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竹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5组,分别对给予红花注射液低、中、高三个不同剂量组,溶剂空白对照组,丹红注射液阳性对照组采用LBY-N6B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测量家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结果 红花注射液对家兔全血黏度有显著降低的作用,对家兔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结论 红花注射液具有降低家兔血液黏度,从而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
作者:张越;裴泽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 .方法 对9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施行精心护理,包括日常护理、术前术后常规护理、严密病情观察、积极做好对症治疗和出院指导,以及贯穿始终的心理护理.结果 经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本组98例患者疾病认知度、血糖控制良好率、心理承受能力和遵医行为均明显提高,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蔡虹;蔡福云 刊期: 2009年第30期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随着人们对献血知识的深入了解,威海市街头无偿献血者日益增多.为了确保血液质量以及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笔者对565名初次献血者的血红蛋白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牛海亭;陈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临床生化检测由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有机联系的过程组成,分析前阶段指从医师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到将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这一阶段.分析前阶段质量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具有影响检验质量因素的复杂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质量保证非检验人员完全可控性、责任难确定性等特点[1].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遍使用,分析中的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但是,即使有再先进的仪器、再好的试剂、检验操作过程再规范,如果分析前阶段质量得不到保证也不会检测出准确可靠的结果,所以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
作者:张喜梅;金小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宾川县近8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宾川县2001~2008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35起,中毒人数743例,死亡2例,中毒发生以6~12月为主,占60%,中毒原因以有毒植物食物为主,占54.29%,发生以家庭就餐、家庭请客聚餐为主,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以肉类为主.结论 加强宣传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教育和培训,改变食用含乌头碱的附子、草乌药膳习俗和防止误采误食毒蕈;建议食品卫生监督实行对农村家庭办各类宴请客事进行事前申报备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管理下,进行客事前食品卫生干预,是预防和控制食品中毒事故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克志;陈宝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糖皮质激素且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类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的作用.
作者:曾冬根;郑世荣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氨溴索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ARDS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氨溴索早期干预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有更好的改善作用,降低血清 IL-6,IL-8,降低ARDS发生率、病死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 氨溴索早期应用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柳军;黄家宙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方法 及并发症.方法 选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患者82例82眼,平均年龄63.5岁.选择上方、颞侧,鼻侧切口进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平均采用粘弹剂分离、机械性分离、切开瞳孔等方法 ,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82例中除6例因眼底病变视力无改善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1者14眼,0.1~0.2者40眼,0.2~0.3者16眼,>0.3者12眼.结论 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但要对切口位置、瞳孔粘连等做相关的选择及处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作者:闫有恒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前,输血已发展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部分,输血治疗成为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许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救治患者的措施.但是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 一样,输血除能治疗患者外,也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变态反应和大量输血的并发症进行浅析,并对这些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进行了浅述.
作者:张厚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产后引起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为减少导尿术致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1月产后85例尿潴留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段产妇尿潴留采用物理方法 诱导排尿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无痛、无刺激、无副作用的物理方法 ,协助产妇排尿以减少侵入性操作,对于减少盲目的 泌尿道插管操作加大产妇泌尿道感染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太惠;杨琼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影响合理用药水平提升的因素,以探讨临床思维能力与合理用药的关系.方法 查阅病历从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相关检验等方面入手.结果 入院诊断与鉴别诊断针对性不强,相关检验申请单项目填写不全,治疗前后缺少对比性漠视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强化个人临床思维的缜密性,提高相关检验的针对性,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是合理用药有力的保障.
作者:刘燕;王天祥;沈华明;毛伟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25岁,女.因停经40余天,无诱因下腹痛3 h于2005年12月11日15∶00入院.末次月经2005年11月28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入院前3 h出现无诱因下腹痛,伴肛门坠胀,无恶心、呕吐、昏撅,阴道无流血,在家未经任何处理.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口唇稍苍白,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
作者:周定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平时爱感冒、怕冷、怕风,在某中医诊所取中药三剂,自行煎煮一剂,两煎各煎1 h后和在一起约400 ml,空腹顿服.服完即觉舌麻,10 min后出现口腔和咽喉黏膜、胃部烧灼感,继而出现四肢发凉、全身麻木、胸闷、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伴晕厥1次,速去诊治.
作者:王义臣;王尽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笔者对240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艾滋病毒抗体(HIVA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各科12 157例拟输血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初筛,初筛阳性再复检(初筛试剂加另外一种试剂),检测结果 一阴一阳或两阳者送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WB)法确认.结果 共检出抗HIV-1阳性3例.结论 进行患者艾滋病毒抗体(HIVAb)检测,对感染艾滋病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避免出现输血医疗纠纷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义中 刊期: 2009年第30期
通过改革现有的护生法律教学方法 ,在护理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分析常见的违法问题,在护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中进行法律法规教育,注重针对性法律教学,从而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避免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违法现象,确保医疗护理工作安全.
作者:徐万宇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对比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长春瑞滨+顺铂)方案通过锁骨下静脉化疗治疗肺腺癌及肺鳞状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错过手术机会及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细胞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腺癌患者26例,B组为鳞状细胞癌患者34例,两组患者瘤体内均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5 d后均行NP方案化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后3个月,亦就是NP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对A、B两组患者进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 60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方案通过锁骨下静脉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显著,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作者:樊晓辉;曹学菊;魏运良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2例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B组26例采用泼尼松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反应率84.6%,B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20例,长期反应率59.1%,B组随访21例,长期反应率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无1例并发感染;B组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并发感染.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方案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维持时间长,可做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胡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颗颌骨内埋伏牙采用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以获得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
作者:焦海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方法 .方法 对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头颅CT扫描定位,采用锥颅的方法 进行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结果 本组30例,术后经头颅CT复查证实无1例血肿残留,且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锥颅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血肿引流彻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孙德举;苏美;张子文;石奉武 刊期: 200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