30与CSS≤30之间比较P<0.05.结论 MMP-9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脑梗死急性期血浆MMP-9水平可作为判断梗死面积大小、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吴跃华;张茂林;周立社;杨巧莲;刘俊平;张红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患者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不孕不育患者150例,妇科门诊术前检查患者150例,分为不孕症患者组和门诊患者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和细菌培养法对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进行检测.发现有UU、CT感染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复查结果证实感染治愈后,行输卵管造影.结果 (1)两组UU和CT感染率相比,不孕症患者组高于门诊患者组,有显著差异(P<0.01);(2)不孕症患者组未感染者和感染者输卵管阻塞发病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说明UU和CT感染与输卵管阻塞呈正相关.
作者:张秋香;余静宜;万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浆尾加压素Ⅱ含量及毛细支气管炎组治愈后复测血浆UⅡ含量.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UⅡ含量显著升高(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治疗后血浆UⅡ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UⅡ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检测UⅡ含量有助于判断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张松青;颜萍;李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胺碘酮及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将51例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25例)、胺碘酮+替米沙坦组(Ⅱ组,26例).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的终点为12导心电和24 h Holter证实的持续30 s以上的症状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结果 随访期间,Ⅰ组分别有12例(48%)、Ⅱ组有5例(19.2%)到达终点(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作者:葛久欣;朱东放;宋凯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 h内溶栓远期效果佳.结论 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 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 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金建华;佘德宇;陈福生;王景峰;聂如琼;毛建华;戴江平;潘勇;罗明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医改的深入,城市医疗服务能力的供大于求,职工医疗保险的实施,使患者的就医范围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因此,不断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是提高医院竞争能力的关键.
作者:蔡东林 刊期: 2009年第20期
1 病例介绍病例1,女,61岁,体重75 kg,因呼吸困难36 h入院.入院时躁动,端坐呼吸,呼吸急促,双肺哮鸣音,口唇发绀.RR:36次/min,HR:136次/min,BP:145/90 mm Hg,SpO2 88%~92%,诊断为重症哮喘.给予吸氧、平喘、解痉、抗感染及激素治疗24 h无效,病情加重.端坐呼吸,RR:40次/min,HR:142次/min,BP:135/86 mm Hg,SpO2 82%~89%.
作者:孙苓;韩永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通过直肠滴注给药的方法替代静脉滴注治疗临床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45例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随机采用直肠滴注和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疗程和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直肠滴注组长于静脉滴注组1.5 d;疗效:直肠滴注组的显效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差别.结论 直肠滴注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行之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家长不愿意给患儿选择静脉穿刺或患儿严重不配合,尤其是多次静脉穿刺均告失败时,可以替代静脉滴注给药.
作者:郑洪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糖尿病(DM)患者尿路感染的状况和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措施.方法 对老年女性DM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老年DM并发尿路感染与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侵入性操作呈正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占60.60%.结论 老年女性DM患者尿路感染率高,应予以重视.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加强泌尿系统的保护,特别注意具有侵入性插管的护理,是预防老年女性DM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袁艳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应用技巧,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35例患者采用护患沟通,并总结其经验.结果 通过护患沟通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改善了护患关系,对患者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结论 有效的护理沟通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满足患者和护士的心理需要,使患者具有积极良好的心态,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张久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高龄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2008年收治的120例80岁以上老年肺部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 高龄组在发热、呼吸困难、白细胞升高、并发症、静脉用药疗程、病死率上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 高龄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热和白细胞升高不明显、并发症多、静脉用药疗程长、病死率高.
作者:邹盈;周奇兴;朱峥;张云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本文主要介绍TIA的概念、临床特点、临床类型、诊断要点和诊断思路;TIA进展至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主要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作者:张全贵;张宁男楠;李德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6例(61 眼),利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治疗,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内压、前房深度、房角关闭情况.结果 治疗后,68.9%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眼压控制良好,而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良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提高视力,而且操作安全简捷,可以作为本病的初始治疗方法.
作者:曹宪勇;朱晓谦;李晓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腹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10例老年人急腹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188例,非手术22例,治愈189例(90%),好转16例(7.6%),保守组3例死亡,病死率13.6%,手术组2例死亡(2例均死于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结论 要提高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一是尽快明确诊断,除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外,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及诊断性腹腔穿刺,二是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控制原发病,改变各系统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安昌龙;李长鹤;李成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在社区健康教育中,预防传染病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教育的必要性亦越发受到重视,为更好的达到教育和引导的目标,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讲授中应该应用各种方法在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实用性、长期性上下工夫.
作者:陈兴;王丰斌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