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的探讨

郑宝玲;吴美霞

关键词:心力衰竭, 无创呼吸机,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方法:108例HF患者,男65例,女43例,年龄41~85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在65%~90%者,遵医嘱给予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精心护理,护理方式包括: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指导和观察、上机前的解释沟通和告知、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结果:108例HF患者经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3~9d,平均(7.2±2.7)d,好转脱机99例,3例死于心律失常(室颤),4例病情加重,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好转,2例死于多个脏器衰竭,主要并发症是胃肠胀气和排痰不畅。结论:重度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应用时要注意原发病的有效控制,监测电解质;对患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障此项治疗顺利进行的的关键。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术43例分析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的手术指征、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为43例患者行全腹腔镜下保胆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更改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余39例均顺利行全腹腔镜下保胆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28个月,无复发,胆囊功能良好。结论:对部分胆囊功能良好、保胆意愿强烈的患者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安全、可行,既保全了有功能的脏器又符合现代微创理念。

    作者:赵文鹏;朱开梅;丁晓煜;朱宗迅;李渊;于大山;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睡眠打鼾并发作性心悸患者测量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各种心律失常,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OSAS组及非OSAS组,将两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与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相比,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对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影响更大。

    作者:孙琪;刘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建立的探讨

    目的:探讨建立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临床决策流程方案的方法。方法:以现有的胆囊结石治疗的诊疗规范、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为依据,针对特定临床决策问题“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筛选决策条件、行动(治疗方案),提取决策规则,建立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结果:共筛选出7项决策条件和7种治疗方法,建立了包含19组规则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结论:所建立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基本上能够涵盖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常见的临床情况。

    作者:刘春涛;王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92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45.2±6.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9.7±5.8)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为(7.2±1.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8±2.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1.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众;吴亚乐;李骥;廖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后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管哑铃型肿瘤25例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经后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管哑铃型肿瘤的术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25例行经后路一期手术治疗的腰椎管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诊治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完全切除,均经手术证实确诊为腰椎管哑铃型肿瘤,其中神经鞘瘤20例,5例神经纤维瘤。手术时间1.5~4.5h,出血量80~350ml,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年,行MRI复查,腰椎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病例,基本都能生活自理。结论:经后路一期手术切除是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熊健;许永涛;佘远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所做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从其中选出80例进入研究,其中麻醉方式为全麻的患者进入单纯全麻组40例,麻醉方式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进入复合麻醉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h、4h、8h、12h和24h的疼痛程度评分,重度痛发生率及术后患者的24h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重度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1),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重度痛发生并减少镇痛药物用量。

    作者:高翔;陈彪;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80例CSF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出院时再次行SAS和SDS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CS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颖;马博聪;张红斌;赵明;杨春洁;高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稀释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可行性。方法:将72例TIA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250ml静滴,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2次/d,连用10d;对照组按医嘱常规治疗。治疗10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化验指标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稀释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更有利于阻止TIA患者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而且安全、可靠。

    作者:崔守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完全依从与部分及不依从患者相关指标上的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4例患者完全依从44.77%,部分及不依从55.23%;单因素检验9个研究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年龄大、初中以下文化、经济收入低、缺乏疾病知识、病情重、慢性患者、药物种类多、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自费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依从性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缺乏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收入少(OR分别为3.40、3.23、2.97、2.6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对文化程度低患者反复讲述加强家庭支持、实施健康教育、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及药物剂型、根据患者实际经济状况选择具有成本/效果比值高药物以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范文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导致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导致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开展血流感染预防提供可靠地相关资料。方法:362例外周静脉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数据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能引起患者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血流性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置管时间、外周血象、穿刺次数、化疗的次数以及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等6种情况在有无血流感染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外周血象、化疗次数、穿刺次数、管置时间、糖尿病是PICC置管引起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本项研究认为导管PICC置管导致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临床患者的年龄、化疗次数、外周血象、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和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疾病,临床应加强以上因素的预防,从而降低导管PICC置管患者的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王春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和腹部X射线平片在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对于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的实用价值进行分析,以便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选取收入我院的120例患有急性肠梗阻的儿童,均在进行手术前行超声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超声的确诊率为97%,腹部X线平片的确诊率为85%,腹部X线平片检查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超声对于儿童急性肠梗阻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的确诊率。结论:传统腹部平片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而超声确诊儿童急性肠梗阻的正确率接近于100%,与X线等其他检查相比超声对于梗阻的原因诊断准确性也极高,是否发生绞窄性肠梗阻超声检查比X线平片显示更有价值。

    作者:方慧;刘国伟;徐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对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西药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硫酸吗啡,治疗组口服华蟾素胶囊,对比两组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生活质量以及KPS和NR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西药组为8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1.4±4.7) min,西药组为(29.6±5.61)min,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相比,治疗组体重增加率为87.9%,高于西药组60.0%(P<0.05)。两组KPS评分和NR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对癌性疼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不良反应低。

    作者:杨新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46例临床急救观察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46例临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46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液体复苏方法分为A组(常规快速液体复苏组)23例和B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3例,将两组患者中不同休克程度者的治愈率、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24h输血量及治疗前后的血乳酸、凝血指标、血细胞比容进行比较。结果:B组不同休克程度患者的治愈率高于A组,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均低于A组,24h输血量小于A组,治疗后4h的血乳酸、凝血指标、血细胞比容均优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谭志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食管癌细胞中CHK2-T68蛋白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RNA干扰53BP1、MDC1蛋白表达对体外食管癌Eca109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HK2-T6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Eca109细胞、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的低表达53BP1或MDC1的稳定转染Eca109细胞、及空质粒转染Eca109细胞分别接种至六孔板内,待细胞贴壁生长后,给予5Gy γ射线照射,照射后0~12h收集细胞。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细胞在照射后各时间点CHK2-T68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上述4组细胞CHK2-T68蛋白的表达在照射后1h内上升,之后逐渐下降,至照射后12h降至基础水平。空质粒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3BP1或MDC1转染组CHK2-T68蛋白的阳性表达细胞数下降较为明显(P<0.05),但是两组的变化趋势同正常组,53BP1转染组CHK2-T68蛋白的表达峰值低于MDC1转染组(P<0.05)。结论:低表达53BP1或MDC1,使照射后体外食管癌Eca109细胞中CHK2-T68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作者:杨洁;祝淑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胸片和临床症状肺结核筛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胸片和临床症状对肺TB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对象经症状问卷筛查、胸片(CXR)、和(或)痰涂片或培养。结果:存在CXR异常者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73%。症状筛查结合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32%。涂片显微镜检查未能增加可疑病人,联合症状和CXR筛查敏感性达100%,特异性达65%。结论:仅用CXR筛查即呈现较单纯症状筛查高的准确度,联合CXR和症状筛查有高的敏感性。

    作者:张延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89例

    目的:通过改正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方法,尽量地扩大咽腔,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以提高因咽腔阻塞造成的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适当标准选择适合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患者为对象,并随机分为A、B二组,A组为实验组,行新改正的UPPP术;B组为对照组,行普通的H-UPPP术。再比较两组之间手术前后咽腔截面积的改变情况以及远期疗效,以观察改良手术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左右径:术前为(1.63±0.41)cm,术后为(3.09±0.15)cm,远期为(2.98±0.33)cm;前后径:术前为(0.72±0.2)cm,术后为(1.71±0.16)cm,远期为(1.58±0.25)cm;对照组左右径为:术前为(1.69±0.37)cm,术后为(3.02±0.2)cm,远期为(2.71±0.4)cm;前后径:术前为(0.69±0.24)cm,术后为(1.49±0.18)cm,远期为(1.12±0.15)cm。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结果相差非常显著。远期有效率:A组为94%,B组为87.5%,A组优于B组,但经卡方检验,χ2=1.09,P>0.05,相差不显著。结论:新改正的UPPP术式,在改善咽腔截面积方面优于传统的H-UPPP术式,尤其是改变竖径方面更加明显;对OSAHS远期疗效上也稍优于传统的H-UPPP术。

    作者:陈德禄;胡志强;黄洁;范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胃肠道肿瘤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胃肠减压量和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长抑素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帮助腹腔炎症消退,促进胃肠动力恢复。

    作者:刘凯东;张乐;白月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丹参酮ⅡA治疗ACS患者预后影响研究启动

    一项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近20家医院共同参与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影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个关于植物来源单体化药注射剂用于ACS患者PCI治疗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预处理对ACS患者围PCI治疗期心肌损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的影响等。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中医中药治疗AMI的临床实践中尚存问题,有关AMI的中医临床研究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等多重因素令中医治疗措施难以进入有关现代AMI诊疗指南,因此加强中医药的基础及理论研究、明确药理作用,才能提高中药治疗效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抗炎、调脂、清除自由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按照循证医学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要求,这项研究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提供循证依据,为从事心血管病的医务人员提供更规范的治疗策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在冠心病(CHD)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05例CHD患者行DCG监测,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同时观察心肌缺血阀值(MIT)及变异性(IV)。结果:105例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63.8%(67/105),ST段缺血性改变902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36.2%(38/105),ST段缺血性改变282阵次,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作持续时间与ST段压低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白天发作阵次高于夜间,但发作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及MIT变异性(IV)则低于夜间,不同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G监测能显著提高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作者:吴超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药物疗效的比较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STE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STE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为81.6%、69.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sk血管再通率高,是治疗ASTEMI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作者:王忠明;马艳艳;姜嫱芝;王淑萍;王东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