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的应用--附1例病例报道

潘翠珍;周达新;舒先红;管丽华;潘文志;郭克芳;巩雪;葛均波

关键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皮导管, 肺动脉瓣, 置入术, 应用, 法洛四联症, 经胸超声心动图, 左右径, 先天性心脏病, 三尖瓣反流, 二尖瓣反流, 外科治疗, 术后, 患者, 残余分流, 病例报告, 轻中度, 耐受力, 封堵术, 残余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9岁,25年前因“法洛四联症”于本院行外科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无殊。2013年6月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慌,偶伴气急、头晕症状,休息后可缓解,1个月发作4次。本院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术后:①补片下缘室水平残余分流;②右房(上下径×左右径:69 mm×66 mm)及右室(上下径×左右径:80 mm×58 mm)增大伴轻中度三尖瓣反流;③轻度二尖瓣反流;④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由于耐受力较差,分别在本院于2013年7月3日先行室缺残余漏封堵术,2013年10月18日行经皮导管肺动脉瓣置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
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2014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炎症在变异型心绞痛中的作用

    1959年Prinzmental等[1]初次报道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绞痛,其特点为静息状态下发生的心绞痛伴有心电图一过性的ST段抬高,被称作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VA)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以往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是引起VA的主要机制:痉挛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的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的症状及心电图的ST段一过性抬高。

    作者:朱成刚;李建军;郭远林;蒋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生理学机制角度分析观察结果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8例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Kamofsky评分及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变化。结果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42%;治疗前患者的平均Kamofsky评分为(44.32±12.15),治疗后评分为(73.24±14.2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后患者平均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小患者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

    作者:杨宏静;马丽华;蒲东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第十七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通知

    作者:[1]中国医师协会;[2]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组委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第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14)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

    近几年,北京大气污染状况持续恶化。2013年我国全年空气监测显示PM2.5多次爆表,引起了全国人民广泛的关注。此种情况在某些地区更加糟糕,北京周边的多个大城市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近期华东等地也出现了严重的雾霾,这更加使人们忧虑我们今天生活的环境,忧虑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因城市大气污染造成每年至少100万居民死亡和740万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的损失。流行病学已证实,大气污染物,特别是细颗粒物质(if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的暴露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有关[1,2]。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的研究表明大气污染物,尤其是PM2.5的暴露可诱发全身炎性反应,表现为血浆黏稠度增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升高,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等全身炎性标志物水平增高,并可导致气道阻力的增加[3-5]。

    作者: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014更新版)解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是一个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一项研究,预计至2020年COPD的全球经济负担将跃居所有疾病的第5位。1998年,美国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WHO联合发起成立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对COPD的认知,引起对COPD早期发现、管理及预防的重视。2001年GOLD第一次发布了共识性文件,即COPD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策略。此后,GOLD科学委员会每年对相关文献进行审阅,提出新的推荐意见,不断进行更新,并于2006及2011年进行了全面的修订。2011年的修订版延用原报告形式,增加了急性加重和并发症两个章节,强调了COPD治疗的目标既要快速缓解和减轻症状,也要注意降低未来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风险,也就是强调了医生对于COPD给患者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都必须重视[1]。同时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不再仅依据单一的肺功能进行评价,而是结合了肺功能、症状评分及急性加重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发布于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的更新报告[2](在www.goldcopd.org上公布)基于2011年的修订版,延续了其框架和中心内容,参考了2011年后完成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一定的更新,更加强调了COPD 的评估必须是基于患者的症状水平、未来急性加重风险、肺功能异常严重程度的综合评估,以及对并发症的识别诊断。2014年更新版指南的主要变化是在原第6章COPD 与并发症中增加了关于支气管扩张的内容。并新增了第7章,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

    作者:金哲;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的应用--附1例病例报道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9岁,25年前因“法洛四联症”于本院行外科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无殊。2013年6月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慌,偶伴气急、头晕症状,休息后可缓解,1个月发作4次。本院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术后:①补片下缘室水平残余分流;②右房(上下径×左右径:69 mm×66 mm)及右室(上下径×左右径:80 mm×58 mm)增大伴轻中度三尖瓣反流;③轻度二尖瓣反流;④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由于耐受力较差,分别在本院于2013年7月3日先行室缺残余漏封堵术,2013年10月18日行经皮导管肺动脉瓣置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

    作者:潘翠珍;周达新;舒先红;管丽华;潘文志;郭克芳;巩雪;葛均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颗粒物质的基本特性及我国细颗粒物污染现状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全球政府和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暴露于大气中的污染物尤其是颗粒物质(particulate matter,PM)与人群死亡率增加有关[1],大气污染每年可导致约4万人死亡,占全球人群每年总死亡率的6%。PM还可引起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2-4]。除了心肺系统,大气污染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5-7]。本文就近年来文献报道的PM基本特性及我国细颗粒物污染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作者:赵璨;廖纪萍;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比值与大血管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A/C)比值对大血管功能及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A/C比值检测,按患者A/C分为A/C异常组与A/C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股动脉、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形成比例。结果 A/C异常组患者股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左支及右支内中膜厚度高于A/C正常组,A/C异常组患者股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比例高于A/C正常组。结论糖尿病患者A/C与大血管结构损伤密切相关,A/C检测对大血管的损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若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

    近年来,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全球政府和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肺脏是暴露于大气污染的主要器官,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气污染暴露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流行病学及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廖纪萍;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免疫调节在颗粒物质诱导气道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雾霾天气数量的增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空气污染的影响已经逐渐高于吸烟的影响[1],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即为大气中的颗粒物质(particulate matter,PM)。而在颗粒物质的诸多种类中,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由于表面积大,在空气中存留时间长,其表面吸附的有害物质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2],成为环境研究的重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M暴露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6],推测肺脏是全身炎症的发源地,这个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PM暴露引起的肺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赵璨;廖纪萍;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4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

    在我国,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引起肺癌主要的原因是吸烟。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我国男性和女性肺癌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2.14%和14.36%,而死亡率则分别占27.21%和21.91%,30年来死亡率增加了464.84%,住院患者从1999年的174066例增加到2005年的364484例,每年的住院费用从21.6亿美元上升到63.3亿美元[1]。肺癌又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近年来,经过世界肿瘤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晚期NSCLC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就晚期NSCLC的个体化治疗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聂立功;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华医学会第15届全国骨肿瘤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体外冲击波干预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公认的、常见的慢性骨肌疾病之一,累及关节内滑膜、软骨等多种组织,终使患者关节失去活动功能。据统计,>60岁的人群中9.6%的男性和18%的女性受到OA的影响[1]。在OA中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中,不仅包括关节软骨的变性,而且包括软骨下骨增厚、骨赘形成和滑膜炎症,病理过程中还伴有关节囊的病变和肌力下降。OA病理的改变是关节代谢平衡破坏以及生物力学和细胞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等失常的结果[2]。疼痛是引起关节活动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关节软骨没有神经支配,骨关节的疼痛主要由滑膜炎、关节囊的炎症引起,后期关节炎关节面塌陷和富含神经的软骨下骨破坏增加,加剧了患者的疼痛。OA疼痛机制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周围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初级神经纤维放电,局部组织损伤导致轴突释放P物质。第2阶段:伤害性感受器传入末梢与脊髓背角浅层细胞发生突触联系,P物质和兴奋性氨基酸介导伤害性刺激向背根神经节(DRG)传递。第3阶段:这种刺激导致活化细胞神经冲动继续向上传递,到达中脑和皮层。传递过程中,在脊髓背角神经元,轴突穿过的对侧方为第3阶神经元。第4阶段:第3阶神经元发出纤维到达有意识的大脑皮质,产生疼痛感觉[3]。OA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物理疗法、药物疗法、中医疗法以及手术治疗[4,5]。治疗药物种类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糖皮质激素以及黏弹性补充溶液等,中医疗法包括针灸推拿等,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OA可以采用手术治疗,以膝关节OA为例,现多采用关节镜微创治疗,后期的OA行关节置换术。体外冲击波(extrocorporeal shock wave,ESW)属于上述疗法中的物理疗法之一。

    作者:刘军(综述);邢更彦(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第十二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4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介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内早建立的呼吸专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严谨务实的学科文化。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呼吸病学的先驱、呼吸病学早期创始者和奠基人、著名的呼吸病学家穆魁津教授带领呼吸科全体同仁完成了大量的呼吸病临床诊治工作,为众多受呼吸病困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本科室在结核病、肺功能、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职业性肺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推动了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在国内领先开展了间质性肺疾病和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为提高我国间质性肺病的认知程度和诊治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95例漏斗胸患者16种人格因素问卷测试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漏斗胸患者的人格特征,为建立该病的生理-心理-社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期间入住本院胸外科诊治且心理问卷有效的漏斗胸患者195例,使用心理测试软件系统中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其进行测试,并与中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的兴奋性、幻想性、恃强性、有恒性、怀疑性、独立性6项因子平均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女性患者在乐群性、兴奋性、幻想性、有恒性、怀疑性、独立性6项因子平均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漏斗胸患者人格特征与常模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术前进行心理测试可为制订该病的合理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赵京;肖利军;骆利;邵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

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