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急性心肌梗死24例疗效分析

梁钦廷;孙效伟

关键词:静脉溶栓, 心肺复苏, 急性心肌梗死
摘要: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已普及推广.闭塞冠状动脉的有效再通及梗死区心肌再灌注,对积极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坏死面积,改善AMI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进行过心肺复苏(CPR)的AMI患者,是否进一步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能否成功,是否会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临床上仍有一定争议.笔者将自1999年5月至2009年4月以来治疗的24例CPR后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与普通溶栓组进行比较,报告分析如下.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2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MODS患者进行床旁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肾功能、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22例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尿酸(UA)、CRP明显下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稳定,脱水量均可达预期目标.结论 CBP能有效救治MODS患者,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毒素清除能力强,能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樊英荣;曲矿云;吕歆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而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作者:李进利;韦黎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把好采血关是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各种仪器在医院检验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检验室的检测水平日益提高.

    作者:刘海波;何庆云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长春瑞滨+顺铂)方案通过锁骨下静脉化疗治疗肺腺癌及肺鳞状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错过手术机会及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细胞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腺癌患者26例,B组为鳞状细胞癌患者34例,两组患者瘤体内均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5 d后均行NP方案化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后3个月,亦就是NP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对A、B两组患者进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 60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方案通过锁骨下静脉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显著,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作者:樊晓辉;曹学菊;魏运良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微创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方法 .方法 对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头颅CT扫描定位,采用锥颅的方法 进行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结果 本组30例,术后经头颅CT复查证实无1例血肿残留,且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锥颅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血肿引流彻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孙德举;苏美;张子文;石奉武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现状调查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重中之重是医师队伍的建设.上海从2004年开始了全科医师培养3年行动计划,现将辖区内医师现状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赵莉;沈民南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安丘市低保人群健康状况与疾病谱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低保人群疾病谱,便于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性卫生政策.方法 对11 411名低保对象通过进行病史了解、相应仪器检查、对结果 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对多发的前20位疾病分综合与不同性别按率进行排列,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低保群体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群体,多发疾病具有明显性别差异,同性别不同年龄多发疾病的比例不同.结论 低保人群患病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有不同特点,政府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卫生与劳动保障政策,确保他们的心理与身体健康,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

    作者:刘经义;李德光;王学宁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妊娠合并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25岁,女.因停经40余天,无诱因下腹痛3 h于2005年12月11日15∶00入院.末次月经2005年11月28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入院前3 h出现无诱因下腹痛,伴肛门坠胀,无恶心、呕吐、昏撅,阴道无流血,在家未经任何处理.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口唇稍苍白,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

    作者:周定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直接危及母婴生命安全[1].笔者所在科室于2009年6月收治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入院后即行剖宫产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后,患者发生产后大出血性休克,现将抢救与产后大出血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华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46例.结果 一次性碎石成功率89.1%.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微创,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好方法 .

    作者:郑伟;陈冬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43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对43例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依西美坦22例,来曲唑组21例,两组治疗12周后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9.1%和33.3%(P<0.05).血清雌二醇(E2)有效抑制率分别为41.3%和26.1%(P<0.05).结论 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轻微,是较好的肿瘤内分泌治疗剂.

    作者:陈理达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晨间交接班方法的改进

    运用护理程序理论规范指导晨间护理交接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给予护理对象从生理、心理、精神等多层面系统的整体护理,从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护理临床交接班工作,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作者:赵满丽;赵玉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用于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和混合注射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ASAⅠ~Ⅱ级,年龄3~10岁,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瑞芬太尼Ⅰ组(R0.25)和瑞芬太尼Ⅱ组(R0.5),每组50例.利多卡因组患儿注射丙泊酚(AstraZeneca)2.5 mg/kg,混合利多卡因浓度为丙泊酚100 mg混合利多卡因10 mg,瑞芬太尼组Ⅰ(R0.2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25 靏/kg,瑞芬太尼组Ⅱ(R0.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 靏/kg.60 s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用Cameron 的疼痛评分方法 进行注射疼痛的评分.结果 利多卡因组、瑞芬太尼组Ⅰ、瑞芬太尼组Ⅱ分别有1例(2%)、5例(10%)、2例(4%)患儿重度疼痛.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之间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瑞芬太尼组Ⅰ(R0.25)的疼痛程度比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0.5 靏/kg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混合利多卡因注射对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较好,两者疗效相当,而预注0.25 靏/kg瑞芬太尼的效果较差.

    作者:房洁渝;江楠;荣健;李偲;许淼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ICD编码的体会

    1 病例介绍笔者在进行疾病分类编码时遇到这样1例病例,病案首页上医生给出的出院诊断是左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在电脑首页录入时未找到这个手术编码,然后使用ICD-10第三卷索引以综合征、疾患为主导词也未能查到.通过仔细阅读病历可知:患者因左前臂肿胀感觉运动障碍12 h入院.

    作者:王辉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迷迭香酸对冠脉结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冠脉结扎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探讨迷迭香酸(Rosemarinic acid,RA)对冠脉结扎大鼠心肌缺血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6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硝酸异山梨酯组、RA小剂量组、RA中剂量组、RA高剂量组.以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凋亡的细胞明显增多(P<0.01),RA组凋亡细胞较缺血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比,缺血模型组bcl-2,bax蛋白表达量增加,bax表达尤其明显.RA各给药组bcl-2,bax蛋白的表达量比假手术组有所增加,但bax明显较缺血模型组低(P<0.05或P<0.01).结论 RA能上调心肌细胞抗凋亡因子bcl-2和下调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这可能是其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丽;梁绪国;刘锡强;田京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口服中药附子煎剂致严重中毒1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平时爱感冒、怕冷、怕风,在某中医诊所取中药三剂,自行煎煮一剂,两煎各煎1 h后和在一起约400 ml,空腹顿服.服完即觉舌麻,10 min后出现口腔和咽喉黏膜、胃部烧灼感,继而出现四肢发凉、全身麻木、胸闷、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伴晕厥1次,速去诊治.

    作者:王义臣;王尽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

    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应用于临床上的检验项目也越来越多.超敏C反应蛋白就是一项应用于临床的较为广泛的新项目.

    作者:王小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07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以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张迎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6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氨溴索干预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氨溴索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ARDS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氨溴索早期干预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有更好的改善作用,降低血清 IL-6,IL-8,降低ARDS发生率、病死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 氨溴索早期应用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柳军;黄家宙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