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影响

何足元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急性发作
摘要:目的: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以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加吸ICS,治疗(3~7)d后比较两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及疗效。结果:试验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4.9±2.1)、(5.2±1.3)、(6.8±2.6)、(7.5±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9±2.5)、(11.3±4.2)、(13.5±5.2)、(14.5±6.2)(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9.845,P=0.000)。结论:ICS治疗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展期疗效显著,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副作用小,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后的内分泌激素变化探讨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95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96.94%。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血清生殖激素6项检查未见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既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且能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茹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痫前期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左室Tei指数研究#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左室Tei指数的改变。方法:应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102例子痫前期患者(实验组)与10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HRV时域指标及左室Tei指数进行对比分析。HRV时域指标:24小时平均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窦性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24小时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结果:子痫前期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与左室Tei指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功能降低。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合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43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合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分组,43例自愿选择中西医结合合并手法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其余4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牵引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后,根据《中医证治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2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达93.02%;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针对病因内外结合治疗的完美体现,在中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同时,西药可有效控制急性期炎症及脱水等,结合手法治疗可使腰部肌肉和周围软组织得以充分放松,促进血液循环,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方法治疗。

    作者:叶家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4例早期脑梗死的CT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CT检查在早期脑梗死中的临床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病发后立即进行两次CT扫描检查。将第一次于患者病发(1~6)小时进行,设为对照组;第二次在首次检查24小时后进行复查,设为观察组。对比两次CT扫描结果。结果:通过进行两次CT检查后,发现所有患者CT影像均存在异常状态表现,二次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一次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方法能及早、准确的发现早期脑梗死患者病情,对患者治疗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必要时在首次检查24小时后再进行CT复查,可以确保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作者: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防旋股骨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于我院手术诊治的IFF高龄患者106例,根据其手术治疗内植材料分为PFNA组(42例)和DHS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PFN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72%)、Harris评分(88.09±10.18)与DHS组患者(95.24%)、(89.41±12.07)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4.51±2.11)cm、手术时间(71.34±3.57) min、出血量(118.14±10.34)ml、卧床时间(13.04±4.67)d、骨折愈合时间(209.14;±63.75)d、并发症发生率(4.92%)均明显优于DHS组患者相应指标(9.67±3.04)cm、(98.47±5.17)min、(241.57±16.47)ml、(20.47±5.09)d、(268.47±72.04)d、(19.05%),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IFF治疗中, PFNA与DHS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PFNA在手术指标、术后患者恢复、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20例术后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术后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体重减轻组、稳定组和增加组。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无病生存期(DFS)预后的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体重变化与年龄、病理临床分期、辅助放疗、吸烟史及身体质量指数有关,与相关疾病是否内分泌无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体重增加将使患者生存期缩短。

    作者:王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复苏成功率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复苏成功率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肺复苏的时间分为<1 min组、1~3 min组、3~6 min组、6~8 min组和>8 min组,观察复苏成功率、检测心功能指标。结果:复苏成功率以及心功能指标E峰、E/A值、LVEF、LVEDD均呈(<1 min组)>(1-3min组)>(3-6min组)>(6~8min组)>(>8min组)的趋势,且与除颤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时间越短,除颤成功率越高、除颤后心功能越好。

    作者:黄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烧伤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烧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03月~2010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均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组患者静脉注射多抗?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糖及尿钠、钾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烧伤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肖文明;刘鸿雁;白倩;李凌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胞磷胆碱钠和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胞磷胆碱钠与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石杉碱甲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胞磷胆碱钠片与石杉碱甲片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结果:治疗六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MMSE、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与治疗前对比,MMSE、ADL评分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有轻度不良反应发生,但均自行消失,未影响继续治疗。讨论:胞磷胆碱钠联合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韦日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辅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以供临床治疗此疾病参考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以来的78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比较完整。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例,对照组只采用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注射玻璃酸钠基础上采用中医辅助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退行性膝关节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39例患者中痊愈8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的有效率为84.62%;观察组39例中痊愈13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的有效率为92.31%。两组患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辅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分析血管内治疗方式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均采用血管内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自膨式支架技术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单纯球囊型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再狭窄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95.0%,再狭窄率5.0%,并发症发生率5.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87.5%,再狭窄率12.5%,并发症发生率12.5%。另外,两组术后在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上,治疗组均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效果整体更理想(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方式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自膨式支架技术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泽仁;陈锦俭;蒋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前列腺增生治疗中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的联合用药观察

    目的:考察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联用在前列腺增生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在我院呼吸科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80例,随机分为特拉唑嗪对照组和特拉唑嗪+爱普列特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应药物16周,考察实验前后IPSS、QOL、MFR、RU、PV,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能一定程度改善前列腺增生症状,但是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RF和IPSS改善率分别为77%和44%,对照组分别为44%和21%,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α1受体阻滞剂。

    作者:唐江;段世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末节断指再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对末端断指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到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86例末节断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118指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对照组174例183指采用端侧切口放血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12例患者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后成活114指(96.61%),对照组174例患者采用端侧切口放血法治疗成活147指(80.33%),两种放血法治疗成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51,P<0.01)。结论:临床治疗末端断指患者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成活率明显高于端侧切口放血法,应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邢鸿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对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实施中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48例初产妇,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4例,其中一组采用无镇痛的分娩方式,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无痛分娩方式,称为观察组。后对两组患者的产程、镇痛效果及其产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在第一产程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差异不大;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为98.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21.6%,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也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实施中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可行性,不但可以缩短孕妇分娩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镇痛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改善肺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这82名急性肺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每组各41名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组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对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在肺保护性通气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20万U每100ml盐水静滴,每日2次,每6天为一个疗程。对反映两组患者肺呼吸功能的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改变进行观察,并对住院期间ICU患者的死亡人数进行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PaO2以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20±9)天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34±11)天明显缩短(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死亡率(24.39%)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51.22%)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谭远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Orthofix外固定器治疗儿童骨干续连症四肢畸形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骨干续连症所致四肢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例因多发性骨软骨瘤导致前臂畸形及股骨短缩畸形患儿,采用尺骨截骨Orthofix技术逐渐延长尺骨,矫正弯曲,同时牵引桡骨小头复位。股骨短缩患者采用股骨截骨延长,术后均通过随访,评价患肢功能和外观改善情况。结果:10例前臂短缩、弯曲得到矫正,腕关节尺偏纠正,2例股骨软骨瘤短缩患肢不等长外观纠正外观满意。前臂旋转功能较术前改善,旋前平均增加10°~16°,旋后活动度平均增加11°~14°。8例桡骨头脱位复位满意,1例桡骨头脱位未复位。结论:采用单臂外固定架骨延长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的四肢畸形的技术简便可靠,并发症少,在治疗上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作者:沈阳;颜景斌;黄英;陈柏松;蔡勤;吕志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38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从OI和a/APO2情况看,两组治疗前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1h、12h、24h对照组在OI 上较观察组下降的不明显,而在a/APO2指标上对照组却较观察组升高的不明显,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从临床总效果看,对照组存活例数为11例,所占比率为57.89%,放弃治疗例数为4例,所占比率为21.05%,死亡例数为4例,所占比率为21.05%,;观察组存活例数为15例,所占比率为78.95%,放弃治疗例数为3例,所占比率为15.8%,死亡例数为1例,所占比率为5.26%,两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另外两组在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病程变化上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能改善MAS的肺氧合功能,可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用氧时间和病程。

    作者:卢安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47例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急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关键点,以期提高早期救治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7例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急诊资料,总结其治关键点。结果:347例患者经急诊抢救后,318例康复出院,急救成功率91.64%,29例死亡,死亡率8.36%。其中重度休克患者死亡率66.67%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休克患者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关键点在于建立高效的急诊抢救流程、合理实施液体复苏、尽早进行对症手术治疗。

    作者:周靖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持续关注高血压和重大疾病治疗药械创新

    2014美国高血压新指南回答了三个常见问题:(1)何时开始降压治疗(指南推荐,60岁以上老年人,血压达到150/90mmHg即应开始降压治疗)。专家组对需要开始治疗的血压水平进行明确。血压处于≥140/90mmHg的人群,均应通过生活方式进行干预。(2)血压治疗目标值: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目标值应为150/90mmHg;(30~59)岁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应低于90mmHg。(3)高血压治疗起始用药:对于非黑人的高血压群体(包括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指南推荐起始用药包括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噻嗪类利尿剂;对于黑人高血压群体(包括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推荐起始用药为钙通道阻滞剂或噻嗪类利尿剂。此外,指南推荐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起始或继续抗高血压治疗时,应该使用ACEI类药物或者ARB类药物,以改善肾脏功能。β受体阻滞剂退出一线,降至四线,与螺内酯同等地位。新指南强调了达标和维持目标(长期达标)。

    作者:苍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应用于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和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有明显减小(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性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能有效缩小肌瘤体积,降低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丽;尹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