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镜治疗梗阻性急性肾衰的临床护理

方志洁;陈丽周;李丽星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 输尿管镜, 尿路结石, 护理
摘要: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的11例上尿路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急诊输尿管镜胆道碎石,术后放置双J管作内引流,必要时辅以血液透析等,所有患者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ONB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征和诊断.结果 ONB好发于嗅黏膜区,可呈局部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形态学上兼具神经上皮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免疫组化表达NSE敏感,Syn、S-100、NF和CgA具支持诊断的价值.结论 ONB发病年龄呈现一个50~60岁的单峰分布,好发于嗅黏膜区,解剖学定位和形态学特征是ONB诊断的基础,当组织学上可疑而免疫组化高度提示神经母细胞分化时则可确立病理诊断.

    作者:王翔;周睿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尿激酶分剂量给药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 比较尿激酶分剂量给药与一次剂量常规给药治疗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发生率.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尿激酶50万U静脉推注,半小时后症状无改善可追加30万U,半小时后仍无改善可继续追加20万U,共用100万U.对照组则一次给于100万U尿激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30 min滴完.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尿激酶分剂量给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再出血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更安全.

    作者:杨南英;张威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大鼠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氧化苦参碱干预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IκBα及Ⅰ型胶原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表达的平均密度值分别为0.087、0.130、0.311,肝纤维化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氧化苦参碱组较肝纤维化模型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P<0.01);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NF-κB、IκBα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氧化苦参碱组NF-κB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IκBα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以减轻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分子的调控可能是其主要机制.

    作者:高志星;尤龙;李蕾;张红梅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ROC评价钼靶摄影、超声与磁共振增强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钼靶摄影术、超声与磁共振增强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钼靶摄影术、超声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和三者联合检测方法对12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评价,根据乳腺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有无微钙化灶、动态增强曲线等特征,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按完全肯定良性、可能良性、不确定、可能恶性、肯定恶性5个诊断精度,分别作出4种影像方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ROC分析评价.结果 ROC评价显示联合应用的ROC曲线比其他曲线更偏左上角,曲线下面积为三者联合(0.986)>磁共振增强(0.921)>超声(0.836)>钼靶(0.821);联合运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较三者单独运用准确(P<0.05),磁共振增强与钼靶、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钼靶与超声检查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增强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价值优于超声和钼靶摄影术,三者联合运用优于单独检查.

    作者:丁勇俊;何玉洁;范晓芳;蒋甜怀;邵婉怡;王卫理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连续心搏心电图形态变异对急诊胸痛的评价

    目的 评价连续心搏的心电图形态变异对急诊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急诊室196例非选择性前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完整记录其病史、体征和12导联心电图.用高分辨心电记录器检测 QRS波的平均形态,并计算QRS波各区连续心搏的形态变异度.结果 在胸痛、心电变化、血清TnI/TnT CK-MB升高和连续心搏波形变度与有无急性心肌缺血重要的预报因素(P<0.05).结论 连续心搏心电波形变异度的检测将有助于急诊室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诊断.

    作者:邢春维;乐素苗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上消化道出血102例急诊抢救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之一,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尤其是急性大出血,病死率高达10%以上.患者常表现为上腹不适、呕血、便血、心慌,甚至昏厥或休克.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全力抢救,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共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敏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倡优质服务树窗口形象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是患者首诊就医的第一场所,也是展示医务人员形象和医院综合实力的场所.门诊具有业务性、管理性、综合性、高效性等特点.门诊患者病种繁多,病情轻重各异,在就诊高峰易造成人多拥挤的混乱、嘈杂局面,加之患者病体的伤痛极易造成患者和家属烦躁、焦虑、紧张、易怒,一旦有一点不顺就成为导火索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

    作者:薛玉萍;张桂仙;高振丽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免疫组化在乳腺疾病中的常见应用

    乳腺癌是成年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成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乳腺疾病良恶性的准确诊断,以及恶性肿瘤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免疫组化在此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间质浸润;(2)鉴别导管增生和导管原位癌;(3)鉴别乳腺腺病和浸润性导管癌;(4)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指导内分泌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25例脑转移癌后程三维适形推量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脑转移癌放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脑转移癌患者,行加速器全脑及后程局部三维适形推量放疗.结果 总有效率92.0%,完全缓解率20%.结论 脑转移癌放疗可达到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的目的 .

    作者:梁毅;王炎;习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新生儿留置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留置套管针不仅保护了新生儿血管,减轻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但也因在使用留置套管针过程中引起一些并发症而终止.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从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对收治的3771例新生儿采用留置套管针进行常规输液治疗,在确保患儿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对如何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面,总结了一些相关经验,现归纳如下.

    作者:付群波;肖萍;朱吉翠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与血栓前状态(PTS)的观察指标水平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 AMI组血清Ps、PAI和vWF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tPA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及纤溶活性下降,在护理上,注意观察患者血栓前状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当努力保护其内皮功能,适当采用抗血小板活化,抗凝,减少血液黏稠度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韦柳青;潘兴寿;蓝景生;李天资;陆克兴;黄连欣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拉米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接受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血清纤维化、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检测.结果 拉米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在改善主要症状和体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方面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片治疗的患者(P<0.05),但两组HBV-DNA转阴率和血生化指标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且比单用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血清肝纤维化方面疗效更好.

    作者:顾晓红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ICU感染患者381株病原菌分析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探讨常见致病菌的抗生素治疗.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间ICU感染患者的381株菌进行病原菌分布和临床耐药性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念珠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为ICU常见致病菌.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是医院感染为重要和常见的致病菌,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需加以重视,耐药菌株明显增多,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关键.

    作者:陈雪峰;刘克喜;李小民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5月至2009年1月失血性休克21例患者进行抢救与护理,并观察记录抢救效果及各项监护指标.结果 抢救成功19例,死亡2例.结论 高度急救意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巧对失血性休克的抢救至关重要,监护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同时进行病因治疗和心理护理.

    作者:朱玲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自拟宁心汤为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使用宁心汤为主进行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 本方对扩张型心肌病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宁心安神之功效.

    作者:柳常青;柳畅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母乳不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导致母乳不足的一些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门诊100例母乳不足病例调查问卷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催乳知识88%来源于家人和朋友,仅有1/3的人注意书本和网上知识学习,30%通过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获得.单纯饮食疗法有效率仅73.6%,完全满足婴儿需要达15.9%;中药加饮食疗法有效率91%,完全满足婴儿需要达43.9%.结论 催乳知识主要来源家人和朋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要加强母乳知识和技巧的宣传教育.中药加饮食疗法是母乳不足一个有效措施.

    作者:项志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右足烧伤后残端瘢痕癌1例

    瘢痕癌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皮肤瘢痕或瘢痕疙瘩发生癌变而形成的皮肤癌.瘢痕癌是在瘢痕或瘢痕疙瘩形成的基础上,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逐渐病变发展而成,多由于瘢痕奇痒而挠抓、摩擦致瘢痕破损和糜烂,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恶变而成.

    作者:金广俊;杜贤宝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左西替利嗪片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西替利嗪片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试验组给予左西替利嗪片5 mg,每日1次,同时口服雷尼替丁胶囊,每次150 mg,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左西替利嗪片5 mg口服,每日1次.连服4周后评判疗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8.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替利嗪片联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比仅单用左西替利嗪片疗效好,在整个临床疗效观察中不良反应少.

    作者:毛辉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及预防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计划生育任务非常艰巨.虽然我国已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并已将其上升为基本国策,但在我国人们对计划生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限制生育上,这是非常片面的.计划生育工作不仅要限制人口增长速度,还要防止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缺陷儿不仅影响其一生,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能否强大,中华民族能否富强,均由今天优生工作的绩效而定.以下笔者从常见的几种可能来研究探讨.

    作者:杨娟;杨绍田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单发不典型脑转移瘤58例CT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单发不典型脑转移瘤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17~73岁,平均53.5岁,40岁以上的占92.3%.58例中4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2例为临床证实.结果 58例中幕上48例、幕下10例,幕上与幕下比为4.8∶ 1.不典型脑转移瘤可分为三型:结节型31例(31/58);环型18例(18/58);结环混合型9例(8/58);灶周水肿;单发转移瘤一般较多发者大.结论 单发不典型脑转移瘤CT诊断有一定特点,经仔细分析,大部分可能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王昊;毕俊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