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续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肾功能、 家属护理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杨远升;罗文;唐慧敏;孙璐露

关键词:延续护理干预, 肾病综合征, 肾损伤, 家庭护理, 疾病知识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肾功能、家属护理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肾功能、家属护理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素氮、血肌酐(Scr)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白蛋白显著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饮食方案、并发症管理、疾病监测、运动方案、药物治疗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护理技能、护理责任感、护理概念和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能有效改善其肾功能,提高家属护理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多维风险分析的结构化护理方案在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症防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多维风险分析的结构化护理方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症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将基于多维风险分析的结构化护理方案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防护实践中,应用前(2015年7~12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53例设为对照组,应用后(2016年1~6月)收治的同类患者53例设为实验组,比较应用前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早期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后医护患三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基于多维风险分析的结构化护理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并发症防护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该类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提高并发症早期控制率和医护患三方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永梅;王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造口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和分析造口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应对方式及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造口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医学应对问卷(MCMQ) 对213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造口患者心理韧性总分为(68.21±12.26) 分;造口患者面对得分为(14.92±3.14)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回避得分(16.31±4.53)分和屈服得分(10.77±3.57)分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造口患者应对方式中的面对与心理韧性水平呈正相关,回避和屈服与其心理韧性水平呈负相关(P<0.05);面对、造口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为造口患者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因素(P=0.000).结论 造口患者心理韧性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针对造口患者的应对方式、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进而提高造口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

    作者:肖洋;戴玲;王胜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行为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 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行为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1 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行为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护理.于干预前后分别检测肺功能状态;采用EQ-5D生活质量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对照组护理后的FEV1、FEV1/FVC以及6 min步行距离均低于实验组(均P<0.05);术后所有肺癌患者对疼痛或不适满意率较低(30.1%),有中度和严重问题的老年患者比例分别为66.6%和3.2%.结论 行为训练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可改善肺癌患者呼吸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作者:梁翠琼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专业护理小组在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知晓率中的应用与实践

    目的 观察专业护理小组在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糖尿病专业护理小组,设计糖尿病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问卷,界定小组内各个人员的分工,明确各小组的管理职责,工作内容,主要任务等,规范临床工作流程,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结果 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40.25%提高到77.00%,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凝聚力等8个方面都有较大提高.结论 专业护理小组有效提高了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值得推广.

    作者:唐威;白帆;王伟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情景模拟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

    目的 观察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情景模拟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新入科护士以入职年份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培训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护理缺陷发生例数、医师对护士配合能力的认可度调查及单独值班所需时间.结果 实验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配合能力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缺陷发生例数与单独值班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通过情景模拟培训,能培养低年资护士学习主动性和灵活的学习方法,提升手术配合的熟练度,提高突发情况应急能力,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缩短单独值班所需时间.

    作者:李慧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的112例新生儿,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32.9±10.2)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48.5±12.2)d,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高.

    作者:王红利;孙明洁;高峰;廖化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性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以该院6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静脉血氧饱和度、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有效率8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ICU感染性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作者:丁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应用FMEA降低全自动清洗机故障风险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消毒供应中心全自动清洗机故障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FMEA,查找全自动清洗机故障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度、发生频率、不易探测度3个维度评估,计算事先风险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风险由高到低排序;根据分析结果对RPN值排序前5位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比较应用FMEA管理1年前后全自动清洗机的故障风险值及发生频次.结果 实施FMEA管理1年后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的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清洗机故障发生频次从2014年的22次降到2015年的12次.结论 应用FMEA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全自动清洗机故障风险,减少故障发生频次.

    作者:郑伟英;吴湘玉;张金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分析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SSS)以及随访半年的脑梗死影响量表(SIS)进行客观比较.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的急救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ES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随访半年的时间,观察组患者的SIS量表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艳;孙中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巧用一次性20ml注射器外筒保护铣刀头

    大多数的开颅手术都要用到铣刀 ,铣刀属于贵重精密器械,应与常规开颅手术器械分开放置,轻拿轻放,以免影响铣刀的使用.洗手护士连接高速压缩气体马达和铣刀头,先安装铣刀头,再套入铣刀套筒,箭头对箭头,向手柄处压下弹簧扭至锁紧,铣刀头可转动即为安装正确.轻踩脚踏开关,使马达运行的同时观察转速,设备正常运转即可.医生手握马达靠近软管处根据手术需要进行铣切操作,洗手护士及时传递并收回铣刀.一般情况下,铣刀不用时随意放在手术台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防止术中误伤,本研究用抽掉内芯的20 ml注射器外筒回套铣刀,以确保手术台上安全稳妥地传递至手术者,用完及时回套.

    作者:杨燕;步秀兰;解年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设为血栓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设为未血栓组.分别对比两组资料,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此外,将70例血栓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血栓组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均为影响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而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是导致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金莉;毛卫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脑瘫患儿护理质量与 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提高脑瘫患儿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儿科住院部脑瘫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教育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GMFM评分与Gesell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提高脑瘫患儿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荣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和团队为基础的基础护理学 技能考试模式的设计与评价

    目的 分析在护理本科生的基础护理学技能考试中,设计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和团队为基础的考试模式的效果,以及学生对该考试模式的评价和认同情况,探讨基础护理学技能考试模式的改革.方法 选取本校2013级148名护理本科生分为30个团队,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和团队合作为基础,同时融入临床病例贯穿始终,实施基础护理学技能考试.分析各个考站的成绩,并调查学生对该考试模式的评价和认同情况.结果 30个团队的平均成绩为(86.30±6.15)分,操作前评估与准备考站平均成绩为(13.47±0.78)分,得分高.多数学生对该考试模式的设计、感受、效能方面有较好的评价和认同感.结论 该考试模式有助于客观评价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临床能力,如团队协作、护患沟通交流、健康教育、临床思维、技能操作等.学生对该考试模式普遍认同.

    作者:刘齐;卢运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对高龄急性脑卒中患者 预后、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运用于高龄急性脑卒中患者对预后、负性情绪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高龄急性脑卒中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ADL评分、SAS、SD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运用于高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李朝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改良型痤疮针治疗囊肿型痤疮对局部瘢痕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型痤疮针在囊肿型痤疮局部瘢痕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医学整形美容科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囊肿型痤疮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痤疮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针本体尾部配置手柄的改良痤疮针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后第3、5、7天以及7 d后的瘢痕愈合例数.在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5例、18例、8例、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术后7 d、14 d、28 d温哥华瘢痕评分分别为(5.13±1.26)分、(3.95±0.84)分、(2.39±0.6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痤疮针,改良痤疮针能够缩短患者瘢痕愈合时间,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设计创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萍;朱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精神科护士积极率和心理困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积极率和心理困扰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调查问卷、正负情绪量表(PANAS)、Kessler10(K10)量表对某省级精神卫生中心的18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困扰得分为20.53±5.98分,79.5%的精神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困扰与护士的积极率和积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正相关.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积极率和心理困扰呈曲线关系;积极率约为3∶1时,护士的心理困扰少,积极率能解释心理困扰的21.9%.

    作者:李华芳;刘雪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术前心理护理及核对干预对高龄全髋关节 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及核对干预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前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并在术前采用Time-out方式对患者进行核对干预.在术后1 d,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比探讨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疼痛程度、安全感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在术前及术中的SDS以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中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安全感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及核对干预可促进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预后,有效减轻焦虑抑郁程度及疼痛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徐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全程护理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护理特点,为制定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择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行开窗减压术治疗的颌骨囊肿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全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知识水平、焦虑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水平、护理满意度及康复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焦虑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中,能够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在心内科 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在心内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自2015年10月起开始在危重患者护理交接中采用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将该交接模式应用前(2014年10月~2015年9月)和应用后(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科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前危重病例数为112例,应用后危重病例数为118例,对应用前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做出比较.结果 应用后护理交接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护理交接质量评分、护理人员和患者对护理交接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应用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应用于心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实践之中,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交接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和护理人员、患者对交接班的满意度.

    作者:阎春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产前标式强化护理在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产前标式强化护理在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分娩的疤痕子宫再分娩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接受产前标式强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疤痕子宫产妇干预后HAMA、HAMD评分、产程耗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自我效能4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娩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产前标式强化护理对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实施干预,可显著改善该类产妇负性情绪,提高其分娩自我效能,促进其产程进展并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黄文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