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怀玉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对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74例KD患儿随机分为2组,小剂量组(n=36例)患儿给予1g/kg IVIG静脉注射,大剂量组(n=38例)患儿给予2g/kg IVIG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总热程、住院治疗时间、退热时间、黏膜组织充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及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等各临床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儿CAL发生率(27.8% vs 28.9%)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1g/kg IVI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与2g/kg IVIG疗效和CAL发生率相似,临床宜选择1g/kg IVIG作为首选治疗剂量。
作者:张军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患者血液黏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2月于本院采用开腹剔除术进行治疗的3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并以同期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3、5)d的血液黏度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3、5)d的血液黏度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d明显高于其他时间,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患者血液黏度相关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患者术后微循环状态相对更佳。
作者:龙茵;龙伟;李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这82名急性肺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每组各41名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组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对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在肺保护性通气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20万U每100ml盐水静滴,每日2次,每6天为一个疗程。对反映两组患者肺呼吸功能的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改变进行观察,并对住院期间ICU患者的死亡人数进行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PaO2以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20±9)天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34±11)天明显缩短(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死亡率(24.39%)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51.22%)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谭远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胃镜及普通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以期能为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35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其中单号共18例为观察组,双号共17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胃镜取出异物,观察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3)mg/kg、芬太尼(0.5~1)mg/kg进行静脉复合麻醉下胃镜取出异物,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及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异物取出所需时间、取出成功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HR、MAP、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中HR、MAP有所升高,观察组有所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恢复正常(P>0.05),SPO2治疗全程均变化不大;对照组异物取出时间为(13.28±7.89)min,观察组为(7.75±4.92)min,对照组取出成功率76.47%、不良反应发生率52.94%,观察组取出成功率为为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两组异物取出时间、取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麻醉胃镜治疗依从性更好,取出成功率明显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患儿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疗效更优。
作者:张文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以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加吸ICS,治疗(3~7)d后比较两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及疗效。结果:试验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4.9±2.1)、(5.2±1.3)、(6.8±2.6)、(7.5±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9±2.5)、(11.3±4.2)、(13.5±5.2)、(14.5±6.2)(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9.845,P=0.000)。结论:ICS治疗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展期疗效显著,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副作用小,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足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卵巢癌晚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临床观察。方法: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组30例,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30例。结果: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组的低分化的细胞、手术分期IV期、以及预后不良病理类型以及预后不良病理类型明显均低于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P<0.05。同时,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组的手术满意度略高于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再次细胞减灭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术后治疗。
作者:李立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后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体重减轻组、稳定组和增加组。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无病生存期(DFS)预后的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体重变化与年龄、病理临床分期、辅助放疗、吸烟史及身体质量指数有关,与相关疾病是否内分泌无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体重增加将使患者生存期缩短。
作者:王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中医辩证“心血瘀阻”证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适当运动、抗血小板、扩管、减慢心率、调节血脂、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包括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缓解程度、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张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和次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次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照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视网膜渗出、水肿及眼底出血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显效29只眼,占25.0%,有效60只眼,占51.72%,无效27只眼,占23.28%,总有效率为76.72%,对照组显效32只眼,占26.23%,有效62只眼,占50.82%,无效28只眼,占22.95%,总有效率为77.05%,经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与次全光凝手术均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疗效相当。
作者:刘晓娟;郭斌;张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方面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Zn、Ca均低于对照组,Cu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T、TAC、SOD均低于对照组,MDA及LPO则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重度患者的变化明显大于轻度与中度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明显,且受严重程度的影响较大。
作者:赵宏钧;秦琴;余江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骨干续连症所致四肢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例因多发性骨软骨瘤导致前臂畸形及股骨短缩畸形患儿,采用尺骨截骨Orthofix技术逐渐延长尺骨,矫正弯曲,同时牵引桡骨小头复位。股骨短缩患者采用股骨截骨延长,术后均通过随访,评价患肢功能和外观改善情况。结果:10例前臂短缩、弯曲得到矫正,腕关节尺偏纠正,2例股骨软骨瘤短缩患肢不等长外观纠正外观满意。前臂旋转功能较术前改善,旋前平均增加10°~16°,旋后活动度平均增加11°~14°。8例桡骨头脱位复位满意,1例桡骨头脱位未复位。结论:采用单臂外固定架骨延长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的四肢畸形的技术简便可靠,并发症少,在治疗上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作者:沈阳;颜景斌;黄英;陈柏松;蔡勤;吕志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其对此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本组全部患者均为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则随机分为治疗组(ZL)及对照组(DZ),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滴丸,连用半年后,开始通过电话、门诊随访患者的血脂、C反应蛋白、血糖的水平等一般情况,并了解患者临床症状,心脑血管事件及再住院率等相关指标,半年后随访结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脂、C反应蛋白、血糖的水平明显下降,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脑血管事件及再住院率降低,且以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易损斑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弱冠脉的炎症反应,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冠心病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的再住院率,且价格便宜,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辅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以供临床治疗此疾病参考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以来的78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比较完整。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例,对照组只采用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注射玻璃酸钠基础上采用中医辅助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退行性膝关节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39例患者中痊愈8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的有效率为84.62%;观察组39例中痊愈13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的有效率为92.31%。两组患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辅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外科诊治预防体会。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25例胃排空障碍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胃肠外营养,应用胃肠动力药,心理治疗。结果:术前幽门梗阻16例,毕罗Ⅱ式手术12例,手术时间(4.22±0.98)h,白蛋白水平(30.56±2.12) g/L ,25例患者治愈,平均(18.22±5.02)天,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判断;保守治疗为主;同时做好幽门梗阻患者胃肠道准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尽量采取毕I式胃肠吻合,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纠正低蛋白血症可避免或减少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施春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014美国高血压新指南回答了三个常见问题:(1)何时开始降压治疗(指南推荐,60岁以上老年人,血压达到150/90mmHg即应开始降压治疗)。专家组对需要开始治疗的血压水平进行明确。血压处于≥140/90mmHg的人群,均应通过生活方式进行干预。(2)血压治疗目标值: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目标值应为150/90mmHg;(30~59)岁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应低于90mmHg。(3)高血压治疗起始用药:对于非黑人的高血压群体(包括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指南推荐起始用药包括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噻嗪类利尿剂;对于黑人高血压群体(包括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推荐起始用药为钙通道阻滞剂或噻嗪类利尿剂。此外,指南推荐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起始或继续抗高血压治疗时,应该使用ACEI类药物或者ARB类药物,以改善肾脏功能。β受体阻滞剂退出一线,降至四线,与螺内酯同等地位。新指南强调了达标和维持目标(长期达标)。
作者:苍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止咳化痰、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n=30例)采用传统方式吸氧,观察组(n=28例)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PaO2、SpO2和心率变化情况,以及比较在舒适度、气道高反应性及咳痰困难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PaO2、SpO2和心率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氧疗舒适度、气道高反应性及咳痰困难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COPD可显著提高氧疗效果和舒适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刘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帕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28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单独使用罗帕卡因。对比两组产妇在术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疼痛、新生Apgar评分,并分析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产妇麻醉30min后血压和心率控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妇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为(4.4±1.7)分,对照组为(7.8±1.4)分,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0.6分,优于对照组(7.7±0.7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作用时间,更好的控制产妇的心率和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使用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或雷米普利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探寻更好的治疗高血压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雷米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45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高于厄贝沙坦联合雷米普利的总有效率,且安全性较高,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蔡东向;王明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泮托拉唑、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两联疗法(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溃疡总愈合率为92%,两组患者在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消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艾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报道我院48例采用漂浮体位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治疗情况。方法:4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接受漂浮体位下前路髂腹股沟联合后路KL入路塑形肽板手术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和固定顺序:前柱-后柱,外周髂骨翼-中心髋臼壁,大骨块-小骨块。结果:解剖复位35例(72.92%),满意复位13例(27.08%),无不满意复位(0%)。髋关节功能D'Aubigne评定优良率89.58%。并发症发生率8.33%。结论:对复杂髋臼骨折好采用漂浮体位下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尽可能全面暴露术野,提高复位固定的效果,减少并发症。
作者:曹建伟;何明武;张琼;廖有乔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