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进利;韦黎明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摘要: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而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阔韧带腺肌瘤嵌顿疝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半年,不可复并疼痛2个月,于2008年9月2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近2个月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入院查体:T 36.5 ℃,P 75次/min,R 19次/min,BP 100/65 mm Hg.腹部平坦,左腹股沟区可见一梨形包块,大小约4 cm×3 cm×3 cm,无法还纳腹腔,有压痛,伴咳嗽冲击感.B超检查:左腹股沟区可探及一4 cm×2.8 cm×2.5 cm大小的囊实性包块,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包块与腹腔相连;子宫体积增大,横切面宫体左侧偏,浆膜下见多个实性低回声结节,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左子宫阔韧带与腹股沟区肿物界限不清,似相连.

    作者:孙洪臣;牟海斌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急性心肌梗死24例疗效分析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已普及推广.闭塞冠状动脉的有效再通及梗死区心肌再灌注,对积极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坏死面积,改善AMI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进行过心肺复苏(CPR)的AMI患者,是否进一步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能否成功,是否会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临床上仍有一定争议.笔者将自1999年5月至2009年4月以来治疗的24例CPR后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与普通溶栓组进行比较,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梁钦廷;孙效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前,输血已发展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部分,输血治疗成为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许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救治患者的措施.但是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 一样,输血除能治疗患者外,也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变态反应和大量输血的并发症进行浅析,并对这些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进行了浅述.

    作者:张厚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07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以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张迎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早餐量减少和进餐时间推迟导致的血压升高——空腹高血压

    血压调节的生理机制非常复杂.血压水平的调节目标是因适应整个机体的动态平衡而动态改变的[1].具体到每个个体,导致其血压升高的因素千差万别,即不同个体的即时血压测定值,只能是诸多种血压影响因素因时间而异的不同组合的客观表达.目前已知的血压影响因素很多,但进餐对血压的影响未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早餐量减少和进餐时间推迟导致的血压升高现象,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如下.

    作者:孙天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和体会

    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知识,将患者的血压值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可延缓高血压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护理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张俊清;安莉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宾川县2001~2008年食物中毒分析

    目的 了解宾川县近8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宾川县2001~2008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35起,中毒人数743例,死亡2例,中毒发生以6~12月为主,占60%,中毒原因以有毒植物食物为主,占54.29%,发生以家庭就餐、家庭请客聚餐为主,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以肉类为主.结论 加强宣传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教育和培训,改变食用含乌头碱的附子、草乌药膳习俗和防止误采误食毒蕈;建议食品卫生监督实行对农村家庭办各类宴请客事进行事前申报备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管理下,进行客事前食品卫生干预,是预防和控制食品中毒事故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克志;陈宝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且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类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的作用.

    作者:曾冬根;郑世荣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11例分析

    目的 提高对酷似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的认识.方法 对11例有神经症状和体征合并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随机测定毛细血管血糖.结果 11例低血糖患者经过输注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控制在3.3~9.6 mmol/L(平均7.6 mmol/L),神经症状和体征分别于22~120 min内消失.结论 在基层工作的医师,对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的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应速测随机血糖,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斌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妊娠合并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25岁,女.因停经40余天,无诱因下腹痛3 h于2005年12月11日15∶00入院.末次月经2005年11月28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入院前3 h出现无诱因下腹痛,伴肛门坠胀,无恶心、呕吐、昏撅,阴道无流血,在家未经任何处理.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口唇稍苍白,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

    作者:周定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35例Miles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Miles手术创伤较大,需建立永久性结肠造口即人工肛门,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仅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而且也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笔者所在科共有35例患者实施直肠癌Miles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会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一次性脑科袋式手术薄膜在会阴部微创电切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次性脑科袋式手术薄膜在会阴部微创电切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52例会阴部平诊前列腺电切和经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常规组74例,常规组使用无菌巾铺巾,观察组使用脑科袋式手术薄膜铺巾;对患者会阴部手术部位有无污染及其程度作记录,评价两组铺巾的手术效果.结果 使用脑科袋式手术薄膜较常规使用无菌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感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一次性脑科袋式手术薄膜在会阴部微创电切手术中的疗效优于常规使用无菌巾.

    作者:蚁璇;刘丽芝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浅析护生教育中的针对性法律教学

    通过改革现有的护生法律教学方法 ,在护理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分析常见的违法问题,在护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中进行法律法规教育,注重针对性法律教学,从而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避免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违法现象,确保医疗护理工作安全.

    作者:徐万宇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2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MODS患者进行床旁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肾功能、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22例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尿酸(UA)、CRP明显下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稳定,脱水量均可达预期目标.结论 CBP能有效救治MODS患者,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毒素清除能力强,能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樊英荣;曲矿云;吕歆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出现肺功能不全,占50%;早期出现低氧血症19例,占55.8%;腹腔室隔综合征20例,占58.8%;休克12例,占35.2%.其中痊愈30例,死亡4例.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容易引起多脏器功能不全,因而病死率高,应加强全身各脏器功能的监测及处理,以达到佳的预后.

    作者:高鹏;司继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浅谈生化检测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

    临床生化检测由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有机联系的过程组成,分析前阶段指从医师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到将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这一阶段.分析前阶段质量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具有影响检验质量因素的复杂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质量保证非检验人员完全可控性、责任难确定性等特点[1].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遍使用,分析中的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但是,即使有再先进的仪器、再好的试剂、检验操作过程再规范,如果分析前阶段质量得不到保证也不会检测出准确可靠的结果,所以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

    作者:张喜梅;金小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而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作者:李进利;韦黎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晨间交接班方法的改进

    运用护理程序理论规范指导晨间护理交接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给予护理对象从生理、心理、精神等多层面系统的整体护理,从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护理临床交接班工作,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作者:赵满丽;赵玉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64例肺挫伤的院内早期救治体会

    目的 探讨肺挫伤的院内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提高肺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4例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肺挫伤患者经过早期系统治疗,治愈58例,治愈率为90.63%;6例死亡,病死率9.37%.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正确评估伤情,有效止痛、充分供氧、纠正低氧血症、早期容量复苏、积极使用激素治疗是提高肺挫伤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作者:杨建涛;吴耀建;赵国平;林建聪;范海鹏;黄国亮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