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次吗啡-罗哌卡因硬膜外腔注入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唐猛;黄瑞云

关键词:硬膜外腔, 吗啡-罗哌卡因, 剖宫产, 术后镇痛
摘要: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单次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寻求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生理扰乱小、管理方便的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 .方法 60例部宫产受术者,分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关腹前从硬膜外腔注入0.25%罗哌卡因+吗啡3 mg混合液10 ml,对照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产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2 h内无痛率达90%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低,产科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 剖宫产术采用单次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临终护理温暖临终患者——浅谈临终护理的伦理规范

    临终护理的对象是临终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的内容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护理工作者不能像对待一般患者那样开展护理工作,它有特殊的伦理道德规范.

    作者:王立榕;王德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

    护理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道路漫长,经历了由责任制护理到今天的整体护理的过程,护理事业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整体护理是质量在护理方面的具体体现.提高自身的质量才能有满意的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感,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把护理计划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完成医院核心工作--高质量的医疗.

    作者:何亚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善用沟通协商解决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不可避免,解决医疗纠纷有3种途径:协商、调解和诉讼.实践中以协商方式解决为多,因为程序简单,成本较低,人性化程度高,有利社会和谐稳定,前题条件必须是双方自愿.

    作者:杨更生;高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超声对胆囊息肉的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表现、超声表现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7例PLG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表现及病理学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29例,炎性息肉19例,未见息肉4例,胆囊肿瘤性息肉(NPG)5例(腺瘤4例,腺癌1例).在直径≤5 mm、6~10 mm、11~15 mm、>15 mm组,NPG分别为0(0/14)、1例(1/31)、3例(3/11)、1例(1/1),腺癌1例直径为15 mm.NPG在直径>10 mm组明显多于≤10 mm组(P<0.05).NPG中单发4例(4/5),非NPG中单发18例(18/52).结论 PLG应先做B超.然后定期随访,出现下述表现之一者宜切除胆囊:直径>10 mm,单发广基,随访中增大,伴有胆囊结石.

    作者:张学范;陆林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护士长在消毒隔离工作中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作用

    消毒隔离工作贯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同时也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如何落实好消毒隔离工作,护士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敬凤英;刘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软射线在四肢短骨及小关节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软射线检查四肢短骨及小关节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例考虑掌骨或指骨或趾骨外伤患者进行CR常规摄影,然后再行软射线摄影,将两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可供分析的20例患者中,骨折8例,常规CR照片漏诊6例,占总病例的30%.所有病例的诊断中,影像学医师认为软射线摄影的照片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指间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对明确诊断起了重要作用,其清晰度、锐利度、对比度均高于常规CR照片.结论 对考虑四肢短骨外伤的好患者,行软射线摄影,对显示细微骨折阳性率显著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立新;胡鹏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房颤转复窦律后无症状患者新发血栓形成及华法林对其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无症状者新发血栓的发生率及华法林对其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房颤转复窦律后的无症状患者,分析住院转复房颤期间(第1次)及转复后随访(第2次)的临床资料及经食道心脏超声(TEE)结果 ,观察新发血栓的情况;比较服用华法林及未服用组新发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1)第1次TEE 85例患者均未发现心腔内血栓形成,第2次TEE发现新发血栓18例(21.2%),其中8例有无症状房颤发作;(2)房颤转复窦律后的无症状患者中60.5%(55/85)并发糖尿病;新发血栓的患者中72.2%(13/18)并发糖尿病;(3)华法林组和非华法林组之间的新发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2.8%和31.6%,差异显著(P<0.05).结论 (1)房颤患者转复窦律后无症状患者新发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其可能主要由无症状房颤所致;(2)房颤患者转复窦律后无症状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较高;(3)华法林可降低房颤患者转复窦律后无症状患者新发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杨光全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亚低温疗法对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

    重型颅脑损伤是由多种因素造成脑缺血、缺氧,激发严重的脑水肿,是导致患者发生脑疝,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目前,亚低温疗法有降低脑组织耗氧、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等作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度过脑水肿高峰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建波;沈永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PBL教学模式在内科见习课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笔者所在学校2006级临床专业在保山市人民医院内科临床见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5人)和对照组(45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带教方法 ,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 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等主观评价优于传统教学;实验组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11月至200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蒲公英汤口服,促肝细胞生长素120 mg加入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内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肝、肾、凝血等指标检测,并判定疗效.结果 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结合自拟蒲公英汤治疗重型肝炎,总有效率为90.0%(27/30);死亡3例.27例有效病例中,丙氨酸转氨酶下降速度快,总胆红素下降速度次之,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好转速度较慢.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显著,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高俊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通过对426例高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后的护理观察,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手术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及精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全程良好的护理措施.结果 426例高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4例,无护理并发症,患者均在术后1周出院.结论 围手术期的良好护理措施能够保障手术成功和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作者:李玲波;陈雪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跟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 评价跟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严重跟骨骨折26例(30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20足,Ⅳ型2足.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10~2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优17足(56.7%),良8足(26.7%),可5足(16.6%),优良率83.4%.结论 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接骨板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固定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骨折关发症,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跃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腹膜结核1例误诊分析

    本例腹膜结核属粘连型腹膜结核,病理特点为腹腔内纤维蛋白沉积,逐渐形成壁层腹膜、肠管浆膜、肠系膜和大网膜之间的广泛粘连.腹膜增厚,腹腔完全闭塞成团.在粘连之间可有结核性肉芽组织和干酪样坏死病灶存在[1].

    作者:冯锦溪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单次吗啡-罗哌卡因硬膜外腔注入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单次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寻求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生理扰乱小、管理方便的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 .方法 60例部宫产受术者,分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关腹前从硬膜外腔注入0.25%罗哌卡因+吗啡3 mg混合液10 ml,对照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产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2 h内无痛率达90%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低,产科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 剖宫产术采用单次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作者:唐猛;黄瑞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氧气驱动雾化法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是一种经气道给药的局部用药方法 ,其安全、高效、简单、毒副反应小、实用的特点使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同时也给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的基础理论、一般用药的护理和特殊用药护理上的特点予以综述.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地震中医护人员面临的特殊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川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伤员,如颅脑损伤、胸腹损伤、脊柱和四肢损伤等,伤亡的原因多为坠物砸伤或挤压伤,早期死亡率达30%,因此针对地震发生后面临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必要途径.面临特殊情况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下.

    作者:李新军;徐宏;周增俊;孙中书;曾义;韩扬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及治疗研究综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它属于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一种,在20~30岁之间患病率高,大部分是功能紊乱,也有关节结构紊乱和关节器官破坏的状况.

    作者:徐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浅谈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30 min,后持续泵入36 h.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24 h及1周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降低ACS住院期间MACE,改善左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谷东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报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探讨小隐静脉在皮瓣血液循环中的作用.方法 自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年龄12~72岁,平均36岁,其中男14例,女5例.外伤性缺损12例,足跟部慢性溃疡5例,足跟部鳞状细胞癌患者3例.将足跟部创面清理后,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大9 cm×12 cm,小5 cm×6 cm.其中自皮瓣远端结扎小隐静脉12例,未结扎8例.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未结扎小隐静脉组患者1例皮瓣周缘出现发黑坏死,该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8 cm×12 cm,采用隧道方式转移皮瓣.嘱患者俯卧位,抬高患肢,反复换药后痊愈.随访1~6年,1例鳞癌患者术后7个月死亡,其余患者皮瓣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小隐静脉结扎与否不是皮瓣存活的必须条件.

    作者:台会平;刘杰;司小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结果 29例经6个月以上随访,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小、术后康复快的优点,适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伍书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