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万锦秀;周文娟;周艳玲;王晖;黄谦文

关键词:冠心病, 体外反搏, 健康教育, 依从性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50例实施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度分为A组(2010年)、B组(2011年)、C组(2012年)、D组(2013年)、E组(2014年)、F组(2015年).所有患者均进行1次/d,1 h/次,基础疗程为36 h的治疗,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治疗12 h或以上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分析其平均依从率及复搏率变化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D组、E组、F组患者平均依从率分别为(73.8±25.0)%、(80.5±32.2)%、(110.5±72.0)%、(110.2±68.0)%、(111.8±60.2)%、(118.7±68.9)%,呈现逐年增长趋势;A组、B组、C组、D组复搏率分别为19.4%、32.9%、37.2%、38.2%,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及针对性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特定主题护理法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特定主题护理法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5年1月起开始使用特定主题护理法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护理,选择实施前(2014年1~12月)和实施后(2015年1~12月)收治于该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各40例,对实施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对重症手足口病的预警观察能力、早期处置能力、分期处置能力、延续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病例组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实施前,而治愈率和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采用特定主题护理法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能力,进而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郭红霞;杜娟;陈石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希望、疾病不确定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希望、疾病不确定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影响.方法 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Herth希望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的PTG得分为(60.54±12.31)分,其中86.4%的患者处于中、低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希望、疾病不确定感与PTG分别呈正、负相关;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希望、疾病不确定感是患者PTG的影响因素,分别可解释PTG得分总变异的9.5%、7.9%.结论 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PTG处于中、低等水平,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患者的希望和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来促进其PTG水平的提升.

    作者:郑燕兰;简爱华;陈春燕;韩田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身体暴力事件的现况调查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形式及心理情况的现状,为临床护士及管理者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该院一年内遭受工作场所身体暴力的精神科护士的遭受暴力形式和心理状态调查,采用χ2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仅有9.9%的精神科护士掌握暴力防范技巧.精神科女护士较精神科男护士更易遭受暴力行为在身体性袭击(χ2=9.611)、遭遇患者或家属打砸(χ2=4.085)、和被威胁(χ2=5.172)等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1.8%的人认同医院暴力事件越来越多;83.0%的人认为不信任家属,对家属感到恐惧;74.6%的人认为经常失眠、伴有焦虑,但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缺乏掌握工作场所暴力攻击的知识,大部分护士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并且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女护士),为管理者提供一定依据,以制定相应对策,降低工作场所暴力.

    作者:邓利章;黄嘉威;曹顺姬;郑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知识需求调查

    目的 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统计学知识的需求,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山西省某高校的168名护理硕士研究生统计学知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普遍认为较难(61.3%),主要学习障碍是不会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与教师互动少;认为课时设置对科研需求满足程度不同年级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在科研活动中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用到的统计学知识主要是基础统计学;希望获取的统计学知识为统计分析方法选择(84.0%)、统计软件的应用(82.7%)、统计结果分析(79.2%)、护理科研选题与设计(78.6%).结论 应改变现有的医学统计学授课方式,以护理研究生的科研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丰富医学统计学学习方式与内容,为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原红;蔺晴;张丽莎;王海芳;亢娜;马梦柯;张培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孕期健康宣教对孕产妇生理及认知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宣教对孕产妇生理及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建档产检分娩的孕产妇240例,按孕期接受健康宣教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孕期健康宣教;对照组未进行规范的孕期健康宣教.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产妇焦虑心理状态及育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均P<0.05)、焦虑状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育婴保健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孕期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宣教可改善产妇的心理焦虑状况,更有利于掌握相关保健知识,缩短产妇产程,有利于产妇的生产及恢复,对提高孕妇产后的认知及生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俊婷;尹保民;安莉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丈夫参加集体性教育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丈夫参加集体性教育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宫颈癌放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丈夫不参加集体性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丈夫参加集体性教育,每周1次,连续4次.比较两组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评分及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MUNSH评分及HHI评分均显著增高(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丈夫参加集体性教育,有利于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婚姻质量、主观幸福感及希望水平.

    作者:许丽媚;张朝凤;杨秋花;潘素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分段式减压护理在糖尿病顽固性压力性足溃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分段式减压护理在糖尿病顽固性压力性足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顽固性压力性足溃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分段式减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在相关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减压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愈合后3个月时足底压强、愈合后1年内再发率均显著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分段式减压护理对糖尿病顽固性压力性足溃疡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减压治疗依从性,促进溃疡愈合,降低足底压强和溃疡再发率.

    作者:梁雪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应用自护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症状管理、情绪管理、自我效能、信息管理及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我管理项目能有效提高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周素芹;王颖;黄金辉;寇小月;桑小雪;王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骨外科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进行强化健康教育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护理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及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康复的需求程度、依从程度、配合程度等康复积极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戴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50例实施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度分为A组(2010年)、B组(2011年)、C组(2012年)、D组(2013年)、E组(2014年)、F组(2015年).所有患者均进行1次/d,1 h/次,基础疗程为36 h的治疗,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治疗12 h或以上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分析其平均依从率及复搏率变化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D组、E组、F组患者平均依从率分别为(73.8±25.0)%、(80.5±32.2)%、(110.5±72.0)%、(110.2±68.0)%、(111.8±60.2)%、(118.7±68.9)%,呈现逐年增长趋势;A组、B组、C组、D组复搏率分别为19.4%、32.9%、37.2%、38.2%,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及针对性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万锦秀;周文娟;周艳玲;王晖;黄谦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护理在胸腰椎结核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护理在胸腰椎结核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实施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护理,将实施前(2015年2~12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41例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后(2016年1~11月)收治的同类患者41例设为实验组.比较实施前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并发症前移式关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实验组胸腰椎结核手术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手术患者(P<0.05).结论 采用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护理对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并发症前移关注能力,降低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邓彩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妇幼保健院助产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助产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压力源,并寻找相应对策,为助产士的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助产士100名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模式对100名助产士的心理健康、一般状况、工作压力做调查分析,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助产士的心理健康情况,应用工作压力源表评价助产士的工作压力情况.结果 SCL-90评分比较,助产士的评分明显高于女性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护龄及助产年限是躯体化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压力源前4位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助产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寻找相应对策并做好助产士的心理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毛小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病历对照研究将该院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保护性约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约束时间和约束次数、躯体并发症发生率、自伤率、他伤率、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及约束后患者出现负性心理反应等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约束时间及约束次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出现肌肉肿胀、皮肤损伤、关节疼痛或肢体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自伤率、他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负面心理反应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保护性约束时间及使用率,减少约束过程中躯体的损伤,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保护性约束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张丽琼;盛伟;冯梅;张萍;陈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腹泻患者18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失禁相关性皮炎风险评估量表.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刺激物类型、刺激时间、会阴皮肤状况、影响因素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的会阴护理中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钦梅;卢爱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定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目录,规范交接班及医嘱执行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的培训及考核,用药前签订高警示药品措施风险告知书,并规范高警示药品的保管与贮存.实行安全管理前后对比,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及护理意外事件、患者满意率等情况.结果 实行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好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满意度调查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行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可规范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行为,且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徐凤;王敏;张文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基于评估的分级皮肤护理干预方案在防治ICU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评估的分级皮肤护理干预方案在防治ICU失禁相关性皮炎(I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152例ICU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评估的分级皮肤护理干预方案.观察比较ICU治疗期间的IAD发生情况和发生IAD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ICU治疗期间,观察组的IAD发生例数、IAD平均形成时间以及IAD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IAD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评估的分级皮肤护理干预方案在防治ICU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降低ICU失禁患者的IAD发生率,提高发生IAD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伤口压迫中弹力粘贴绷带的临床观察效果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伤口压迫中弹力粘贴绷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弹力粘贴绷带固定压迫伤口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压迫伤口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舒适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伤口压迫采用弹力粘贴绷带有积极的作用,不仅避免了压迫移位给患者带来的身体损伤和极差的舒适感,还有利于患者情绪的舒缓,且值得做临床推广.

    作者:任敏陶;苏长连;邝利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应急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应急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39例,对照组总有效31例,实验组总满意38例,对照组总满意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前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呼吸内科护理中对重症患者加强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卫秀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误吸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误吸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16年1月起开始应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实施误吸预防,应用前(2015年7~12月)收治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为46例,应用后(2016年1~6月)收治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为48例,对应用前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应用后,护理人员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误吸预防性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 应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实施误吸预防,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在该预防性护理领域的工作能力,降低误吸发生风险.

    作者:李贝;王爱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模式对ICU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员采用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模式,对其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模式对该院ICU 22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多学科模拟配合抢救、疑难病例讨论、重大手术术前讨论等.培训模式实施前后,对22名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及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结果 对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员采用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后,22名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测评发现,培训后22名护理人员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临床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能力、教育/咨询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模式是一种主题鲜明、形式灵活、目标明确的培训模式,它是由各个科室临床医生、护士以及ICU医生、护士等相关的专业人员共同构成合作模式,通过互动交流、知识分享等形式来强化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从而确保ICU患者的安全.

    作者:黄海英;杨维;钟磊庆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