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新波

关键词:华蟾素, 癌性疼痛,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对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西药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硫酸吗啡,治疗组口服华蟾素胶囊,对比两组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生活质量以及KPS和NR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西药组为8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1.4±4.7) min,西药组为(29.6±5.61)min,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相比,治疗组体重增加率为87.9%,高于西药组60.0%(P<0.05)。两组KPS评分和NR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对癌性疼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不良反应低。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抑郁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240例T2DM患者经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分为血管病变组与血管非病变组,血管病变组142例,男性76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59.70±11.12)岁,病程4~12年,平均9年。血管非病变组98例,男性5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1.48±12.53)岁,病程0.9~10年,平均4年。比较血管病变组与血管非病变组抑郁症发生率;同时按抑郁症分为糖尿病(DM)抑郁症组和DM非抑郁症组, DM抑郁症组76例,男性4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8.48±11.53)岁,病程3~12年,平均8年。DM非抑郁症组164例,男性92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52.70±10.12)岁,病程0.9~11年,平均5年。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DM下肢血管病变组抑郁症患者55例,发生率38.7%;非血管病变组抑郁症患者21例,发生率21.4%;血管病变组抑郁症发生率较非病变组显著增高(P<0.05);DM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5例,发生率72.4%;DM非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7例,发生率53.0%;DM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与DM非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与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许金秀;耿凤芹;王光亚;付冬霞;苏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FDA部署2014年药品监管重点任务

    2月27~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了2014年药品监管重点任务。CFDA张勇局长出席会议并从七个方面对进一步做好药品监管工作强调了明确要求:(1)要充分认识药品监管工作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维护药品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2)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聚焦重点难点化解风险隐患。(3)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稳步构建保障药品安全的长效机制。(4)要清醒认识药品监管工作的复杂性,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药品监管队伍。(5)要正确理解监管和服务的关系,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6)要主动适应药品监管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能力。(7)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吴浈副局长提出5点明确要求:(1)各地要按照总局部署的重点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继续围绕非法中药提取物、化工原料生产药品制剂、非法包材和辅料、网上违法售药、中药材市场等突出问题,开展打击整治工作。(2)在监管工作中,要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信心,要积极主动,敢于出击、敢于坚持、敢于担当。(3)要针对本地区特点,明确工作重点,不放过任何案件线索,紧抓不放、一查到底、坚决查实、处理到位。(4)要抓住《药品管理法》修订契机,针对药品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度缺陷,着力开展药品监管制度研究,积极主动地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5)要加大宣传力度,坚决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舆论引导,逐步占领社会舆论阵地,树立全系统监管为民,科学、公正、权威的形象。

    作者:黄宏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效果的观察与成本探析

    目的:观察和探析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手术室使用后的2938件眼科器械的处理方式,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使用后的3473件眼科器械的处理情况,设为观察组。两组器械的类型、使用情况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优化摆放后进行清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清洗方式。结果:观察组的合格率为97.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经五倍放大镜检测,观察组的合格率为95.33%,对照组为81.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损耗率为0.24%,对照组的则为0.5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摆放后大大提升了对眼科器械的保护程度,又不影响清洗效率,进而有效控制医疗成本。故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效果具有积极的价值。

    作者:王爱民;郑筱芳;肖思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血必净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热治疗中血必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我院诊断为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130例,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芬必得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血必净注射液静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治疗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20例,治疗有效率为69.2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38%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8%,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热治疗中,血必净临床治疗疗效确切、显著,不良反应少,退热效果稳定。

    作者:钱美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81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临床分析和治疗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共81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62例,无临床症状19例。进行手术治疗后,总体恢复良好。结论:早期发现、治疗,能够避免子宫肌瘤增大而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砚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到2012年9月在我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4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46例患者在手术后下床时间为5~18d,平均为(6.2±1.4)d;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31d,平均为(19.3±3.5)d;患者出院随访6~12个月,其优良率为97.8%。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置换术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显著的提高。

    作者:卜波;陈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母婴床分开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作为评定产妇抑郁程度的工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非别是(31.7±3.3)分、(32.2±3.9)分、(11.1±1.1)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及入院时的评分(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更适应现在产妇的需求,能有效减少产妇焦虑抑郁情况发生,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服务的综合素质。

    作者:徐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胸片和临床症状肺结核筛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胸片和临床症状对肺TB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对象经症状问卷筛查、胸片(CXR)、和(或)痰涂片或培养。结果:存在CXR异常者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73%。症状筛查结合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32%。涂片显微镜检查未能增加可疑病人,联合症状和CXR筛查敏感性达100%,特异性达65%。结论:仅用CXR筛查即呈现较单纯症状筛查高的准确度,联合CXR和症状筛查有高的敏感性。

    作者:张延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药物疗效的比较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STE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STE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为81.6%、69.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sk血管再通率高,是治疗ASTEMI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作者:王忠明;马艳艳;姜嫱芝;王淑萍;王东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免费修复低保老年人全口义齿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免费修复低保老年人全口义齿的修复方法和修复效果,为改进全口义齿修复提供借鉴。方法:对58例低保老年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做法和临床实际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全口义齿修复成功53例,占91.4%,5例失败,占8.6%。结论:对无牙低保老年人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合理调整患者就医焦虑情绪,指导患者积极配合。

    作者:杨柳;王力敏;李玉增;干春凤;沈银环;刘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确诊的通过手术治疗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1.7%,开腹组总有效率77.8%,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手术后排气时间、术中患者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很多特点,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跃涛;谷丽新;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莲芪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莲芪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组加服莲芪胶囊,对照组加服平消胶囊。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KPS积分、CD4+、CD4+/CD8+比值、NK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莲芪胶囊能增强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白燕;温俊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80例CSF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出院时再次行SAS和SDS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CS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颖;马博聪;张红斌;赵明;杨春洁;高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烧伤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2月本院烧伤科132例烧伤患儿,按烧伤程度分为轻度烧伤组、中度烧伤组和重度烧伤三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的43例正常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和对照组相比。然后动态检测三组患儿血浆内毒素水平,探索变化规律。结果:入院时检测血浆内毒素,轻度和中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检测中,入院8h时,中、重度组和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和中度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内毒素水平上升,第四天达到高峰,14天左右轻、中度恢复正常,重度稍高于正常值。结论:小儿烧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烧伤程度成正比。

    作者:陶宏军;汪洋;肖前华;廖燕来;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联合复方α酮酸片(开同)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我院肾病科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尿毒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实验组应用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蛋白质饮食,于治疗前、1月、3月后检测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激素(iPTH)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1、3月P3-分别为(1.87±0.13) mmol/L、(1.76±0.12)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30±0.09)mmol/L、(2.29±0.11) mmol/L;iPTH治疗1月、3月检测为(316.2±91.3) pg/ml、(145.3±87.7)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0.3±83.8) pg/ml、(376.5±87.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可以有效降低血磷,纠正低钙血症,改善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

    作者:王松;王琴;姜丹;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出血(ICH)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急性ICH患者329例,根据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为65例和264例,采用回归模型研究急性IC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脑疝(χ2=62.753,P=0.001)、入院时的GCS评分<8分(χ2=46.569,P=0.001)、入院时意识状态差(χ2=74.241,P=0.001)、入院心电图异常(χ2=6.223,P=0.013)、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χ2=34.391,P=0.001)是急性ICH预后影响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脑疝(OR=3.692,95%CI:1.691~7.953)、入院时的GCS评分<8分(OR=2.586,95%CI:1.583~6.438)、入院时意识状态差(OR=4.218,95%CI:1.853~8.337)、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OR=1.984,95%CI:1.297~5.290)是急性ICH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脑疝、入院GCS评分<8分入院患者意识差、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ICH患者进行重点关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敖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关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期选择12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排痰不畅及误吸、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激素和抗生素长期使用、营养不良和患有肺部原发病均为引起神经外科NCU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各项有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NCU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慧;吴琼娅;黄琴;向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和腹部X射线平片在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对于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的实用价值进行分析,以便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选取收入我院的120例患有急性肠梗阻的儿童,均在进行手术前行超声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超声的确诊率为97%,腹部X线平片的确诊率为85%,腹部X线平片检查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超声对于儿童急性肠梗阻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的确诊率。结论:传统腹部平片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而超声确诊儿童急性肠梗阻的正确率接近于100%,与X线等其他检查相比超声对于梗阻的原因诊断准确性也极高,是否发生绞窄性肠梗阻超声检查比X线平片显示更有价值。

    作者:方慧;刘国伟;徐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丹参酮ⅡA治疗ACS患者预后影响研究启动

    一项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近20家医院共同参与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影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个关于植物来源单体化药注射剂用于ACS患者PCI治疗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预处理对ACS患者围PCI治疗期心肌损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的影响等。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中医中药治疗AMI的临床实践中尚存问题,有关AMI的中医临床研究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等多重因素令中医治疗措施难以进入有关现代AMI诊疗指南,因此加强中医药的基础及理论研究、明确药理作用,才能提高中药治疗效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抗炎、调脂、清除自由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按照循证医学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要求,这项研究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提供循证依据,为从事心血管病的医务人员提供更规范的治疗策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46例临床急救观察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46例临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46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液体复苏方法分为A组(常规快速液体复苏组)23例和B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3例,将两组患者中不同休克程度者的治愈率、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24h输血量及治疗前后的血乳酸、凝血指标、血细胞比容进行比较。结果:B组不同休克程度患者的治愈率高于A组,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均低于A组,24h输血量小于A组,治疗后4h的血乳酸、凝血指标、血细胞比容均优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谭志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