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SD-7的克隆及其在睾丸组织中的定位

张晓东;苟大为;缪时英;张建超;宗书东;王琳芳

关键词:精子发生 基因克隆 RSD-7cDNA Sertoli细胞
摘要:目的分离、克隆精子发生相关基因,深入了解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本组克隆的大鼠睾丸EST筛选cDNA文库、Northern blot、原核表达和纯化、抗体制备和免疫组化等技术.结果(1)获得1个新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RSD-7.全长1 238 bp,编码232个氨基酸,GenBank接收号为AF315467.序列分析显示,RSD-7基因编码蛋白质含有1个Ubiquitin-1ike结构域.(2)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在8种成鼠组织中,RSD-7基因仅在睾丸组织中有明显表达.不同发育天龄的大鼠睾丸组织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出生后30 d的大鼠RSD-7基因开始表达,一直到120 d仍有表达.(3)RSD-7 cDNA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并纯化了GST-RSD-7融合蛋白,以此为抗原制备了高效价的抗RSD-7蛋白的多克隆抗体.(4)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SD-7蛋白定位于Sertoli细胞胞浆和质膜上.结论初步分析了RSD-7基因的表达特征并制备了抗RSD-7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SD-7蛋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DXA测量用校准脊椎体模的研制及临床测试

    目的研制一种性能可靠的DXA测量用校准(cross-calibeation)及质量控制脊椎体模,并进行体模临床测试.方法经过固体水、骨体模材料和整体组合3个研制阶段,制成羟磷灰石质量控制体模1个,并在LUNAR公司生产的4台不同型号DXA仪器上对该体模进行临床测试.结果4台DXA仪器中,以Expert扇束仪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和面积(Area)的准确度误差较大,其他3台(窄扇束Prodigy和2台笔束仪)误差较小;所有仪器的3个指标中以BMD误差较小(-15.4%~11.5%),其中以Prodigy型的BMD误差小;BMD测量值高端误差小偏正值,低端误差大偏负值,在校准中用同时照顾两端差异的回归方程校准为好.25 d测量25次作精确度误差基线优于1 d测量25次者,精确度误差以1 d测量25次的变异系数(CV)小(0.0043),12例成人测量的CV大(0.0078).结论该体模可用于不同DXA仪器的质量控制和校准.

    作者:杨定焯;尚家芸;宋文忠;陈坚;朱丹;王文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免疫重建SCID小鼠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的建立

    目的在免疫重建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SCID)小鼠体内建立人的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方法将SCID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为:(1)实验组:在每只SCID小鼠的腹腔内接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1周后,腹腔接种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悬液;(2)不经任何处理的SCID小鼠对照组;(3)腹腔接种人PBMC的SCID小鼠对照组;(4)腹腔接种EBV悬液的SCID小鼠对照组.每日观察小鼠的健康情况,于免疫重建的第5周解剖各组小鼠,观察腹腔各脏器的肿瘤形成情况,并用HE染色、组织化学以及PCR方法鉴定所长肿瘤的特性.结果4周后,在接种EBV的免疫重建SCID小鼠的腹腔中可形成(35±12.5)mm3大小的肿瘤,多位于肝脏,而对照组均未见有肿瘤生长;HE染色表明,所长的肿瘤均为高分化的B淋巴母细胞瘤;组织化学实验表明,肿瘤细胞均可表达CD19、CD20、CD45RA分子和EB病毒编码的蛋白;PCR检测显示,肿瘤组织的DNA在269 bp处出现特异的EBV扩增条带.结论成功建立了免疫重建SCID小鼠的人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为研究人类肿瘤免疫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陈冬青;白连钧;刘庆丰;崔莲仙;何维;巴德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基因协同共激活分子B7-1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目的利用突变修饰后的中国山东地方株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s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E6E7融合基因(fmE6E7),研究治疗HPV16感染相关疾病的DNA疫苗,并进一步探索利用共激活分子B7-1基因,研究更加活化细胞免疫的加强疫苗.方法将用PCR法扩增获得fmE6E7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VR1012中获得pVR1012-fmE6E7,瞬时转染Cos-7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证实其表达后,在C57BL/6小鼠肌肉内进行pVR1012-fmE6E7单独免疫,或与小鼠共激活分子B7-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7-1)联合免疫.51Cr释放法分析免疫小鼠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活性,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E7特异性抗体.用5×105个C3细胞皮下接种C57BL/6小鼠,分析小鼠体内诱发的特异性抗瘤免疫水平.结果修饰后的E6E7基因免疫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抗体反应和CTL反应,小鼠B7-1基因与fmE6E7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特异性CTL活性,并可保护33%(2/6)的小鼠免受C3肿瘤细胞的攻击,而单独fmE6E7基因免疫则不能抑制C3瘤细胞的生长,联合B7-1基因免疫对诱发的抗体水平无加强作用.结论中国山东地方株E6E7融合基因可用于DNA疫苗的构建,B7-1基因协同免疫可提高疫苗的细胞免疫水平,利用B7-1基因作为HPV16 DNA疫苗的协同因子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许雪梅;朱明昭;张明策;司静懿;李昆;宋国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免疫学分析

    自2002年11月起,我国广东、香港、北京等地相继出现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暴发流行,截至今年5月已累及全球约30个国家和地区.

    作者:高学慧;叶阿里;甘勇;李倩;王仲;倪安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地区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对上海地区184名绝经前和199名绝经后妇女进行CTR基因型的检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BMD.结果383名上海地区妇女CTR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3.8%,TC型14.6%,TT型1.6%.在绝经后妇女组,CC型的股骨颈BMD明显高于TC和TT型(P<0.01),而在绝经前组不同基因型的各部位BMD无差别.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CTR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股骨颈BMD相关(P<0.05).结论CT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BMD存在一定的关联.

    作者:赵红燕;刘建民;宁光;张连珍;江凌;戴蒙;许曼音;陈家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表达戊型肝炎病毒ORF2蛋白的重组腺病毒构建及其经粘膜途径免疫小鼠

    目的构建可表达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ORF2蛋白(112-660aa)的重组腺病毒Adasy-EORF2,探讨其经鼻腔和腹腔免疫小鼠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粘膜免疫应答的能力,为研制戊型肝炎疫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经PCR扩增编码ORF2蛋白(112-660aa)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于重组腺病毒Adasy系统的穿梭质粒pTrack-CMV上,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共转化宿主菌BJ5183,经细菌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基因组质粒,转染293细胞以产生、扩增重组腺病毒.将重组腺病毒以107pfu的剂量经鼻腔和腹腔免疫小鼠,通过ELISA检测血液IgG和粘膜IgA的应答情况.结果重组腺病毒经鼻腔免疫小鼠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A、IgG免疫应答,IgG高滴度达1:1000.经腹腔免疫可刺激小鼠产生IgG免疫应答,高滴度可达1:10000,未检测到明显的IgA应答.结论表达HEV ORF2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具有成为新型戊型肝炎疫苗的潜力.

    作者:董雪;胡金勇;谢天宏;孙茂盛;戴长柏;马雁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8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86例患者中,有72例(38.7%)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其中43例(59.7%,43/72)出现于术后4~7 d;43例(59.7%,43/72)有临床症状;低钠血症与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类型有关,与性别无关;68例(94.4%,68/72)患者被给予补钠和补充容量治疗,63例(87.5%,63/72)在7 d内缓解.结论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多出现于术后1周左右,多见于老年和垂体大腺瘤患者,治疗以补钠和补充容量为主.

    作者:陶蔚;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下肢旋转角度对髋部骨密度测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下肢不同旋转角度下的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测量,了解下肢旋转角度的变化对髋部BMD测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女性,平均年龄60.7岁(45~85岁),平均身高161.8 cm(150~175 cm),平均体重67.4 kg(48~80 kg).进行机器质量控制后,在下肢中立位、15°内旋、30°内旋状态下分别测量髋部BMD,每一角度测量后,均要求受试者下测量床,然后再重新上测量床摆体位.分析比较不同旋转角度下的髋部BMD变化.结果随着下肢旋转角度的改变,髋部BMD测量值均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在Ward′s三角区域和股骨粗隆区域的BMD变化明显大于股骨颈BMD改变.从中立位到15°内旋及15°内旋到30°内旋时,股骨颈、Ward′s三角和股骨粗隆BMD值均有显著变化(P<0.01).而从中立位到30°内旋时,髋部BMD值增高,但其相关系数较低(r=0.3 6~0.4,P>0.05).结论髋部BMD测量的精度明显受下肢旋转角度变化的影响;富含松质骨区域的BMD改变更易受下肢旋转角度变化的影响;良好的测量前定位和下肢固定,对提高髋部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海;任素梅;罗先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段食管癌SIB-IMRT治疗计划比较

    目的对上段食管癌实施同时整和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SIB-IMRT)计划,研究肿瘤及预防照射区的剂量分布情况和危及器官受量,并比较不同照射野数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对2例上段食管癌的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B-IMRT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TV1为需要加量照射的原发灶靶区,给予67.2 Gy;PTV2为预防照射区,给予50.4 Gy的剂量.设计4个计划,采用共面、360度范围等角度分布的照射野,野数分别为3、5、7、9,4个计划使用相同的剂量-体积约束条件进行逆向优化.比较这4个计划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适合度指数等指标.结果3个调强照射野即可使2个靶区获得满意的剂量分布.随着照射野数目的增加,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合度指数提高,危及器官受量减小.当照射野数由7增加到9时,剂量分布没有改善.结论5~7个调强照射野即可使上段食管癌的同时整和加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治疗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原发肿瘤可以获得比常规分割高的等效剂量.共面、等角度分布的照射野设计简单、效率高.SIB-IMRT治疗的疗效还有待于临床的结果.

    作者:傅卫华;王绿化;周宗玫;戴建荣;胡逸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RT-PCR对SARS患者粪便SARS冠状病毒RNA的连续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采用RT-PCR方法,观察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在SARS患者粪便中的排出状况.方法以2003年5月16日至23日在本院住院的46例临床确诊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留取粪便标本共103份,提取RNA后采用14对SARS-CoV特异性引物,对每份标本同时进行7次套式RT-PCR扩增,只要有1次RT-PCR结果阳性即判定该标本为阳性.结果在46例患者中,有17例(37.0%)患者的粪便SARS-CoV套式RT-PCR扩增结果为阴性,29例(63.0%)为阳性.粪便SARS-CoV RT-PCR结果阳性时SARS患者的病程为(31.76±10.78)d(12~64d),其中长1例为64d,系2次连续留取的粪便标本均为阳性、每次标本用2个不同引物RT-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结论SARS-CoV在患者粪便中排出的时间可长达发病后64d,平均32 d,对SARS患者恢复期的消毒隔离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任翊;丁惠国;吴清发;陈唯军;陈东;包志英;杨玲;赵春惠;汪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维生素K与骨质疏松

    维生素K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可通过酶的机制影响谷氨酸γ-羧基化骨钙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量.此外,维生素K还可能通过影响肾钙素及IL-1、IL-6,调节钙平衡,间接影响骨代谢.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干预试验证实,维生素K不仅可以增加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而且可以降低其骨折发生率,促进骨健康.但维生素K应用于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尚需进一步探讨,目前美国医学会将饮食中维生素K摄入量参考值标准提高了50%,即19岁以后女性为90μg/d,男性为120μg/d.

    作者:罗林枝;徐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绝经前健康妇女的身体组成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fat mass和lean mass对绝经前健康妇女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在绝经前的健康妇女中,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骨密度以fat mass和lean mass,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结果fat mass是决定BMI的主要因素;BMI和lean mass与L2-4、股骨近端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P值均=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lean mass才是决定L2-4(标准偏回归系数β=0.282,P=0.000)、股骨近端(β=0.336,P=0.000)和全身骨密度(β=0.361,P=0.000)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控制年龄因素的基础上控制lean mass后,BMI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提高,而控制lean mass后,BMI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减弱,甚至消失.结论lean mass是决定绝经前健康妇女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建民;赵红燕;宁光;张连珍;许曼音;陈家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及血糖水平和胰岛素用量与结局的关系

    目的观察重症SARS患者接受临床营养支持前后部分与营养有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与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我所英东重症医学监护中心收治的21例临床诊断重症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转入ICU后均给予呼吸支持及临床营养支持.经肠内营养接受的热量约4184KJ/d(1000 kcal/d),蛋白质约38 g/d;经肠外营养接受的热量约3347.2KJ/d(800kcal/d).监测给予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糖、血清白蛋白、血淋巴细胞总数及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均接受甲基强的松龙约200 mg/d.为将血糖保持在4.44~7.78 mmol/L(80~140 mg/dl)的较低水平,应用静脉泵人胰岛素,记录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再分析其与结局的关系.结果在发病(11.0±2.8)d后转入ICU的2l例患者中,16例(76.2%)伴有营养不良.经过平均12 d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28.5±2.2)g/Lvs(37.0±4.1)g/L](P=0.0001);血淋巴细胞总数升高[(0.74±0.47)×109/Lvs(1.22±0.73)×109/L](P=0.02);血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病例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81.0%vs57.1%,P=0.18);生存组血糖降至较低水平[(9.5±2.3)mmol/L vs(6.3±1.8)mmol/L](P=0.0002);死亡组血糖也有下降[(13.0±3.3)mmol/Lvs(9.5±1.3)mmol/L](P=0.04);生存组血糖水平低于死亡组[(6.3±1.8)mmol/Lvs(9.5±1.3)mmol/L](P=0.002);血糖高于正常值的病例数生存组明显少于死亡组(26.7%vs100%,P=0.008).在所有患者中,生存组患者的血糖较易维持,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比例较低(18.8%),胰岛素用量较少(24±2)IU/d;而5例死亡患者的血糖不易维持,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比例较高(80.0%),胰岛素用量较多(72±9)IU/d;两组比较,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人数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胰岛素用量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数重症SARS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可能改善重症SARS患者部分与营养有关的指标.死亡组患者的血糖不易维持,死亡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生存组患者.本结果还有待更多病例的临床研究来检验.

    作者:刘晓青;钟南山;陈思蓓;何为群;黎毅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RSD-7的克隆及其在睾丸组织中的定位

    目的分离、克隆精子发生相关基因,深入了解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本组克隆的大鼠睾丸EST筛选cDNA文库、Northern blot、原核表达和纯化、抗体制备和免疫组化等技术.结果(1)获得1个新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RSD-7.全长1 238 bp,编码232个氨基酸,GenBank接收号为AF315467.序列分析显示,RSD-7基因编码蛋白质含有1个Ubiquitin-1ike结构域.(2)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在8种成鼠组织中,RSD-7基因仅在睾丸组织中有明显表达.不同发育天龄的大鼠睾丸组织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出生后30 d的大鼠RSD-7基因开始表达,一直到120 d仍有表达.(3)RSD-7 cDNA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并纯化了GST-RSD-7融合蛋白,以此为抗原制备了高效价的抗RSD-7蛋白的多克隆抗体.(4)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SD-7蛋白定位于Sertoli细胞胞浆和质膜上.结论初步分析了RSD-7基因的表达特征并制备了抗RSD-7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SD-7蛋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作者:张晓东;苟大为;缪时英;张建超;宗书东;王琳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SARS专题组稿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脂多糖致衰老大鼠急性肺损伤及心肌组织ATP酶等的变化

    目的观察给衰老大鼠静脉或左心室内注入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后,是否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以及心肌组织ATP酶等的改变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复制成衰老模型.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8),ALI组(静脉注射5 ng/kg体重LPS,n=16),及LPS组(左心室内注入相同剂量LPS,n=16).注射后2 h或6 h收集血并取肺、心.制备肺、心组织匀浆.测肺湿/干重量比,用比色法测定蛋白、乳酸(LA)、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结果ALI组大鼠在静脉注射LPS后2 h,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及肺湿/干重量比显著升高(P<0.01);血中LA、NO2-/NO3-和MDA含量也显著升高(P<0.01);同时,肺组织中NO2-/NO3-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GSH-Px及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上述变化持续至注射后6 h时.但在心肌组织中,直至注射LPS后6 h才出现MDA含量的显著升高(P<0.01),和GSH-Px、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的显著下降(P<0.01).而在LPS组,注射LPS后2 h的血和2 h、6 h时的肺组织NO2-/NO3-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注射后2 h时肺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显著下降(P<0.05).其它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给衰老大鼠静脉注射5 mg/kg体重的LPS后2 h、6 h已形成明显的ALI,6 h时心肌组织ATP酶等活性显著下降.左心室内注射同样剂量的LPS未引起上述指标的显著变化,提示ALI组大鼠可能有心肌受损,其原因可能主要与ALI诱导有关.

    作者:张健;杜烨玮;孙仁宇;王士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增龄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3、6、9、12个月龄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成骨与成脂肪能力的变化.方法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成骨、成脂肪诱导剂,在不同时间行细胞化学染色观察3和12个月龄两组大鼠MSCs的成骨与成脂肪能力的变化;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3、6、9、12个月龄大鼠的MSCs的Ⅰ型胶原mRNA和脂蛋白脂酶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成骨诱导1周后,12个月龄大鼠的MSCs对照与诱导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阳性率均低于3个月龄大鼠的同组细胞.成骨诱导12 d后,3个月龄大鼠组的MSCs先于12个月龄大鼠组形成钙化.成脂肪诱导第2天,12个月龄大鼠组的MSCs先于3个月龄大鼠组MSCs生成脂滴.RT-PCR检测显示Ⅰ型胶原mRNA水平随月龄增长表达降低,且随诱导时间延长降低幅度变大;脂蛋白脂酶的mRNA水平随月龄增长表达增加,随诱导时间延长增加幅度变大.结论大鼠的MSCs随月龄增长成骨能力降低,成脂肪能力增强.

    作者:陈槐卿;药蓉;韩君;邓力;李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类胚胎心脏体外培养初获成功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学者们为探索和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已成功地建立了人和动物的心肌细胞培养技术,从而能在细胞水平上构建心脏的生理、病理、药理和毒理等模型,研究心脏的发生、发育和分化,治疗药物的开发、筛选,心肌组织工程和心肌细胞移植治疗等.

    作者:王彤;由文玉;姜平;谭季春;郭帅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前病变甲状旁腺定位方法的评估

    目的评价锝[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显像及颈部超声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病变甲状旁腺定位的敏感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1983年6月到2002年6月期间收治的160例pHPT患者进行术前99Tc-MIBI显像检查和/或颈部超声检查.其中,男性53例(33.1%),女性107例(66.9%),平均年龄为(38.9±14.8)岁;100例接受99mTc-MIBI显像检查,148例进行高分辨率颈部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和病理学进行比较.结果99mTc-MIBI显像和颈部超声对病变甲状旁腺定位的敏感性分别为94.0%和85.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89.1%,联合2种检查总的敏感性可达98.9%;在单个甲状旁腺病变组(n=145)中,99mTc-MIBI显像的敏感性为93.3%,颈部超声的敏感性为84.7%;甲状旁腺病变异位患者进行99mTc-MIBI显像的检测敏感性达100%,但是应用超声检测敏感性为56.3%.结论99mTc-MIBI显像和颈部超声对pHPT具有不同的敏感性,2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以使敏感性增加.甲状旁腺异位对99mTc-MIBI显像的敏感性无影响,但是会使超声的敏感性下降,肿瘤大小影响超声检查敏感性,并且观察到99mTc-MIBI假阴性的各种原因,对于99mTc-MIBI检查阴性者应该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

    作者:宁志伟;王鸥;徐竞英;张缙熙;李方;邢小平;孟迅吾;夏维波;李梅;管珩;朱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毛果芸香碱脂质体滴眼液对兔眼的缩瞳作用

    目的对比研究1%毛果芸香碱脂质体滴眼液与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对兔眼的缩瞳作用.方法家兔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应用1%毛果芸香碱脂质体滴眼液,阳性对照组应用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阴性对照组应用空白脂质体滴眼液.各组家兔左眼滴入滴眼液,右眼滴入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0.25、0.5、1、2、3、4、5、7 h测量瞳孔直径.结果3组滴药前瞳孔直径左右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滴药后0.25h,阳性对照组缩瞳作用大(P<0.01),滴药1 h瞳孔开始散大,滴药后5 h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滴眼后0.5 h瞳孔小(P<0.01),3 h瞳孔开始散大,7 h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性对照组在观察的7 h内无差异(P>0.05).结论1%毛果芸香碱脂质体滴眼液具有缓慢释药,延长作用时间的优点.

    作者:张惠成;姚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