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1~15周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赵明琼;肖先述

关键词: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中期妊娠, 引产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1~15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240例妊娠11~15周终止妊娠的效果和副作用,并与传统方法 终止11~15周妊娠的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宫腔操作时间(5.20±1.20)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4.00±3.30)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52.00±15.60)ml明显少于对照组(77±22.30)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成熟:观察组,显效率(97.16%)明显高于对照组(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刮出组织物量,观察组(26.00±10.48)g明显少于对照组(56.00±42.25)g(P<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观察组无,对照组17例. 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妊娠11~15周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29例臀位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29例臀位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及时机.方法 在臀位试产中如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宫口扩张迟缓或宫口开全后臀部下降停滞者,即改作剖宫产. 结果 对于每一具体病例,其剖宫产指征及时机皆应充分考虑和准备,尽量掌握在产前或分娩早期进行剖宫产,不可在分娩过程中遇到困难之后再临时改剖宫产,否则剖宫产的优点就难以体现. 结论 我们认为,臀位剖宫产指征应适当放宽.

    作者:陈永凤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案例剖析与医闹防治

    医学鉴定141例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本地区医学会进行141例医学鉴定,从患者诉状要求可以看出,医务人员遵守医疗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努力做到全程规则零缺陷服务,极其重要,迫在眉睫.

    作者:王燧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要点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建立可靠人工气道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神经内科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气管切开是一项有损伤的操作,气道开放,有伤口,易造成气道阻塞,肺不张,继发感染等合并症.护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愈后及缩短带管时间,我科自2008年1月――2008年8月共护理了38例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戴瑛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复苏与护理60例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常见原因及复苏原则、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资料. 结果 早产、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及妊娠合并症等是导致重度窒息的常见产科原因. 结论 针对不同产科原因,重点监护,选择佳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饶香兰;方雪花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小儿静脉麻醉的全程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麻醉水平也随之改进、提高.

    作者:夏金花;胡玉玲;胡红梅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76例疗效观察

    用针刺中脘、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和耳穴贴压的方法 治疗呃逆76例(治疗组),与口服胃复安,安定药物治疗76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治疗组治愈率73.68%,总有效率98.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52.63%,总有效率90.79%(P<0.01,P<0.05).

    作者:杨卫华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固骼生混合自体骨治疗胫骨不稳定性骨折

    目的 观察固骼生混合自体骨治疗新鲜胫骨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胫骨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固骼生混合自体骨植入法治疗.随访5.5~13个月,平均9个月. 结果 骨折迟在4~6个月内达到临床愈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 结论 固骼生混合自体骨能够促进胫骨不稳定性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范文潮;瞿玉兴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激光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激光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法随机对照研究,对两组各32例扁平苔藓患者分别行常规治疗与激光结合干扰素联合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68.8%,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激光结合干扰素联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高、疗程短、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凤琴;陈中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的两种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探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46例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26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另20例采用131Ⅰ治疗. 结果 131Ⅰ治疗组肝功能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口服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孟旭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MCASC)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分型并依据分型判断其发病机制. 结果 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发现病灶的有6(占12.0%)个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梗死和单发脑梗死分别见于13(占22.8%)个和38(占66.7%)个大脑半球.脑分水岭梗死、流域性脑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半卵圆区脑梗死、多发性散在点状脑梗死(MSSI)、腔隙性脑梗死分别见于18(占31.6%)个、12(占21.1%)个、12(占21.1%)个、6(占10.5%)个、2(3.5%)个和1(1.8%)个大脑半球. 结论 MCASC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1/3,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和动脉-动脉栓塞;流域性脑梗死约占1/5,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继发原位血栓形成;纹状体内囊梗死约占1/5,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覆盖多条豆纹动脉开口;半卵圆区梗死、MSSI、腔隙性梗死等也可见到但较少见.半卵圆区梗死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覆盖豆纹动脉开口,动脉-动脉栓塞是MSSI的主要发病机制,高血压豆纹动脉透明变性是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以上梗死类型可单发或混杂多发,多发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原位血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覆盖豆纹动脉开口、动脉-动脉栓塞等多因素同时存在并混杂作用.

    作者:温昌明;张保朝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6例临床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肾动脉狭窄是引起老年人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子.引起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很多,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常见,约占70%~80%.现将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6例ARAS分析如下.

    作者:周华三;李媛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急性阑尾炎的B超诊断

    笔者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急性阑尾炎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并重点讨论各型阑尾炎的声像图表现.

    作者:罗爱华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6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用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对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指标比较. 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在控制血压、改善肾功能、提高尿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有明显疗效. 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钱秀琴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7例临床分析

    笔者自1993~2007年共参与处理医源性胆管损伤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2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6岁,胆囊切除术6例,胃大部切除1例,术中发现4例,术后1周内发现3例.

    作者:吴亚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作者:夏金花;胡玉玲;胡红梅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动力髁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动力髁螺钉(DCS)对23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治疗. 结果 23例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断钉断板或螺纹钉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有1例因骨质疏松并发髋内翻.根据Harris疗效评分标准判别,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6%. 结论 DCS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黎明;张利;田兴惠;祝丽平;董晓斌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吻合血管胫前肌皮骨膜瓣移植喉下咽癌术后咽瘘修复术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咽瘘发生的原因,并介绍新的咽瘘治疗方法 .方法 对1988~2005年间遇到的喉癌手术后8例咽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一种新术式进行治疗. 结果 喉癌术后咽瘘发生率为5.6%.带血管组织瓣移植修复效果显著85%. 结论 全身情况的影响、局部感染、术前放疗、手术切除肿瘤范围大等是导致咽瘘的原因;把握好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是预防和治疗咽瘘的关键.吻合血管复合组织瓣可有效提高咽瘘修复成功率.

    作者:陈红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恶性腹膜间皮瘤术中术后出血死亡1例

    病例报告患者45岁,主因发现盆腔肿物2年,伴下腹痛20天于2007年5月12日入院.患者于两年前在笔者所在医院B超提示左附件畸胎瘤,10cm×9cm×9cm,无月经改变及不适.近20天自觉肿物增长伴下腹阵发坠痛、尿频而住院要求手术.

    作者:陈更越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1例接种狂犬疫苗引起抽搐的治疗和护理

    患儿,女,3岁,于2006年11月2日被犬咬伤右手,11月20日下午在当地卫生院注射狂犬疫苗,于11月21日下午2时左右出现惊厥、抽搐,120送至市一院抢救转危为安,抽搐期间共4h左右.

    作者:宋月华;孙玉霞;朱林林;高琴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胰岛素增敏剂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30例. 结果 本组30例病人中,FBS、2hPBS、TG、TC、HbA1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胰岛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可作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的一线药物和药物联合治疗中的基础用药.

    作者:廖明;罗和平;张清生 刊期: 2008年第3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