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维吾尔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调查

伍春香;林建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配偶,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摘要: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the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对59名维吾尔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及60名已婚正常男性配偶进行评定.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状况较差,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幼保健院助产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助产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压力源,并寻找相应对策,为助产士的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助产士100名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模式对100名助产士的心理健康、一般状况、工作压力做调查分析,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助产士的心理健康情况,应用工作压力源表评价助产士的工作压力情况.结果 SCL-90评分比较,助产士的评分明显高于女性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护龄及助产年限是躯体化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压力源前4位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助产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寻找相应对策并做好助产士的心理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毛小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孕期健康宣教对孕产妇生理及认知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宣教对孕产妇生理及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建档产检分娩的孕产妇240例,按孕期接受健康宣教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孕期健康宣教;对照组未进行规范的孕期健康宣教.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产妇焦虑心理状态及育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均P<0.05)、焦虑状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育婴保健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孕期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宣教可改善产妇的心理焦虑状况,更有利于掌握相关保健知识,缩短产妇产程,有利于产妇的生产及恢复,对提高孕妇产后的认知及生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俊婷;尹保民;安莉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误吸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误吸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16年1月起开始应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实施误吸预防,应用前(2015年7~12月)收治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为46例,应用后(2016年1~6月)收治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为48例,对应用前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应用后,护理人员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误吸预防性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 应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实施误吸预防,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在该预防性护理领域的工作能力,降低误吸发生风险.

    作者:李贝;王爱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丈夫参加集体性教育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丈夫参加集体性教育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宫颈癌放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丈夫不参加集体性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丈夫参加集体性教育,每周1次,连续4次.比较两组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评分及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MUNSH评分及HHI评分均显著增高(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丈夫参加集体性教育,有利于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婚姻质量、主观幸福感及希望水平.

    作者:许丽媚;张朝凤;杨秋花;潘素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定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目录,规范交接班及医嘱执行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的培训及考核,用药前签订高警示药品措施风险告知书,并规范高警示药品的保管与贮存.实行安全管理前后对比,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及护理意外事件、患者满意率等情况.结果 实行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好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满意度调查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行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可规范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行为,且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徐凤;王敏;张文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应用自护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症状管理、情绪管理、自我效能、信息管理及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我管理项目能有效提高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周素芹;王颖;黄金辉;寇小月;桑小雪;王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应急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应急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39例,对照组总有效31例,实验组总满意38例,对照组总满意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前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呼吸内科护理中对重症患者加强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卫秀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重症ICU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在其实施全过程临床护理的应用

    目的 分析重症ICU患者的护理风险,并评价实施全过程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7~12月进入该院ICU的重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分析两组ICU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全过程临床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意外事件发生1例(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例(10.0%);实验组ICU综合征总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33.33%;实验组护理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7.02±0.79)d,平均住院费用(7223.05±231.6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3.02±1.89)d、(14285.75±422.9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分析重症ICU患者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全过程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ICU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日霞;张海燕;郭芸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模式对ICU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员采用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模式,对其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模式对该院ICU 22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多学科模拟配合抢救、疑难病例讨论、重大手术术前讨论等.培训模式实施前后,对22名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及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结果 对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员采用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后,22名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测评发现,培训后22名护理人员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临床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能力、教育/咨询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模式是一种主题鲜明、形式灵活、目标明确的培训模式,它是由各个科室临床医生、护士以及ICU医生、护士等相关的专业人员共同构成合作模式,通过互动交流、知识分享等形式来强化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从而确保ICU患者的安全.

    作者:黄海英;杨维;钟磊庆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入院的子宫颈癌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心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结果 观察组临床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路径应用于子宫颈癌围术期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欧阳雪莲;张婷;叶瑞萍;李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分段式减压护理在糖尿病顽固性压力性足溃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分段式减压护理在糖尿病顽固性压力性足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顽固性压力性足溃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分段式减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在相关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减压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愈合后3个月时足底压强、愈合后1年内再发率均显著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分段式减压护理对糖尿病顽固性压力性足溃疡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减压治疗依从性,促进溃疡愈合,降低足底压强和溃疡再发率.

    作者:梁雪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周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观察组仅出现1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共6例,发生率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围术期行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袁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三轨并重延续护理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三轨并重延续护理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于该院出院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延续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按照三轨并重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对干预后两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各相关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痛风性关节炎入选病例干预后自护知识与技能掌握度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家庭支持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三轨并重延续护理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实施院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其疾病管理水平、自我效能水平和家庭支持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玲玲;盛明雄;刘雪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知识需求调查

    目的 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统计学知识的需求,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山西省某高校的168名护理硕士研究生统计学知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普遍认为较难(61.3%),主要学习障碍是不会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与教师互动少;认为课时设置对科研需求满足程度不同年级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在科研活动中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用到的统计学知识主要是基础统计学;希望获取的统计学知识为统计分析方法选择(84.0%)、统计软件的应用(82.7%)、统计结果分析(79.2%)、护理科研选题与设计(78.6%).结论 应改变现有的医学统计学授课方式,以护理研究生的科研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丰富医学统计学学习方式与内容,为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原红;蔺晴;张丽莎;王海芳;亢娜;马梦柯;张培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手术配合路径表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研究手术配合路径表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该院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在术中设置护理路径表,要求护士通过模拟演示、提问和自学相结合,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护理路径后再进行配合.对照组按照传统凭经验或咨询高年资护士配合手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士在手术配合熟练程度、紧张度及医生满意度3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动脉瘤夹闭手术配合中设置详细的路径表不但有利于护士掌握手术步骤和配合要点,提高配合的主动性,还可以缓解护士内心的压力,提高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陶孝云;费美霞;万美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评估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与焦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Beck焦虑量化评估表(BAS)计算出总评分并进行焦虑分级.结果 男女2型糖尿病评分高于1型(P<0.05);使用口服降糖药、丧偶及有心血管疾病者焦虑积分高(P<0.05);男性独居者及病程超过3年者焦虑积分高(P<0.05);女性患者BAS评分与居住地区和教育状况(P<0.05)有关;68.1%的患者为中度及以上的焦虑状态,13.7%的男性、18.5%的女性为重度焦虑;总评分及焦虑程度与糖尿病类型(P<0.05)、婚姻状况(P<0.01)及心血管疾病(P<0.001)相关,可解释26.1%、19.4%和31.0%的焦虑状态.结论焦虑普遍存在于糖尿病患者,多数为中度及以上程度,与糖尿病的类型、婚姻及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作者:杨杰;李绍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特定主题护理法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特定主题护理法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5年1月起开始使用特定主题护理法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护理,选择实施前(2014年1~12月)和实施后(2015年1~12月)收治于该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各40例,对实施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对重症手足口病的预警观察能力、早期处置能力、分期处置能力、延续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病例组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实施前,而治愈率和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采用特定主题护理法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能力,进而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郭红霞;杜娟;陈石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Seminar教学法对护理本科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探讨其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护理本科学生两个班共5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个班为实验组(29人),另外一个班作为对照组(29人),实验组授课时主要采用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问卷对学生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学业自我效能与对照组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前后实验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学业自我效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学业自我效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该校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均确诊时间≥12个月,年龄≥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成立专业教育小组,统一进行跨理论模型知识系统培训.入院24 h内完成患者认知特征及健康需求评估后根据系统理论判断行为所处的具体阶段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20~30 min/次,1~2次/周.出院后每2周面谈1次,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行为特征进行个体化生活指导.观察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变化及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的BMI,2 h PBG,FBG,HbA1c,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水平更具优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对老年糖尿病人群的不同行为改变阶段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行为的改变和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增强患者的健康动机,利于血糖控制及代谢稳定,使依从行为及自护能力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同时也可潜移默化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足三里按摩联合早期假进食促进老年胃肠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足三里按摩联合早期假进食促进老年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于该院住院年满60周岁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足三里穴位按摩及早期假进食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食欲、腹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食欲好、中的比率42.0%、3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0%、20.0%(均P<0.05),差的比率26.0%显著低于对照组56.0%(P<0.05),无、轻度的腹胀率54.0%、3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22.0%(均P<0.05),中度、重度腹胀率1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0%、12.0%(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46.0%(P<0.05),护理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P<0.05).结论 足三里按摩联合早期假进食促进老年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梁彩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