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133例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刘晓燕;王坚杰;张正斌;田丹

关键词:结核, 真菌感染, 肺, 耐药性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真菌感染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33例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3例并发真菌感染肺结核患者以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长时间使用患者为主。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为白色假丝酵母菌(72.18%)。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是对真菌耐药率低的常用抗真菌药物。经抗真菌治疗后,116例痰菌检测由阳性转变为阴性,11例没有变化,6例死亡,死亡率4.51%。结论: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有增加的趋势,对其病变特点及耐药情况,临床应予以重视。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后抑郁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可能与发生抑郁有相关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有36例出现了抑郁,发生率为41.86%。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关系、性格、脑出血程度、出血部位等与抑郁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及转归,对那些有与抑郁密切相关因素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干预。

    作者:叶顶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对控制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2年1~10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20位肝硬化患者。将这12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出血组58例患者,另一组为非出血组62例患者。应用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有着很大的关联。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是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的。

    作者:熊高飞;江堤;刘玉杰;朱惠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具有非常高的患病率,世界上每年都有大量人口死于其并发症。据统计,目前全球有10亿人患高血压,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亦呈持续增长趋势。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如何有效控制高血压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另外高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2002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表,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到8000万以上,占世界各国的首位,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为49%,明显大于18岁以上成年人的患病率18.8%。其中治愈率仅为32.2%,控制率仅为7.6%,(每13名老年患者仅有1名得到有效控制),改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现状已迫在眉睫。大量临床随机实验表明,对于60岁或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可显著减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其从中获益。本文将对特殊人群的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李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8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联合辅酶Q10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前后CK-MB、CRP、CTnⅠ改善情况,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种心电图异常表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CRP、CTn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辅酶Q治疗,疗效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显著,各指标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香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药物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 mg/kg+琥珀酰胆碱2mg/kg,对照组患者应用舒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 mg/kg+琥珀酰胆碱2mg/kg。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后ICP及CPP的变化。结果:(1)ICP的比较: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插管后15min及切皮后,两组患者ICP均逐渐升高,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骨瓣后两组患者ICP均逐渐降低,但仍高于诱导前水平(P<0.05),开硬膜后两组患者ICP均恢复至诱导前水平。(2)观察组患者CPP于插管后逐渐降低,插管后15min、切皮后及开骨瓣后均显著低于诱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硬膜后逐渐升高。对照组患者CPP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min、切皮后、开骨瓣后及开硬膜后均显著低于诱导前,其中,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min、切皮后及开骨瓣后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幕上脑肿瘤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ICP升高,CPP降低,而舒芬太尼较芬太尼对ICP及CPP影响更加明显。

    作者:谭明;万正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生津益气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生津益气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患者,观察组采用生津益气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生津益气颗粒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津益气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促进脑细胞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少,治疗比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秦远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行血培养检查阳性检查与超声心动检查,并按照修订后的Duke标准进行确诊,确诊后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痊愈:32例(38.09%);显效:28例(33.33%);无效:24例(28.57%),死亡5例(5.95%)。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结论:选择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能够有效降低危害性与致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在急性盆腔炎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左氧氟沙星在急性盆腔炎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案组)38例和观察组(常规方案加左氧氟沙星组)38例,然后将两组中轻中度、重度与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轻中度、重度与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急性盆腔炎中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也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龚咏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非扩髓肱骨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非扩髓肱骨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院肱骨干骨折患者126例,随机分组。A组接受非扩髓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B组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扩髓肱骨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均可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其中非扩髓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作者:周军;于宝占;王明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经单用缬沙坦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经单用缬沙坦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其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静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消痰养胃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Bax和Bcl-2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消痰养胃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相关Bax和Bcl-2蛋白的干预,探讨该方对胃癌前病变的影响机制。方法:将75只健康清洁级W 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以化学干预为主的多因素造模方法,共24周。模型组再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维酶素)、中药治疗组(消痰养胃方),干预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喂药6周后检测大鼠胃黏膜细胞中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相对维酶素组及模型对照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消痰养胃方组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结论:消痰养胃方干预胃癌前病变的机制有可能通过增加Bax蛋白的表达和降低胃黏膜细胞Bcl-2蛋白表达从而加速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作者:张璇;徐晶钰;裴蓓;秦志丰;陆烨;张映城;魏品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持续性胎心监护在胎儿轻度心动过缓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持续性胎心监护应用于胎儿轻度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胎心监护变异减少、可变减速、晚期减速、延长减速等异常图形的孕妇的妊娠结局,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异常图形及处理。方法: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4例,入院胎心监护均为胎儿心动过缓的孕妇88例(对照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与同期胎儿轻度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胎心监护变异减少、可变减速、晚期减速、延长减速等异常图形的36例孕妇做对照比较(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钳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脐带绕颈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持续性胎心监护应用于胎儿轻度心动过缓,出现下列图形之一:胎心基线变异消失,重度可变减速,晚期减速,延长减速可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应积极处理。国内产科学界迄今尚缺乏胎心监护的循证医学证据及统一标准,不能单纯依靠图形分析,要结合病史和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做出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

    作者:李建敏;侯振平;卜彩霞;张建芳;齐育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髁突软骨瘤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的临床诊治观察

    目的:总结归纳临床上诊断治疗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的髁突软骨瘤的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例疑似为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实则诊断为髁突软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研究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对于髁突软骨瘤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诊断上主要通过病理学与影像学的方法,治疗时以外科手术为主,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因为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与髁突软骨瘤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在此对其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日后对此疾病作出准确诊断,提供精确治疗。

    作者:丁月峰;周培刚;费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133例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真菌感染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33例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3例并发真菌感染肺结核患者以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长时间使用患者为主。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为白色假丝酵母菌(72.18%)。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是对真菌耐药率低的常用抗真菌药物。经抗真菌治疗后,116例痰菌检测由阳性转变为阴性,11例没有变化,6例死亡,死亡率4.51%。结论: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有增加的趋势,对其病变特点及耐药情况,临床应予以重视。

    作者:刘晓燕;王坚杰;张正斌;田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的病原菌结果研究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的病原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100株菌株中,有59株革兰阴性菌,占总数的59%,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有24株革兰阳性菌,占总数的24%,以鸟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有17株假丝酵母菌属,占总数的17%,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临床可以依据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培养和耐药检测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正确合理的应用,从而对二重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产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作者:杨安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外伤性肝脏破裂非手术、保守治疗的效果和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非手术、保守治疗的外伤导致肝破裂的患者38例,分析患者血压、腹腔内出血量、心率、肝裂程度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成功治愈,成功率达到78.9%,8例患者转为开腹手术治疗,亦成功治愈。肝外伤分级越高、腹腔内积液间隙越多的患者转手术治疗的比例越高。结论: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外伤导致肝破裂的患者可进行非手术治疗。

    作者:刘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其治疗方法为内科保守治疗;另外一组为治疗组,其手术方法为CT引导下置软管血肿引流清除术。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43.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CT引导下置软管血肿引流清除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伍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在两种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分析

    目的:分析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在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与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硫酸头孢匹罗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溶液的在8h内的pH值变化情况。结果:在常温条件下,两组配伍溶液的pH值、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可以与葡萄糖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两种大输液配伍使用。

    作者:侯剑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腹取石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对48例以往开腹取石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微创)方式的优势。结果:通过比对开腹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术后器官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数据,发现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开腹方式相比较,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微创手术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器官功能恢复迅速等特点。

    作者:欧云崧;贾利猛;朱莉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8年间行SLNB的患者34例和进行TALND的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SLNB的34例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85.3%,其中老年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72.2%;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B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TALND患者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虽然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反应,但是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手术创伤和风险,减少手术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继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