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宁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母婴床分开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作为评定产妇抑郁程度的工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非别是(31.7±3.3)分、(32.2±3.9)分、(11.1±1.1)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及入院时的评分(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更适应现在产妇的需求,能有效减少产妇焦虑抑郁情况发生,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服务的综合素质。
作者:徐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10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联合安体舒通治疗20天,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所有疗程。结论: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广湛;李月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穹嗪对于Aβ1-42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避暗实验、跳台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通过胞内钙影像测定胞内钙浓度变化。结果: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均表明,高中低剂量组的川穹嗪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增加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P<0.05);胞内钙影像结果表明,在有钙或无钙外液两种情况下,川穹嗪均降低海马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川穹嗪可显著改善Aβ1-42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川穹嗪降低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可塑性和信号传递有关。
作者:付晖;肖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应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6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E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麻醉效果、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发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恶心、呕吐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寒颤、低血压、头痛、辅助用药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优秀率83.3%显著优于对照组60.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CSEA在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安全性方面优于EA。
作者:张建林;孟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热治疗中血必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我院诊断为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130例,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芬必得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血必净注射液静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治疗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20例,治疗有效率为69.2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38%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8%,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热治疗中,血必净临床治疗疗效确切、显著,不良反应少,退热效果稳定。
作者:钱美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急性进展的正常颅压脑积水(NPH)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间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表现为急性进展NPH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7~74岁,平均65.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脑积水,6例被诊断为NPH,2例治疗过程中诊断为NPH。患者入院前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6例放置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2例放置可调压分流管。分析诊断其要点及治疗经过。结果:8例急性进展NPH患者,行全麻下分流管调整术治疗,均成功救治,术后随访3~30月,患者症状均获得改善,7例患者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院时候偶有尿失禁,随访3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急性进展的NPH患者,分流管调整到低压力症状缓解不理想,行脑脊液分流装置调整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李雄;赵奇煌;李锦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隐裂、劈裂牙保存治疗的方法。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门诊的磨牙横隐裂、纵隐裂,斜行劈裂38例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40~60岁,共38颗隐裂、劈裂牙,劈裂线可累及髓腔,髓底未分裂,部分累及根上3mm未根折,牙髓治疗采用局部麻醉下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再做全冠修复,治疗4周以上;隐裂牙直接进行冠部修复。结果:38例隐裂、劈裂牙患者的38颗牙经修复治疗和1~3年定期复诊及随访显示,1年有效病例(成功与有效)35例,有效率92.1%;2年有效病例33例,有效率86.8%;3年有效病例30例,有效率78.9%。有7例失败。结论:选择正确适应证和方法,对隐裂、劈裂牙采用牙髓治疗,根管填充治疗和全冠修复的保存治疗,疗效可靠。
作者:毛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46例临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46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液体复苏方法分为A组(常规快速液体复苏组)23例和B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3例,将两组患者中不同休克程度者的治愈率、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24h输血量及治疗前后的血乳酸、凝血指标、血细胞比容进行比较。结果:B组不同休克程度患者的治愈率高于A组,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均低于A组,24h输血量小于A组,治疗后4h的血乳酸、凝血指标、血细胞比容均优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谭志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对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西药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硫酸吗啡,治疗组口服华蟾素胶囊,对比两组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生活质量以及KPS和NR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西药组为8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1.4±4.7) min,西药组为(29.6±5.61)min,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相比,治疗组体重增加率为87.9%,高于西药组60.0%(P<0.05)。两组KPS评分和NR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对癌性疼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不良反应低。
作者:杨新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技术在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共纳入50例入住我院确诊为食管中下段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处理后,观察组患者给予胸部小切口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切除术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12.7±60.2) ml、术后引流量(174.4±121.3)ml、术后引流时间(112.4±60.2)min、住院时间(8.9±1.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90.4±120.5)ml、术后引流量(318.6±132.6)ml、术后引流时间(290.6±120.5)min、住院时间(12.9±4.2)d,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吻合口瘘、乳糜胸、肺部感染是患者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占8.0%,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占32.0%,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小切口技术在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疗效均较传统治疗好。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轻度:30例,中度:28例,重度:32例)和3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而轻、中度患者两种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是急性颅脑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胡晓敏;刘坤;谭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患者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两种方法比较脑梗死后出血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到2011年收治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患者32例,对32例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测脑内梗塞灶的数量,部位以及大小,MRI和CT均进行头部横断面扫描,厚度均为8mm,并进行拍照观察,每个截面10~12张影像,后综合进行分析诊断。结果:MRI对于脑基底层和脑干等部位的检查更敏感,MRI检测出的脑梗死后出血性的例数也多余CT,MRI检测出25例脑梗死后出血转变的患者,占到78.1%,远远多于CT诊断患有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7例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的患者,两种手段检测出的病灶、形态均有差异,但MRI成像更易观察。结论:临床上MRI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变的诊断价值远高于CT。
作者:寻正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医学迅猛进步的发展,医学文献、国际医学会议、医学书籍以及交流学者访问已成为跟进医学进展的主要途径。而医学的国际交流语言主要是英语,这成为当代的医学生了解医学前沿进展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及应用医学英语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分为大学本科医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是一种学术英语,不同于普通英语,虽然课堂教学的原则是相通的,但是,其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还是存在诸多不同,不能简单将普通英语教学法应用到医学英语教学中。既往的医学英语教师的经历显示,医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1~3]。
作者:王吉云;马志敏;李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的手术指征、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为43例患者行全腹腔镜下保胆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更改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余39例均顺利行全腹腔镜下保胆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28个月,无复发,胆囊功能良好。结论:对部分胆囊功能良好、保胆意愿强烈的患者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安全、可行,既保全了有功能的脏器又符合现代微创理念。
作者:赵文鹏;朱开梅;丁晓煜;朱宗迅;李渊;于大山;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方法:108例HF患者,男65例,女43例,年龄41~85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在65%~90%者,遵医嘱给予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精心护理,护理方式包括: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指导和观察、上机前的解释沟通和告知、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结果:108例HF患者经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3~9d,平均(7.2±2.7)d,好转脱机99例,3例死于心律失常(室颤),4例病情加重,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好转,2例死于多个脏器衰竭,主要并发症是胃肠胀气和排痰不畅。结论:重度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应用时要注意原发病的有效控制,监测电解质;对患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障此项治疗顺利进行的的关键。
作者:郑宝玲;吴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所做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从其中选出80例进入研究,其中麻醉方式为全麻的患者进入单纯全麻组40例,麻醉方式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进入复合麻醉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h、4h、8h、12h和24h的疼痛程度评分,重度痛发生率及术后患者的24h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重度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1),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重度痛发生并减少镇痛药物用量。
作者:高翔;陈彪;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银汞合金、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体Dyract治疗老年人楔状缺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牙科的65例老年楔状缺损患者共计430颗患牙,分别使用银汞合金、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体Dyract进行修复,6个月及12个月后进行随访和复查,使用改良型USPHS评价体系对楔状缺损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修复失败的原因。结果:修复后6个月,三组患者的成功率有显著的差异(χ2=13.323,P=0.001),但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χ2=0.360,P=0.548);12个月后再进行随访发现,三组患者的成功率仍有显著的差异(χ2=18.814,P<0.001),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χ2=5.202,P=0.023);三组患者固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χ2=30.795,P<0.001),但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差异不明显(χ2=0.005,P=0.942);边缘密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82.142,P<0.001),而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差异不显著(χ2=2.225,P=0.329);边缘着色方面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39.799,P<0.001),而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的边缘着色问题也明显高于复合体Dyract组(χ2=9.728,P=0.008);表面形态缺损方面三组则并无明显的差异(χ2=4.867,P=0.301);结论:复合体Dyract是修复老年人楔状缺损的较理想材料。
作者:程汇;王红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颅脑外伤并发呼吸功能不全中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80例颅脑外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选择SIMV、A/C或PSV通气模式,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80例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平均(2.01±0.28)min;操作中无骨折、鼻窦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留管平均(8.45±3.45)d;发生肺部继发感染5例,声音嘶哑10例,鼻出血9例,导管不全阻5例,意外拔管4例;72例存活出院,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90.00%。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抢救颅脑外伤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简便、迅速、创伤小、可反复应用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贡换龙;陆茸;马莹;尹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原因及手术适应证,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病例资料。结果:产科子宫切除术占分娩总数0.58%,其中剖宫产子宫切除占剖宫产手术的0.28%,阴道分娩子宫切除占阴道分娩的0.017%,胎盘因素是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结论:产科子宫切除术是挽救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但要从严掌握手术指征,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胎盘因素孕产妇应警惕产后子宫出血。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防止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岚;刘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和佳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择期进行上肢手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I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II组给予0.5%罗哌卡因,对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苏鹏涛;杨华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