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3例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未衔接与难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

段凌云

关键词:初产妇, 临产, 胎头未衔接, 难产
摘要:目的 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未衔接的发生原因及其与难产的关系.方法 对1996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足月单胎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未衔接病例93例作回顾性分析,与同期足月单胎初产妇胎头入盆孕妇89例作比较.结果 胎头未衔接组难产率及分娩期发生异常产程率增加.胎头浮动越高,难产发生率越高.结论 临产时胎头未衔接增加了头位难产的发生率,但胎头未衔接并非是剖宫产的指征.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产妇产房的管理与防范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60%,仅慢性HBV携带者占人口10%,是我国HBV传播重要的传染源[1].笔者所在医院承担着孕产妇的住院分娩工作,慢性HBV携带孕产妇分娩操作无疑加大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产房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防护体系,加强对HBV携带孕产妇产房管理和监测,落实各项隔离措施,防范致病因子传播.

    作者:毕玉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结肠镜诊治小儿结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结肠镜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105例小儿的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中,发现病变115枚息肉,单发息肉104例(90.4%),多发息肉11例(9.6%).镜下所见息肉形态分别呈球形、半球形或分叶状,多为亚蒂或有蒂,息肉直径0.2~4.0 cm,以0.8~2.0 cm常见.息肉分布按多到少为直肠52.2%,乙状结肠37.4%,降结肠3.5%,升结肠3.5%,横结肠2.6%,盲肠0.8%,息肉的病理分型为幼年性息肉、管状腺瘤和炎性息肉.无1例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结论 结肠镜直观显示大肠内病变,提供可靠诊断,并能进行内镜下治疗,减少患儿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作者:张帆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麻疹流行特点及诊治体会

    目的 麻疹的流行特点、诊治体会及预防.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7月收治的325例麻疹患者进行年龄、区域分析,4~10岁发病率高,外来及农村人口占多数.结果 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高效免疫覆盖和强化免疫是减和消灭麻疹的有效途径.

    作者:吴宝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结直肠癌肝肺转移病灶的手术治疗

    大肠癌合并肝、肺转移相当常见,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肿瘤诊断时即有肝转移,20%左右的患者原发肿瘤根治术后出现肝转移,如不进行治疗,发现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左右[1].大约8%~10%的患者在原发肿瘤根治术后出现肺转移.2%~4%的转移瘤仅限于肺而无其他部位转移,其中只有一半患者适合手术治疗[2].

    作者:郭怀平;李学峰;张占强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导乐陪伴分娩4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导乐分娩对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450例观察组导乐陪伴分娩产妇和500例对照组非导乐陪伴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经阴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和胎儿窘迫率进行比较.结果 导乐陪伴分娩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P<0.01),经阴分娩率显著提高(P<0.01).产后出血率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马竹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例的临床分析,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笔者所在医院从1998年8月至2008年2月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1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6例中保守治疗6例,5例治愈,死亡1例;手术治疗10例,9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可通过适当选择时机进行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较,外科治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同时多数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袁培云;袁培江;张玉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小剂量肌松剂下全凭静脉麻醉的应用和分析

    目的 探讨气管表面麻醉缓慢诱导气管插管和应用小剂量肌松剂全凭静脉麻醉,对控制或降低心血管副反应和呼吸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2%利多卡因行口腔、咽喉部喷雾和经环甲膜穿刺注射后缓慢诱导气管插管,术中根据需要给小剂量肌松剂维持麻醉.对照组用常用方法.结果 观察组SBP、DBP、HR在气管插管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差异不显著,但是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咽喉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术中用小剂量肌松剂维持麻醉,可有效降低或控制心血管副反应和呼吸相关并发症,并能维持良好麻醉效果,是安全有效的静脉全麻方法.

    作者:于玉玲;卢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急性阿维菌素中毒5例抢救体会

    目的 总结阿维菌素中毒的抢救与治疗临床经验,提高抢救效率.方法 5例患者均给予洗胃、吸附、导泻、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监测等治疗,2例危重患者给予呼吸支持及透析治疗.结果 在2~15 d,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同其他中毒一样,洗胃、吸附、导泻、营养支持、激素使用等观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要注意有无合并其他毒物中毒,合并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要避免使用阿托品.

    作者:原竹林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治疗组19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固尔苏,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固尔苏后皮肤颜色明显转红,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0.01),pH值上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尔苏对NRDS有明显疗效,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换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作者:贾静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目的 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5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结果 经细致的观察护理,53例患者中48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和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时晓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和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服用拉米夫定>12个月后产生病毒变异的患者,全部给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36例患者的ALT、TBIL明显下降,大多数患者的病毒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阿德福韦酯能有效控制变异病毒,是较为理想的抗HBV药物之一.

    作者:陈子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高压氧治疗47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德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93例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未衔接与难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未衔接的发生原因及其与难产的关系.方法 对1996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足月单胎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未衔接病例93例作回顾性分析,与同期足月单胎初产妇胎头入盆孕妇89例作比较.结果 胎头未衔接组难产率及分娩期发生异常产程率增加.胎头浮动越高,难产发生率越高.结论 临产时胎头未衔接增加了头位难产的发生率,但胎头未衔接并非是剖宫产的指征.

    作者:段凌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护理记录书写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为避免护士因护理记录书写缺陷而并非在护理活动实施中的差错,在发生纠纷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笔者通过对所在医院2008年5至11月出院病历护理记录进行抽查,总结分析了护理记录中存在的法律隐患,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期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需求情况调查

    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心理素质,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 于2008年11月对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对健康教育形式及其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大学生需要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要丰富,适合大学生的口味.结论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

    作者:刘广进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hs-CRP、ESR、C3、C4、IgM、IgA、IgG与RA的关系.方法 62例RA初发未治及活动期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分别测定其上述7项指标.结果 RA患者hs-CRP、IgA、IgM、IgG、ES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C3、C4、RA患者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 血浆hs-CRP水平高低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对RA病情变化判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常规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瑞丽;常永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式和经验,提升护理水平,为人工髋关节术后患者做好临床护理和指导,以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尽早恢复正常人的日常生活.方法 对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术后整体护理,合理指导康复功能训练和体位护理.结果 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整体有效体位护理以及出现并发症后有效的护理是战胜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合理有效的方法,提升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琳;吕春蕾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纤溶酶200 U静滴,1次/d,连用10 d,奥扎格雷钠80 mg静滴,2 次/d,连用10 d;对照组用口服阿斯匹林100 mg/d,红花注射液20 ml静滴,1 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 U 皮下注射,2次/d,均10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优于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红花注射液联合组.

    作者:张微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 统计门诊处方退药原因,减少退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统计2008年全年门诊退药处方983张,按退药的类别和原因进行分类.结果 抗生素、中成药和心血管药所占比例高,分别为57.9%、22.0%和15.4%.药物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结论 深入开展合理用药宣传,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加强门急诊药品管理,可减少门急诊退药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蒋维婧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预见性护理在留置气囊尿管拔管的应用

    笔者针对16例临床留置气囊尿管拔管时发生困难现象,着重从气囊尿管的结构、质量、患者自身因素及护士操作技巧等方面作了仔细分析.2001年以来根据患者在留置、拔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每位患者的护理重点、宣教内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方法,解决和预防了气囊回缩不良、尿垢形成、气囊道梗阻以及不良情绪反应等因素致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这一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素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