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定位的临床应用

焦海涛

关键词:埋伏牙,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颗颌骨内埋伏牙采用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以获得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煤矿工人眼部爆炸伤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煤矿工人眼部爆炸伤的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4年间收治的105例煤矿工人眼部爆炸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积极救治后进行疗效统计,视力恢复0.5以上103例(68.67%);0.05~0.5者24例(16%);0.05以下20例(13.33%).结论 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和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是挽救视力的关键.

    作者:张立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近年来,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手术室护士因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易造成职业损伤,是从事临床医学工作人群中易受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从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对易造成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减少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方面作一阐述.

    作者:何玉茜;朱林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颅内转移瘤45例CT影像分析

    目的 分析颅内转移瘤的影像特征以提高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本组颅内转移瘤患者45例,男38例,女7例,年龄32~83岁,平均55.3岁,应用美国GE螺旋CT机,层厚10 mm,层距10 mm,扫描时间2 s,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其中26例行平扫加增强.结果 45例颅内转移瘤均位于幕上,分布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病灶大多位于额、颞、顶叶区,其中1 例同时伴有脑干转移瘤.病灶形态为大小不等的环形或蜂窝形及结节状影,CT增强扫描后病灶显示更清.45例中多发性转移25例,占55%,单发转移20例约占45%.结论 CT扫描诊断颅内转移瘤准确率高,可准确定位、定性及明确肿瘤是单发或多发,对临床治疗可提供影像依据.

    作者:赵桂喜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把好采血关是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各种仪器在医院检验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检验室的检测水平日益提高.

    作者:刘海波;何庆云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微创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方法 .方法 对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头颅CT扫描定位,采用锥颅的方法 进行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结果 本组30例,术后经头颅CT复查证实无1例血肿残留,且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锥颅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血肿引流彻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孙德举;苏美;张子文;石奉武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早餐量减少和进餐时间推迟导致的血压升高——空腹高血压

    血压调节的生理机制非常复杂.血压水平的调节目标是因适应整个机体的动态平衡而动态改变的[1].具体到每个个体,导致其血压升高的因素千差万别,即不同个体的即时血压测定值,只能是诸多种血压影响因素因时间而异的不同组合的客观表达.目前已知的血压影响因素很多,但进餐对血压的影响未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早餐量减少和进餐时间推迟导致的血压升高现象,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如下.

    作者:孙天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妊娠合并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25岁,女.因停经40余天,无诱因下腹痛3 h于2005年12月11日15∶00入院.末次月经2005年11月28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入院前3 h出现无诱因下腹痛,伴肛门坠胀,无恶心、呕吐、昏撅,阴道无流血,在家未经任何处理.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口唇稍苍白,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

    作者:周定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1例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1例患者经心脏彩超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继发孔型ASD 13例,PDA 8例,均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 2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后心脏缩小,心功能改善,3例ASD有少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已无分流.定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国产封堵器价格适中,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邹洪;柳永华;刘承鸾;张浩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威海市街头初次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调查与分析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随着人们对献血知识的深入了解,威海市街头无偿献血者日益增多.为了确保血液质量以及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笔者对565名初次献血者的血红蛋白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牛海亭;陈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长春瑞滨+顺铂)方案通过锁骨下静脉化疗治疗肺腺癌及肺鳞状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错过手术机会及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细胞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腺癌患者26例,B组为鳞状细胞癌患者34例,两组患者瘤体内均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5 d后均行NP方案化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后3个月,亦就是NP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对A、B两组患者进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 60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方案通过锁骨下静脉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显著,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作者:樊晓辉;曹学菊;魏运良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联用氟哌噻吨治疗咽异感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对咽异感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98例咽异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咽异感症患者中焦虑倾向和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治疗咽异感症时氟哌噻吨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焦虑倾向和焦虑症患者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也明显下降.结论 咽异感症患者可联用氟哌噻吨治疗.

    作者:程涛;孙冬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

    胃镜检查是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但因其是一种侵入性检查,会产生不良刺激及心血管反应,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无痛技术的应用可使患者在胃镜检查中保持安静、无知晓且无痛苦,但因无痛胃镜使用的全身麻醉药对呼吸与循环都有抑制作用,尤其对于年龄偏大,有潜在或合并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风险更高.因笔者所在医院老年患者较多,所以老年胃镜检查随之增加.现将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用于老龄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周剑锋;彭建辉;裴晓祥;郝双朋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HIF-1α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HIF-1α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IF-1α在食管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在食管癌浸润转移中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0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果 表明,HIF-1α在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癌黏膜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其正常黏膜(P<0.05),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HIF-1α在信管癌中高表达且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李振芬;李世栋;付茹俊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浅析护生教育中的针对性法律教学

    通过改革现有的护生法律教学方法 ,在护理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分析常见的违法问题,在护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中进行法律法规教育,注重针对性法律教学,从而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避免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违法现象,确保医疗护理工作安全.

    作者:徐万宇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迷迭香酸对冠脉结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冠脉结扎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探讨迷迭香酸(Rosemarinic acid,RA)对冠脉结扎大鼠心肌缺血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6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硝酸异山梨酯组、RA小剂量组、RA中剂量组、RA高剂量组.以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凋亡的细胞明显增多(P<0.01),RA组凋亡细胞较缺血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比,缺血模型组bcl-2,bax蛋白表达量增加,bax表达尤其明显.RA各给药组bcl-2,bax蛋白的表达量比假手术组有所增加,但bax明显较缺血模型组低(P<0.05或P<0.01).结论 RA能上调心肌细胞抗凋亡因子bcl-2和下调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这可能是其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丽;梁绪国;刘锡强;田京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

    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应用于临床上的检验项目也越来越多.超敏C反应蛋白就是一项应用于临床的较为广泛的新项目.

    作者:王小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Ⅲ度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6例诊治体会

    目的 了解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Ⅲ度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Ⅲ度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2例有并发症,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例有腹部外伤史,1例试产.6例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其中胎死宫内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存活1例.6例均为产后出血,DIC 1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正常试产过程中子宫胎盘卒中的孕妇多有血管病变或外伤史,且死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应结合诱因、临床表现、B超等尽早作出诊断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作者:梁美秋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急性心肌梗死24例疗效分析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已普及推广.闭塞冠状动脉的有效再通及梗死区心肌再灌注,对积极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坏死面积,改善AMI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进行过心肺复苏(CPR)的AMI患者,是否进一步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能否成功,是否会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临床上仍有一定争议.笔者将自1999年5月至2009年4月以来治疗的24例CPR后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与普通溶栓组进行比较,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梁钦廷;孙效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剂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突然发病,历时短暂,不经治疗约30%终发展成脑梗死.TIA患者中有10%左右存在全身或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90%左右存在着心脏和动脉系统的微栓子.抗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频繁发作者以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剂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2005~2008年笔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剂治疗TIA 86例,取得满意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朝江;刘士宝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