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5例疗效观察

吴晓玲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注射液, 能量合剂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 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护受病毒感染的心肌,清除自由基,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有效措施,其应用方便,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及药敏分析

    目的 观察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测抗生素对Uu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详细记录52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合并症情况,进行Uu的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研究。 结果 52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女性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腰腹部不适,易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9种抗生素药敏试验 结果 显示耐药性低的是美满霉素(MIN)5.8%及强力霉素(DOX)7.7%,耐药性高的是环丙沙星(CIP)28.8%及罗红霉素(ROX)32.7%。 结论 对于有临床表现的女性患者应行Uu检测.临床治疗Uu感染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岚;游媛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并发症11例诊治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成为处理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随着LC的广泛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 BDE)也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两者的并发症不应忽视.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共完成LC 821例,LC BDE 36例,其中5例发生腹内出血、5例发生术后胆瘘,1例发生胆管离断.笔者就此11例并发症讨论其原因、预防及处理.

    作者:赵利强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脑外伤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观察护理方法 .方法 对15例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者血清钠均小于130mmol/L,尿钠大于20mmol/L.经正确的补钠治疗和全面的护理,除1例因多功能脏器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在3周左右得到纠正. 结论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饮食文化,监测尿量、血清钠、尿钠,有助于低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低钠血症患者的全面护理,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早康复.

    作者:王红霞;季亚清;史春波;王凤英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加味百合固金汤治疗鼻槁80例临床观察

    鼻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即西医学的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其主要病因与燥邪、阴虚、气虚有关.病机主要是津伤而致鼻窍失养.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鼻槁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观察资料整理如下.

    作者:戴贵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MCASC)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分型并依据分型判断其发病机制. 结果 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发现病灶的有6(占12.0%)个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梗死和单发脑梗死分别见于13(占22.8%)个和38(占66.7%)个大脑半球.脑分水岭梗死、流域性脑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半卵圆区脑梗死、多发性散在点状脑梗死(MSSI)、腔隙性脑梗死分别见于18(占31.6%)个、12(占21.1%)个、12(占21.1%)个、6(占10.5%)个、2(3.5%)个和1(1.8%)个大脑半球. 结论 MCASC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1/3,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和动脉-动脉栓塞;流域性脑梗死约占1/5,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继发原位血栓形成;纹状体内囊梗死约占1/5,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覆盖多条豆纹动脉开口;半卵圆区梗死、MSSI、腔隙性梗死等也可见到但较少见.半卵圆区梗死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覆盖豆纹动脉开口,动脉-动脉栓塞是MSSI的主要发病机制,高血压豆纹动脉透明变性是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以上梗死类型可单发或混杂多发,多发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原位血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覆盖豆纹动脉开口、动脉-动脉栓塞等多因素同时存在并混杂作用.

    作者:温昌明;张保朝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 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护受病毒感染的心肌,清除自由基,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有效措施,其应用方便,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晓玲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11例以贫血就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造血系统疾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贫血的关系,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8月11例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要影响人体代谢及多种系统的功能,常易引发贫血. 结论 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多样,应开阔思路减少误诊.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张琼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皮炎汤治疗阿维A引起的脱屑等副作用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服用阿维A胶囊后出现唇干燥、口干、皮肤干燥、红斑、鳞屑、眼干燥等不良反应,配用中药方剂皮炎汤后减轻阿维A胶囊副作用.方法 采用门诊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 . 结果 两组基本痊愈和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配合中药皮炎汤治疗银屑病既保持了阿维A胶囊见效快、疗效高、中药副作用小、远期疗效好的优点,又较好地消除了阿维A(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多种副作用,中药见效慢的弱点,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作者:朱秀兰;景卫霞;张爱云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尿毒清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尿毒清颗粒配合诺和锐30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诺和锐30治疗并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尿毒清颗粒,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24小时尿白蛋白(UAER)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S1),以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4h UAER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S1也明显降低(P<0.05),FBG、TC、TG、HDL-C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73.5%,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 结论 尿毒清颗粒配合诺和锐30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改善肾功能、降低血糖、调节脂代谢和改善血流变学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赵郴;马中建;陈玉林;罗学林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内科治疗配合血液透析是否优于单纯内科治疗.方法 选2005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心肾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心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其中透析治疗62例,单纯内科治疗36例;男性68例,女性30例,年龄54~84岁,平均67岁. 结果 选择内科加透析组平均住院天数24d,代表心脏功能的射血分数(EF):入院时(30±5)%,出院时为(40±5)%;左室内径入院时(60±2)cm,出院时(54±2)cm;血压入院时平均为160~180mmHg/100~120mmHg,出院时血压平均为130~150mmHg/90mmHg;血肌酐平均下降80%;选择内科组平均住院天数32d,代表心脏功能的射血分数(EF):入院时(30±5)%,出院时为(33±5)%,左室内径入院时(60±2)cm,出院时(59±2)cm,血压入院时平均为160~180mmHg/100~120mmHg,出院时平均为140~160mmHg/100mmHg;血肌酐平均下降25%. 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尽早选择血液透析治疗会明显改善症状,缩少左室内径、增加射血分数,提高心脏收缩功能,减少口服降压药物种类及剂量,缩短住院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于东汇;李中言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老年人颅内动脉血流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内动脉血流变化,指导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方法 采用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仪,对100例老年人的左右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期及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测定,求出动脉指数PI,并观察TCD的频谱和音频的改变. 结果 本组100例中正常流速45例,其PI值小,频谱和音频正常.低流速30例,高流速25例,PI值均增高,频谱和音频均异常. 结论 本组资料提示大部分老年人存在着血管动脉指数增高,血流速度增高或降低,易发生脑卒中,应积极防治.

    作者:吴宗平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以双下肢无力为主诉的多发性动脉瘤1例报道

    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双下肢无力半年入院.无偏瘫、失语及意识障碍,无间歇性跛行,无外伤史,无腰腿痛,无腹痛.既往颈椎病史30年,高血压史10余年,腔隙性脑梗死史2年.

    作者:宋慧敏;孙立巍;刘东书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护理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临床表现有下肢麻木和疼痛、双足痛、温、触觉障碍,受伤后足部易破溃,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慢,容易形成坏疽,导致无法愈合而截肢致残.因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消除足部隐患,降低截肢致残率.

    作者:叶慧芳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复苏与护理60例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常见原因及复苏原则、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资料. 结果 早产、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及妊娠合并症等是导致重度窒息的常见产科原因. 结论 针对不同产科原因,重点监护,选择佳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饶香兰;方雪花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针刀合定点旋转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分析

    腰三横突综合征系常见腰腿痛疾病,是指腰部肌肉在第三腰椎横突的附着点处反复损伤,产生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的腰腿痛疾病.笔者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运用小针刀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手术治疗86例病人,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廖水生;廖勇;李文娟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1例

    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主因突发昏迷抽搐3h,于2002年3月11日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80℃,脉搏6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8.5/12.7kPa,意识不清,中度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右约2mm,光反应好,左约4mm,无光反应,压眶反射存在,提睾反射、腹壁反射消失,尿失禁.

    作者:赵天兴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晚期肺癌胸水临床治疗

    用顺铂、5-氟尿嘧啶(5-Fu)胸腔注入并结合小剂量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肺癌胸水30例,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为80%,并对治疗机制进行了探讨.

    作者:廖明;张清生;罗和平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我院2007年10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用药,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ADR监测工作在我国逐渐深入展开,并引起普遍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保证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的措施.通过对我院收集的10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发生特点,以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参考.

    作者:李杰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中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与临床相关因素的探讨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与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酶法测定尿酸、血糖、血脂,同时测量血压、体重、身高. 结果 血尿酸浓度随年龄增加出现升高趋势,与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BMI均呈正相关. 结论 监控中老年人血尿酸水平的改变与监控血糖、血脂、血压及BMI的变化同样重要.

    作者:陈家年;吴金莲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清洁灌肠失误1例

    清洁灌肠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其目的是解除便秘,手术前或分娩前保持肠道清洁,或X线检查前作准备,是一项基础的护理操作,看似简单,但如操作不当也可造成护理失误.

    作者:何秀珍 刊期: 2008年第3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