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李芝云;何英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肿瘤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95例肿瘤患者行本次研究,根据患者住院的床位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肿瘤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教育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2.2)d,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8±1.6)d,对组间数据行比较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临床护理中应用,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设为血栓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设为未血栓组.分别对比两组资料,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此外,将70例血栓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血栓组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均为影响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而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是导致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金莉;毛卫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相关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16例,将其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9例和非手术治疗组7例,探讨发生胆漏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非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14%,手术治疗组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肝胆手术后出现胆漏与手术操作、手术方式、切口变异有关.结论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为了降低胆漏的发生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和个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熟悉手术操作流程,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徐静;徐胜;邵雪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术中医护一体化措施在肺切除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措施对肺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86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常规对照组和快速康复组,快速康复组术中由麻醉师、医师、护士分别采取麻醉、镇痛、微创手术、输入液体控制、液体和患者保温等快速康复治疗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比较两组术中体温、切口疼痛、胸管留置时间、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住院时间等.结果 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疼痛、胸管留置时间、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医护麻联合采用快速康复措施可减少肺切除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马雪莲;桂华明;陈琦妮;陈桂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渐进式功能锻炼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渐进式功能锻炼的安全性和对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选择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锻炼,观察组行渐进式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第10天的营养指标较术后第1天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术后第10天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液白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心律失常、乳糜胸、吻合口瘘的并发症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安全可靠,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其营养状况,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丁琰俊;杭琤;张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专业护理小组在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知晓率中的应用与实践

    目的 观察专业护理小组在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糖尿病专业护理小组,设计糖尿病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问卷,界定小组内各个人员的分工,明确各小组的管理职责,工作内容,主要任务等,规范临床工作流程,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结果 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40.25%提高到77.00%,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凝聚力等8个方面都有较大提高.结论 专业护理小组有效提高了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值得推广.

    作者:唐威;白帆;王伟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术前心理护理及核对干预对高龄全髋关节 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及核对干预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前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并在术前采用Time-out方式对患者进行核对干预.在术后1 d,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比探讨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疼痛程度、安全感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在术前及术中的SDS以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中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安全感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及核对干预可促进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预后,有效减轻焦虑抑郁程度及疼痛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徐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情景模拟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

    目的 观察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情景模拟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新入科护士以入职年份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培训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护理缺陷发生例数、医师对护士配合能力的认可度调查及单独值班所需时间.结果 实验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配合能力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缺陷发生例数与单独值班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通过情景模拟培训,能培养低年资护士学习主动性和灵活的学习方法,提升手术配合的熟练度,提高突发情况应急能力,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缩短单独值班所需时间.

    作者:李慧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造口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和分析造口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应对方式及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造口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医学应对问卷(MCMQ) 对213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造口患者心理韧性总分为(68.21±12.26) 分;造口患者面对得分为(14.92±3.14)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回避得分(16.31±4.53)分和屈服得分(10.77±3.57)分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造口患者应对方式中的面对与心理韧性水平呈正相关,回避和屈服与其心理韧性水平呈负相关(P<0.05);面对、造口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为造口患者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因素(P=0.000).结论 造口患者心理韧性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针对造口患者的应对方式、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进而提高造口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

    作者:肖洋;戴玲;王胜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的112例新生儿,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32.9±10.2)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48.5±12.2)d,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高.

    作者:王红利;孙明洁;高峰;廖化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对高龄急性脑卒中患者 预后、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运用于高龄急性脑卒中患者对预后、负性情绪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高龄急性脑卒中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ADL评分、SAS、SD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运用于高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李朝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性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以该院6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静脉血氧饱和度、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有效率8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ICU感染性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作者:丁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延伸护理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服务模式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出院的慢性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例.出院前每名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出院后干预组给予半年内的延伸护理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延伸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护能力、增加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艳君;肖雪青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行为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 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行为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1 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行为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护理.于干预前后分别检测肺功能状态;采用EQ-5D生活质量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对照组护理后的FEV1、FEV1/FVC以及6 min步行距离均低于实验组(均P<0.05);术后所有肺癌患者对疼痛或不适满意率较低(30.1%),有中度和严重问题的老年患者比例分别为66.6%和3.2%.结论 行为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可改善肺癌患者呼吸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作者:梁翠琼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小组优化合作学习及反冲输液器使用在静脉输液 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小组优化合作学习及反冲输液器使用在静脉输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级专科护理女生16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已完成2学时的静脉输液理论学习,学号前8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模式及常规输液器练习操作;后80名学生设为研究组,小组优化合作学习模式下应用模拟静脉输液反冲输液器练习.比较实训结束时两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并记录实训期间操作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对研究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组理论成绩平均(46.20±3.20)分,现场操作成绩平均(46.50±2.90)分,整体技能操作成绩平均(92.37±6.8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50±3.90)分,(39.70±2.80)分,(80.60±3.16)分(均P<0.01);研究组一次排气成功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P<0.01);排气过程中,研究组失液量为(0.14±0.01)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0.37)ml(P<0.01);研究组无针刺伤发生,对照组发生15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学生使用不同输液器在输液器再利用时液体排空时间分别为(11.64±2.63)s、(5.89±0.7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高度评价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论 小组优化合作学习联合反冲输液器应用于静脉输液实训教学,实现了理论与临床实际的紧密衔接.将枯燥单一的流程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临床小组整体护理,并利用反冲输液器安全实用等优势,解决了操作中资源浪费、耗时耗力等问题,能够活跃学习氛围,促进团结协作,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整体实训教学效率与效果.该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任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延续护理对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 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介入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出院宣教,观察组每周进行一次电话访问,每2周进行一次家庭随访.评估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颖;王岩;于占杰;徐金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95例肿瘤患者行本次研究,根据患者住院的床位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肿瘤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教育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2.2)d,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8±1.6)d,对组间数据行比较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临床护理中应用,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芝云;何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运用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PICC带管出院患者148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延续护理方式为依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管出院维护护理,观察组予以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延续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和出院3个月后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患者导管维护能力进行评价.记录导管按时维护率和各类并发症(导管脱落、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非正常拔管、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出院1个月后、出院3个月后的自护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评分(均P<0.05).观察组导管按时维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导管滑脱、感染、导管堵塞、非正常拔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予以静脉治疗护理学组护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范红运;章美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精神科护士积极率和心理困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积极率和心理困扰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调查问卷、正负情绪量表(PANAS)、Kessler10(K10)量表对某省级精神卫生中心的18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困扰得分为20.53±5.98分,79.5%的精神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困扰与护士的积极率和积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正相关.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积极率和心理困扰呈曲线关系;积极率约为3∶1时,护士的心理困扰少,积极率能解释心理困扰的21.9%.

    作者:李华芳;刘雪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脑瘫患儿护理质量与 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提高脑瘫患儿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儿科住院部脑瘫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教育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GMFM评分与Gesell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提高脑瘫患儿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荣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改良型痤疮针治疗囊肿型痤疮对局部瘢痕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型痤疮针在囊肿型痤疮局部瘢痕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医学整形美容科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囊肿型痤疮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痤疮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针本体尾部配置手柄的改良痤疮针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后第3、5、7天以及7 d后的瘢痕愈合例数.在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5例、18例、8例、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术后7 d、14 d、28 d温哥华瘢痕评分分别为(5.13±1.26)分、(3.95±0.84)分、(2.39±0.6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痤疮针,改良痤疮针能够缩短患者瘢痕愈合时间,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设计创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萍;朱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