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勤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在预防胸部外伤电视胸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可行方法 .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采用肋骨上缘骨膜下切口入胸行胸腔镜手术24例(观察组);同时行肋间肌肉切口入胸常规腔镜手术2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以术后疼痛评分和持续时限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为2 d至1个月,1个月后无术后疼痛综合征表现,与对照组疼痛时限及评分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肋骨上缘骨膜下切口可以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增峰;顾春雷;代兆华;冯鹏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建立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探讨这两种抗体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合成的AT1-受体和α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AT1-165~191和α1-192~218位氨基酸序列)作抗原,建立ELISA方法 ,检测降压未达标组98例、降压达标组96例患者和40名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 阳性参考血液批内和批间变异导数分别为0.066、0.072和0.097、0.101,用抗原吸收后,吸光度(A)值分别降低2.5倍和2.3倍,98例降压未达标高血压患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8%,36.7%,明显高于降压达标组患者(10.42%,13.54%)和正常血压组(7.5%,5%),P<0.01.结论 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有助于临床开展高血压病的免疫学检测.
作者:梅玲;宋雪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时间与溶栓成功的关系.方法 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的AMI病例68例,给予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溶栓,肠溶阿司匹林0.3 g口服;尿激酶溶栓6 h后,给予肝素5000 U肌注,2次/d.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2 h以内再通13例(再通率72.2%);3~6 h以内再通21例(再通率91.3%);7~12 h以内再通7例(再通率38.9%);13~24 h再通0例(再通率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作者:林春霞;李皆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煤矿工人眼部爆炸伤的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4年间收治的105例煤矿工人眼部爆炸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积极救治后进行疗效统计,视力恢复0.5以上103例(68.67%);0.05~0.5者24例(16%);0.05以下20例(13.33%).结论 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和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是挽救视力的关键.
作者:张立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通过改革现有的护生法律教学方法 ,在护理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分析常见的违法问题,在护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中进行法律法规教育,注重针对性法律教学,从而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避免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违法现象,确保医疗护理工作安全.
作者:徐万宇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食的影响.方法 将5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每组各28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进食量的变化,并对是否使用鼻饲和(或)全胃肠外营养进行对照.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进食量,减少使用鼻饲和(或)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方法 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食欲,增加进食量,改善胃肠道功能.
作者:曾小丽;刘华;周莉华;张运华;伍斌;伍梦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1例患者经心脏彩超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继发孔型ASD 13例,PDA 8例,均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 2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后心脏缩小,心功能改善,3例ASD有少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已无分流.定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国产封堵器价格适中,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邹洪;柳永华;刘承鸾;张浩 刊期: 2009年第30期
血压调节的生理机制非常复杂.血压水平的调节目标是因适应整个机体的动态平衡而动态改变的[1].具体到每个个体,导致其血压升高的因素千差万别,即不同个体的即时血压测定值,只能是诸多种血压影响因素因时间而异的不同组合的客观表达.目前已知的血压影响因素很多,但进餐对血压的影响未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早餐量减少和进餐时间推迟导致的血压升高现象,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如下.
作者:孙天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而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作者:李进利;韦黎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25岁,女.因停经40余天,无诱因下腹痛3 h于2005年12月11日15∶00入院.末次月经2005年11月28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入院前3 h出现无诱因下腹痛,伴肛门坠胀,无恶心、呕吐、昏撅,阴道无流血,在家未经任何处理.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口唇稍苍白,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
作者:周定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建立以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ATP-TCA)法对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作用评价方法 .方法 采用ATP-TCA法,对4组不同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选择相同规格、不同厂家共8种品规药品,同时检测对5株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果,以比较同种乳腺癌细胞对同一品种、规格不同抗肿瘤药品的敏感性.结果 4种药物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敏感性顺序为紫杉醇(PTX)>长春瑞滨(NVB)>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同一种肿瘤细胞株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基本上具有一致性,但是也有个别具有差异性.结论 ATP-TCA法可以作为评价不同厂家抗肿瘤药品体外作用的方法 .
作者:翁春梅;刘广军;钱科卿;戚春建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对43例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依西美坦22例,来曲唑组21例,两组治疗12周后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9.1%和33.3%(P<0.05).血清雌二醇(E2)有效抑制率分别为41.3%和26.1%(P<0.05).结论 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轻微,是较好的肿瘤内分泌治疗剂.
作者:陈理达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临床生化检测由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有机联系的过程组成,分析前阶段指从医师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到将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这一阶段.分析前阶段质量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具有影响检验质量因素的复杂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质量保证非检验人员完全可控性、责任难确定性等特点[1].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遍使用,分析中的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但是,即使有再先进的仪器、再好的试剂、检验操作过程再规范,如果分析前阶段质量得不到保证也不会检测出准确可靠的结果,所以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
作者:张喜梅;金小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通过FreeGs-A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研究高精准度(机械中心与辐射中心重合偏差≤0.247 mm,大剂量偏差≤0.74%)条件下治疗颅内肿瘤中所涉及疗效判定、适应证选择、周边剂量范畴等问题.方法 本研究通过FreeGs-A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对所治疗80例颅内肿瘤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剂量.结果 所治疗患者有效率97.5%高于国内平均报道.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治疗精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有效率,拓宽适应证并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陶涛;王淑伟;张万红;马文慧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肺挫伤的院内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提高肺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4例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肺挫伤患者经过早期系统治疗,治愈58例,治愈率为90.63%;6例死亡,病死率9.37%.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正确评估伤情,有效止痛、充分供氧、纠正低氧血症、早期容量复苏、积极使用激素治疗是提高肺挫伤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作者:杨建涛;吴耀建;赵国平;林建聪;范海鹏;黄国亮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艾滋病毒抗体(HIVA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各科12 157例拟输血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初筛,初筛阳性再复检(初筛试剂加另外一种试剂),检测结果 一阴一阳或两阳者送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WB)法确认.结果 共检出抗HIV-1阳性3例.结论 进行患者艾滋病毒抗体(HIVAb)检测,对感染艾滋病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避免出现输血医疗纠纷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义中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MODS患者进行床旁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肾功能、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22例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尿酸(UA)、CRP明显下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稳定,脱水量均可达预期目标.结论 CBP能有效救治MODS患者,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毒素清除能力强,能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樊英荣;曲矿云;吕歆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聚焦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经排除禁忌,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用超声聚焦、微波两种方法 治疗,观察并比较其治疗后,阴道排液、流血及愈合时间.结果 超声聚焦组仅重度糜烂患者有少量阴道排液,轻、中度糜烂患者均无明显阴道排液、流血.结论 超声聚焦不失为目前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佳方法 .
作者:倪思玲;徐林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检测HIF-1α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IF-1α在食管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在食管癌浸润转移中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0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果 表明,HIF-1α在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癌黏膜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其正常黏膜(P<0.05),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HIF-1α在信管癌中高表达且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李振芬;李世栋;付茹俊 刊期: 200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