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施春飞

关键词:胃部手术, 胃瘫综合征, 诊断, 治疗, 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外科诊治预防体会。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25例胃排空障碍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胃肠外营养,应用胃肠动力药,心理治疗。结果:术前幽门梗阻16例,毕罗Ⅱ式手术12例,手术时间(4.22±0.98)h,白蛋白水平(30.56±2.12) g/L ,25例患者治愈,平均(18.22±5.02)天,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判断;保守治疗为主;同时做好幽门梗阻患者胃肠道准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尽量采取毕I式胃肠吻合,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纠正低蛋白血症可避免或减少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腰池持续引流作为治疗组,另外20例行间断腰穿放液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所获数据经X2,t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脑脊液中红细胞消失时间分别为(4±1.5)天和(8±2.1)天(P<0.001),两组CSF中总蛋白(TP)<0.8g/L时间分别为伤后(6±2.7)d和(11±1.8)d(P<0.001),引流3天后颅内压增高发生率分别为l2.45%和38.63%(P<0.01)。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短,脑积水及脑梗塞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使之尽早廓清,疗效确切。

    作者:何麟;蔡洪;刘谊;陈忠;陈泰山;胡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末节断指再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对末端断指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到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86例末节断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118指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对照组174例183指采用端侧切口放血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12例患者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后成活114指(96.61%),对照组174例患者采用端侧切口放血法治疗成活147指(80.33%),两种放血法治疗成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51,P<0.01)。结论:临床治疗末端断指患者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成活率明显高于端侧切口放血法,应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邢鸿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影响

    目的: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以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加吸ICS,治疗(3~7)d后比较两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及疗效。结果:试验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4.9±2.1)、(5.2±1.3)、(6.8±2.6)、(7.5±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9±2.5)、(11.3±4.2)、(13.5±5.2)、(14.5±6.2)(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9.845,P=0.000)。结论:ICS治疗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展期疗效显著,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副作用小,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足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在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在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实验人群为我院肛肠分院于2012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147例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2mg吗啡和5mL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的首剂量,泵内加入4mg吗啡和250mL的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B组给予5mL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的首剂量,泵内加入250mL的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C组给予8ug的右美托咪定和5mL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的首剂量,泵内加入250mL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及1ug/kg的右美托咪定;三组人员给药情况均为:6mL/h的背景输入量,持续36h,一次的药物给予剂量为1mL,锁定时间保持在20min;对手术后4h、12h、24h、36h时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检测血压及心率值,并注意观察运动阻滞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后4h、36h三组的疼痛情况差异不显著,术后12h、24h的A、C两组的疼痛评估分数较B组低;手术后4h、12h、24h、36h时三组在血压值、心率大小及运动阻滞情况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两组。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在硬膜外自控镇痛中进行应用,镇痛效果较好且相对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彭粤;任从才;林茴;陈怡全;肖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39岁~85岁,平均65.3岁,术后定期摄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到3年,平均13.5月,有一例患者出现股骨头螺钉切割,余患者无感染,骨折均愈合,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4.3%。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手术创伤小,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满意的方法。

    作者:施军;汤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徐兵河教授:他莫昔芬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10年能否成为新标准?

    近,《柳叶刀》杂志发表了ATLAS试验结果,该试验比较了TAM辅助治疗10年与5年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疗效。共有12894例完成了5年TAM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10年TAM治疗组以及终止治疗组(开放对照)。结果显示,在E 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持续TA M治疗能够进一步降低乳腺癌复发、乳腺癌死亡和总死亡风险,特别是10年以后,这种差别更加明显。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报道我院48例采用漂浮体位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治疗情况。方法:4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接受漂浮体位下前路髂腹股沟联合后路KL入路塑形肽板手术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和固定顺序:前柱-后柱,外周髂骨翼-中心髋臼壁,大骨块-小骨块。结果:解剖复位35例(72.92%),满意复位13例(27.08%),无不满意复位(0%)。髋关节功能D'Aubigne评定优良率89.58%。并发症发生率8.33%。结论:对复杂髋臼骨折好采用漂浮体位下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尽可能全面暴露术野,提高复位固定的效果,减少并发症。

    作者:曹建伟;何明武;张琼;廖有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2例结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32例结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病例,对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结肠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结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率为26.23%,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72.4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操作不规范(β=0.956,OR=5.762)、术中失血过多(β=1.253,OR=7.328)、低蛋白血症(β=1.121,OR=6.563)、介入性导管留置(β=1.020,OR=6.052)是结肠癌术后引起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结肠癌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该尽早诊断,合理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减少结肠癌术后引发肺部感染的死亡率,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张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销定采实现药品零库存的管理目标

    目的:利用药库工作流程再造,提高效率,优化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方法:分析旧流程的问题,设计以销定采的采购供应模式和新流程,进行实施和评估。结果:实施以销定采和新流程后,工作程序简化、效率提高,药品库存大幅下降。结论:以销定采模式能实现药品零库存的管理目标。

    作者:肖怀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观察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晚期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替吉奥组(S组)与5-氟尿嘧啶组(F组)。替吉奥组30例(S组):替吉奥(40~60)mg(<1.25 m2,40mg;1.25~1.5 m2,50mg;>1.5 m2,60mg),于早、晚饭后口服,连服14天,21天重复。5-氟尿嘧啶组(F组)采用注射液进行给药治疗,21天重复,至少两周期后评价疗效。综合有效率指标及副作用产生情况判断替吉奥与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癌症状况均有良好改善,但替吉奥组临床效果优于5-氟尿嘧啶组,替吉奥组有效率为86.67%,5-氟尿嘧啶组有效率为6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1个月和7.6个月,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时间(OS)为18.3个月和16.5个月,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差异不明显。结论:采用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美琴;夏俊贤;徐敏;陈敬华;申维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LISS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158例,按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治疗组(7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解剖钢板固定,给予治疗组患者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活动自由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6%明显低于对照组16.46%,而其膝关节活动自由度(129.71±16.92)、优良率94.94%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01.47±14.28)、84.81%,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LISS钢板微创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预后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

    作者:邹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丙卡特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PEF50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殷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应用于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和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有明显减小(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性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能有效缩小肌瘤体积,降低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丽;尹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痫前期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左室Tei指数研究#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左室Tei指数的改变。方法:应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102例子痫前期患者(实验组)与10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HRV时域指标及左室Tei指数进行对比分析。HRV时域指标:24小时平均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窦性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24小时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结果:子痫前期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与左室Tei指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功能降低。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严重胸腹伤为主伴多发伤患者的紧急救治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紧急救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210例列入研究组,实施多发伤患者综合急救措施;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200例列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转动急救方式。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急救措施对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具有较好的紧急救治效果,抢救应注意有序性。

    作者:王东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对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实施中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48例初产妇,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4例,其中一组采用无镇痛的分娩方式,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无痛分娩方式,称为观察组。后对两组患者的产程、镇痛效果及其产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在第一产程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差异不大;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为98.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21.6%,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也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实施中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可行性,不但可以缩短孕妇分娩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镇痛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47例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急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关键点,以期提高早期救治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7例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急诊资料,总结其治关键点。结果:347例患者经急诊抢救后,318例康复出院,急救成功率91.64%,29例死亡,死亡率8.36%。其中重度休克患者死亡率66.67%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休克患者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关键点在于建立高效的急诊抢救流程、合理实施液体复苏、尽早进行对症手术治疗。

    作者:周靖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水平与脑梗塞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临床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6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为116例,设为研究组;非脑梗死患者9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斑块性质、部位及个数及血管内径,另外再行血脂检查,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在CCA、BIF、ICA的斑块均多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88.8%(103/116),以软斑和溃疡斑为主;对照组斑块发生率为15.6%(14/90),以硬斑为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左、右颈总动脉内径分别(5.19±0.14)、(5.14±0.11)mm,对照组分别为(7.38±0.07)、(7.45±0.57)mm,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TG、HDL-C、LDL-C分别为(2.03±0.18)、(1.11±0.21)、(4.08±0.85)mmol/L,对照组分别为(1.36±0.16)、(1.33±0.32)、(2.87±0.95)mmol/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测定,可作为脑梗塞的临床预测项目,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姚柳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第七届中国肺癌微创治疗论坛

    2013年12月14日-15日,第七届中国肺癌微创治疗论坛暨第四届亚太地区胸腔镜肺叶切除大汇演将在广州医科大学(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隆重举行。每年在广州举办的肺癌微创论坛会议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胸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分享胸外科新技术、交流胸外科治疗心得的平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帕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28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单独使用罗帕卡因。对比两组产妇在术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疼痛、新生Apgar评分,并分析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产妇麻醉30min后血压和心率控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妇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为(4.4±1.7)分,对照组为(7.8±1.4)分,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0.6分,优于对照组(7.7±0.7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作用时间,更好的控制产妇的心率和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