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76例疗效观察

杨卫华

关键词:呃逆, 针刺疗法, 耳压
摘要:用针刺中脘、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和耳穴贴压的方法 治疗呃逆76例(治疗组),与口服胃复安,安定药物治疗76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治疗组治愈率73.68%,总有效率98.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52.63%,总有效率90.79%(P<0.01,P<0.05).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卵巢癌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测定在卵巢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卵巢癌患者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8例及20例健康妇女的血浆LPA水平,同时测定卵巢癌患者血浆CA125含量,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妇女(P<0.05),后两者血浆LP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血浆LPA和CA125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85.7%和66.7%、78.6%. 结论 血浆LPA水平在卵巢癌患者中升高,与CA125相比更具有临床价值,有望成为新的检测卵巢癌的标志物.

    作者:吴立广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浅谈病案管理人员重点强化的三个意识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病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利用,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病案管理专业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外,还必须不断地强化病案管理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需要.

    作者:周连英;宋静;王继友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MCASC)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分型并依据分型判断其发病机制. 结果 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发现病灶的有6(占12.0%)个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梗死和单发脑梗死分别见于13(占22.8%)个和38(占66.7%)个大脑半球.脑分水岭梗死、流域性脑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半卵圆区脑梗死、多发性散在点状脑梗死(MSSI)、腔隙性脑梗死分别见于18(占31.6%)个、12(占21.1%)个、12(占21.1%)个、6(占10.5%)个、2(3.5%)个和1(1.8%)个大脑半球. 结论 MCASC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1/3,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和动脉-动脉栓塞;流域性脑梗死约占1/5,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继发原位血栓形成;纹状体内囊梗死约占1/5,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覆盖多条豆纹动脉开口;半卵圆区梗死、MSSI、腔隙性梗死等也可见到但较少见.半卵圆区梗死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覆盖豆纹动脉开口,动脉-动脉栓塞是MSSI的主要发病机制,高血压豆纹动脉透明变性是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以上梗死类型可单发或混杂多发,多发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原位血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覆盖豆纹动脉开口、动脉-动脉栓塞等多因素同时存在并混杂作用.

    作者:温昌明;张保朝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主动脉夹层4例报告

    目的 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症状进行分析,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对终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4例患者的急诊症状、辅助检查 结果 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3例首发症状是剧烈胸痛,胸闷、头昏1例,胸闷伴肢体麻木1例,伴血压下降2例,肩背部酸痛1例,3例行螺旋CT检查者均发现明显影像学改变,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4例心肌酶谱检查均无异常. 结论 本病表现多种多样,提高认识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朱发有;张满良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脊麻硬膜外麻醉的神经并发症

    脊麻与硬膜外麻醉的神经并发症是指因这类麻醉后引起脊髓、神经根(前根或后根)或周围神经干的损伤及脑脊液压力变化所产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左美娟;陶学有;戴阳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努力遏制医用耗材购销不正之风

    为推进医院管理年活动和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问题,我院从医用耗材购销管理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四管齐下,规范购销行为,坚决遏制医用耗材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

    作者:蔡基伟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中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与临床相关因素的探讨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与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酶法测定尿酸、血糖、血脂,同时测量血压、体重、身高. 结果 血尿酸浓度随年龄增加出现升高趋势,与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BMI均呈正相关. 结论 监控中老年人血尿酸水平的改变与监控血糖、血脂、血压及BMI的变化同样重要.

    作者:陈家年;吴金莲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高敏肾移植受者行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对比术前受者群体反应抗体(PRA)高的患者经过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PAIA)后行肾脏移植后感染和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于PRA不同程度增高的患者采取PAIA治疗后再行肾脏移植,观察感染和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术前术后进行各项护理措施及整体护理观念的实施. 结果 PRA高的患者经过PAIA治疗后行肾脏移植,经过精心细致的整体护理,高敏受者得到很好的护理,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柳盈竹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以双下肢无力为主诉的多发性动脉瘤1例报道

    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双下肢无力半年入院.无偏瘫、失语及意识障碍,无间歇性跛行,无外伤史,无腰腿痛,无腹痛.既往颈椎病史30年,高血压史10余年,腔隙性脑梗死史2年.

    作者:宋慧敏;孙立巍;刘东书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复苏与护理60例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常见原因及复苏原则、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资料. 结果 早产、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及妊娠合并症等是导致重度窒息的常见产科原因. 结论 针对不同产科原因,重点监护,选择佳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饶香兰;方雪花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左旋多巴治疗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对弱视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近五年来我院和山西省眼科医院新诊断为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48例(96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左旋多巴+配戴眼镜治疗,对照组仅配戴眼镜,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 结果 治疗组视力改善效果优于观察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左旋多巴对于初诊为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孙文翠;梁剑蓉;郭海梅;都向锋;田金叶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11例以贫血就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造血系统疾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贫血的关系,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8月11例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要影响人体代谢及多种系统的功能,常易引发贫血. 结论 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多样,应开阔思路减少误诊.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张琼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体会

    呼吸机辅助呼吸已成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引起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呼吸机的合理使用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现将我们在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呼吸机的护理工作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李湘君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公英芍药汤治疗急性乳腺炎21例

    急性乳腺炎是发生于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局部以红、肿、热、痛、触及浸润性硬块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我们采用公英芍药汤治疗急性乳腺炎21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23例对照,现报告于下.

    作者:应杏青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毒蕈中毒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肝损害型毒蕈中毒临床疗效. 方法 13例毒蕈毒素致肝损害(其中1例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在药物治疗同时,13例均联合应用血液透析(HD)加血液灌流(HP),根据病情不同,其中2例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3例行血浆置换(PE),进行抢救治疗,成功率100%. 结论 根据病情及早选择不同的血液净化治疗,病情恢复快,预后好,降低死亡率,提高成功率.

    作者:宋喜焕;胡志林;柳盈竹;杨萍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内科治疗配合血液透析是否优于单纯内科治疗.方法 选2005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心肾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心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其中透析治疗62例,单纯内科治疗36例;男性68例,女性30例,年龄54~84岁,平均67岁. 结果 选择内科加透析组平均住院天数24d,代表心脏功能的射血分数(EF):入院时(30±5)%,出院时为(40±5)%;左室内径入院时(60±2)cm,出院时(54±2)cm;血压入院时平均为160~180mmHg/100~120mmHg,出院时血压平均为130~150mmHg/90mmHg;血肌酐平均下降80%;选择内科组平均住院天数32d,代表心脏功能的射血分数(EF):入院时(30±5)%,出院时为(33±5)%,左室内径入院时(60±2)cm,出院时(59±2)cm,血压入院时平均为160~180mmHg/100~120mmHg,出院时平均为140~160mmHg/100mmHg;血肌酐平均下降25%. 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尽早选择血液透析治疗会明显改善症状,缩少左室内径、增加射血分数,提高心脏收缩功能,减少口服降压药物种类及剂量,缩短住院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于东汇;李中言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案例剖析与医闹防治

    医学鉴定141例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本地区医学会进行141例医学鉴定,从患者诉状要求可以看出,医务人员遵守医疗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努力做到全程规则零缺陷服务,极其重要,迫在眉睫.

    作者:王燧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直肠前膨出合并直肠内套叠诊疗体会

    2000年2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30例直肠前膨出合并直肠内套叠的患者,采用经直肠行直肠前膨出修补术直肠内套叠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顺;杨建波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群体性创伤的急救管理和护理体会

    群体性创伤往往很多伤员在短时间内集中入院,且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对群体性创伤伤员的抢救,不仅反映了医院的综合管理和医疗水平,同时也是对护理管理、护理技能和急诊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考验.群体性创伤的分类主要有车祸伤、工伤事故、建筑物砸伤以及刀砍伤.综合我院在2005年到2008年抢救群体性创伤事故实例,进一步探讨在群体性创伤抢救过程中的急救管理及相关护理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冯薇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预防对策

    综合性医院的手术室是进行各种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各类复杂的手术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但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手术室是一个密闭的环境,手术室护士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时间长、无规律性,同时会受到病毒感染及化学制剂、挥发麻醉药的污染,使手术室护士身心受到损害,所以手术室护士加强自身防护有着十分重要意义[1].

    作者:仇海燕 刊期: 2008年第3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