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红
目的:探讨儿童骨干续连症所致四肢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例因多发性骨软骨瘤导致前臂畸形及股骨短缩畸形患儿,采用尺骨截骨Orthofix技术逐渐延长尺骨,矫正弯曲,同时牵引桡骨小头复位。股骨短缩患者采用股骨截骨延长,术后均通过随访,评价患肢功能和外观改善情况。结果:10例前臂短缩、弯曲得到矫正,腕关节尺偏纠正,2例股骨软骨瘤短缩患肢不等长外观纠正外观满意。前臂旋转功能较术前改善,旋前平均增加10°~16°,旋后活动度平均增加11°~14°。8例桡骨头脱位复位满意,1例桡骨头脱位未复位。结论:采用单臂外固定架骨延长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的四肢畸形的技术简便可靠,并发症少,在治疗上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作者:沈阳;颜景斌;黄英;陈柏松;蔡勤;吕志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晚期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替吉奥组(S组)与5-氟尿嘧啶组(F组)。替吉奥组30例(S组):替吉奥(40~60)mg(<1.25 m2,40mg;1.25~1.5 m2,50mg;>1.5 m2,60mg),于早、晚饭后口服,连服14天,21天重复。5-氟尿嘧啶组(F组)采用注射液进行给药治疗,21天重复,至少两周期后评价疗效。综合有效率指标及副作用产生情况判断替吉奥与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癌症状况均有良好改善,但替吉奥组临床效果优于5-氟尿嘧啶组,替吉奥组有效率为86.67%,5-氟尿嘧啶组有效率为6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1个月和7.6个月,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时间(OS)为18.3个月和16.5个月,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差异不明显。结论:采用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美琴;夏俊贤;徐敏;陈敬华;申维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ASA为Ⅱ~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下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比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腰硬联合醉麻(CSEA)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相比,起效快,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粟玉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于我院手术诊治的IFF高龄患者106例,根据其手术治疗内植材料分为PFNA组(42例)和DHS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PFN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72%)、Harris评分(88.09±10.18)与DHS组患者(95.24%)、(89.41±12.07)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4.51±2.11)cm、手术时间(71.34±3.57) min、出血量(118.14±10.34)ml、卧床时间(13.04±4.67)d、骨折愈合时间(209.14;±63.75)d、并发症发生率(4.92%)均明显优于DHS组患者相应指标(9.67±3.04)cm、(98.47±5.17)min、(241.57±16.47)ml、(20.47±5.09)d、(268.47±72.04)d、(19.05%),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IFF治疗中, PFNA与DHS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PFNA在手术指标、术后患者恢复、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LISS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158例,按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治疗组(7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解剖钢板固定,给予治疗组患者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活动自由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6%明显低于对照组16.46%,而其膝关节活动自由度(129.71±16.92)、优良率94.94%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01.47±14.28)、84.81%,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LISS钢板微创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预后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
作者:邹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床旁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抽取我院自2009年以来收治的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11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实验组行PTGBD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和CA19-9的变化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据此评定者两种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和CA19-9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出现并发症5例,占8.8%,死亡1例,占1.8%,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3例,占22.8%,死亡3例,占5.4%,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GBD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中能显著改善患者体征、降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永强;杨丽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脊柱骨折分类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的焦点,不仅便于同行间的交流,更能促进佳治疗方案的制定。目前,国际上已经提出了很多分类系统,但还没有一种被普遍采用。已经提出的分类系统将不同的损伤特点作为分类的依据,比如损伤机制,骨折形态学特性,骨折稳定性的解剖学要素以及神经功能状况。McAfee等人对脊柱骨折分型所做出的贡献,不仅增加了临床医生对骨折形态学特性与稳定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为后来大量骨折稳定性研究和治疗方案的分类方法提供依据。在众多依据形态学特性进行分类的系统中,Magerl等提出的综合分类方法较为详细。Magerl分类法包含了对骨折解剖结构的综合描述,意在使用分层等级体系中的连续分级来表示骨折严重程度的增加,不稳定性的加重以及由此导致的神经损伤风险的增加。Magerl分类法过于复杂,并且其分类时未将神经损伤及其它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治疗决定的因素纳入考量而受到临床医生批评。此外,Magerl分类法并未经过临床验证,后期也没进行修改来提高其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LVEDd、LVEDs、LVEF和心律失常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德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分析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关键点,以期提高早期救治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7例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急诊资料,总结其治关键点。结果:347例患者经急诊抢救后,318例康复出院,急救成功率91.64%,29例死亡,死亡率8.36%。其中重度休克患者死亡率66.67%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休克患者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关键点在于建立高效的急诊抢救流程、合理实施液体复苏、尽早进行对症手术治疗。
作者:周靖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脂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结果:两组心绞痛治疗效果评价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有效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有效率7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患者心电图治疗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治疗有效率75%,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单硝酸异册梨脂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药物利用率更高。
作者:李毓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38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从OI和a/APO2情况看,两组治疗前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1h、12h、24h对照组在OI 上较观察组下降的不明显,而在a/APO2指标上对照组却较观察组升高的不明显,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从临床总效果看,对照组存活例数为11例,所占比率为57.89%,放弃治疗例数为4例,所占比率为21.05%,死亡例数为4例,所占比率为21.05%,;观察组存活例数为15例,所占比率为78.95%,放弃治疗例数为3例,所占比率为15.8%,死亡例数为1例,所占比率为5.26%,两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另外两组在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病程变化上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能改善MAS的肺氧合功能,可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用氧时间和病程。
作者:卢安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紧急救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210例列入研究组,实施多发伤患者综合急救措施;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200例列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转动急救方式。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急救措施对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具有较好的紧急救治效果,抢救应注意有序性。
作者:王东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利用药库工作流程再造,提高效率,优化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方法:分析旧流程的问题,设计以销定采的采购供应模式和新流程,进行实施和评估。结果:实施以销定采和新流程后,工作程序简化、效率提高,药品库存大幅下降。结论:以销定采模式能实现药品零库存的管理目标。
作者:肖怀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不同术式后凝血状态的变化。方法:40例静脉曲张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抽剥方法与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机能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都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升高,但两组间相比与组内术前术后结果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静脉曲张患者两种术式后机体凝血状态无大变化,手术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王献章;张利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8例,按其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实验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淋巴结清扫数(15.23±4.28)同对照组(16.98±3.45)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时间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41582±415)元却明显少于实验组(63357±327)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5%,复发率4.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15%,复发率11.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疼痛症状轻、术后病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廉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进入活跃期后进行持续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以通过持续胎心监护对因宫缩乏力导致活跃期停滞或延迟的产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进行指导。方法:选取因宫缩乏力导致活跃期停滞或者延期的产妇114例,使用胎心宫缩监护仪进行持续监护并统计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情况。结果:无减速和早期减速患者均采取自然分娩,97.56%的轻度变异减速者采取自然分娩,而86.96%的中度变异减速患者采取自然分娩,其余患者采取剖宫产或者是助产;而重度变异减速者无采取自然分娩者,大多数采取剖宫产,另有20%者采取助产,不同监测结果采取的分娩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减速和早期减速产妇脐带绕颈、羊水污染以及新生儿评分<7者明显少于其他产妇(P<0.05);轻度变异减速以脐带绕颈相对较多,而羊水污染明显少于其他产妇(P<0.05);中度变异减速者羊水污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妇(P<0.05);重度变异减速者羊水污染明显多于其他产妇(P<0.05)。结论:在活跃期开始对产妇进行持续胎心监护有利于判断胎儿功能状况,从而对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治疗方式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均采用血管内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自膨式支架技术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单纯球囊型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再狭窄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95.0%,再狭窄率5.0%,并发症发生率5.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87.5%,再狭窄率12.5%,并发症发生率12.5%。另外,两组术后在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上,治疗组均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效果整体更理想(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方式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自膨式支架技术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泽仁;陈锦俭;蒋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ELOX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FOLFOX6化疗方案和XELOX全身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3%(P<0.05)。结论:XELOX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前臂皮瓣与胸大肌皮瓣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4例在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接受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的患者,根据移植部位不同分为前臂组和胸大肌组,每组各42例。前臂组和胸大肌组分别采用前臂桡侧皮瓣、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及外形恢复情况。结果:前臂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与胸大肌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皆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外形恢复问题(P>0.05),但均未对正常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结论: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中采用前臂皮瓣与胸大肌皮瓣效果较好,适用于不同的缺损类型,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陶敬桥;张海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联合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产妇240例,根据是否愿意使用分娩镇痛药物,分为实验组(n=120)和对照组(n=120)。实验组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分娩,而对照组未使用镇痛药物,按产科正常分娩常规程序进行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年龄、体重、孕周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的转剖宫产率分别为4.2%和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和5 min Apgar分值、总窒息发生率分别为5.0%和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联合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还可明显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唐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