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砚馨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确诊的通过手术治疗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1.7%,开腹组总有效率77.8%,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手术后排气时间、术中患者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很多特点,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跃涛;谷丽新;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和佳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择期进行上肢手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I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II组给予0.5%罗哌卡因,对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苏鹏涛;杨华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方法:108例HF患者,男65例,女43例,年龄41~85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在65%~90%者,遵医嘱给予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精心护理,护理方式包括: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指导和观察、上机前的解释沟通和告知、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结果:108例HF患者经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3~9d,平均(7.2±2.7)d,好转脱机99例,3例死于心律失常(室颤),4例病情加重,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好转,2例死于多个脏器衰竭,主要并发症是胃肠胀气和排痰不畅。结论:重度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应用时要注意原发病的有效控制,监测电解质;对患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障此项治疗顺利进行的的关键。
作者:郑宝玲;吴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研究经后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管哑铃型肿瘤的术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25例行经后路一期手术治疗的腰椎管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诊治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完全切除,均经手术证实确诊为腰椎管哑铃型肿瘤,其中神经鞘瘤20例,5例神经纤维瘤。手术时间1.5~4.5h,出血量80~350ml,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年,行MRI复查,腰椎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病例,基本都能生活自理。结论:经后路一期手术切除是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熊健;许永涛;佘远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确诊为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一周为一个疗程。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如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心率(HR)、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率及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组病患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病患在WBC、HR、PLT及病死率方面与对照组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严重烧伤后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病患而言,采用常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国春;勇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活血及利水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AQP4和PAR-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组和利水组,每组40只,采用免疫组法测定AQP4和PAR-1蛋白表达。结果:APQ4和PAR-1表达假手术组较低,模型组表达1d明显提高,3d为高点,5d仍具有较高水平;活血组和利水组大鼠各时间点PAR-1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4和PAR-1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性正相关性。结论:活血及利水中药能改善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水肿。
作者:曾侠林;艾华;张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我院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75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接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接受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用药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发现,B组患者TG、TC等指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现,B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基础上逆转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对减少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俊沛;黄剑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一项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近20家医院共同参与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影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个关于植物来源单体化药注射剂用于ACS患者PCI治疗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预处理对ACS患者围PCI治疗期心肌损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的影响等。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中医中药治疗AMI的临床实践中尚存问题,有关AMI的中医临床研究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等多重因素令中医治疗措施难以进入有关现代AMI诊疗指南,因此加强中医药的基础及理论研究、明确药理作用,才能提高中药治疗效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抗炎、调脂、清除自由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按照循证医学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要求,这项研究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提供循证依据,为从事心血管病的医务人员提供更规范的治疗策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建立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临床决策流程方案的方法。方法:以现有的胆囊结石治疗的诊疗规范、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为依据,针对特定临床决策问题“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筛选决策条件、行动(治疗方案),提取决策规则,建立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结果:共筛选出7项决策条件和7种治疗方法,建立了包含19组规则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结论:所建立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基本上能够涵盖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常见的临床情况。
作者:刘春涛;王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10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联合安体舒通治疗20天,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所有疗程。结论: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广湛;李月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完全依从与部分及不依从患者相关指标上的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4例患者完全依从44.77%,部分及不依从55.23%;单因素检验9个研究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年龄大、初中以下文化、经济收入低、缺乏疾病知识、病情重、慢性患者、药物种类多、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自费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依从性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缺乏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收入少(OR分别为3.40、3.23、2.97、2.6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对文化程度低患者反复讲述加强家庭支持、实施健康教育、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及药物剂型、根据患者实际经济状况选择具有成本/效果比值高药物以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范文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痰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情况,将科学合理的依据提供给诊断、治疗临床疾病和运用抗菌药物方面,从而促进临床疗效的显著提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的痰夜标本的痰夜培养和耐药结果资料。结果:老年人痰液细菌培养结果表明,耐药率高的为铜绿假单胞杆菌,其次为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在痰液耐药性方面,耐药率高的为青霉素类,其次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结论:临床有效检测致病菌的耐药性并将其向临床医务工作人员通报有利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对临床用药进行有效的指导。
作者:杨安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改良后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在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2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的疗效以及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各项指标。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80%,手术时间为(54.5±6.3)h,住院时间为(7.2±1.2)d,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33.4±4.4)ml;改良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96%,手术时间为(54.5±6.3)h,住院时间为(6.1±0.9)d,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25.6±1.3)ml;改良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常规组要好,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手术以及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王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后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与联合放化疗的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在患者的心律和动态心电图异常率方面比较,联合放化疗组、化疗组心律增加和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同时联合放化疗组心律增加和心电图异常率均化疗组比较,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是对患者心脏检测可靠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治疗的科学性。
作者:兰翠娟;何翠玲;郑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探析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手术室使用后的2938件眼科器械的处理方式,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使用后的3473件眼科器械的处理情况,设为观察组。两组器械的类型、使用情况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优化摆放后进行清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清洗方式。结果:观察组的合格率为97.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经五倍放大镜检测,观察组的合格率为95.33%,对照组为81.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损耗率为0.24%,对照组的则为0.5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摆放后大大提升了对眼科器械的保护程度,又不影响清洗效率,进而有效控制医疗成本。故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效果具有积极的价值。
作者:王爱民;郑筱芳;肖思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240例T2DM患者经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分为血管病变组与血管非病变组,血管病变组142例,男性76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59.70±11.12)岁,病程4~12年,平均9年。血管非病变组98例,男性5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1.48±12.53)岁,病程0.9~10年,平均4年。比较血管病变组与血管非病变组抑郁症发生率;同时按抑郁症分为糖尿病(DM)抑郁症组和DM非抑郁症组, DM抑郁症组76例,男性4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8.48±11.53)岁,病程3~12年,平均8年。DM非抑郁症组164例,男性92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52.70±10.12)岁,病程0.9~11年,平均5年。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DM下肢血管病变组抑郁症患者55例,发生率38.7%;非血管病变组抑郁症患者21例,发生率21.4%;血管病变组抑郁症发生率较非病变组显著增高(P<0.05);DM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5例,发生率72.4%;DM非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7例,发生率53.0%;DM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与DM非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与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许金秀;耿凤芹;王光亚;付冬霞;苏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92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45.2±6.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9.7±5.8)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为(7.2±1.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8±2.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1.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众;吴亚乐;李骥;廖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在职医护视频显示终端(VDT)视疲劳的现状。方法:对某医院在职医护人员发放VDT视疲劳调查问卷,收集个人资料、屈光状态、VDT使用时间、VDT使用类型、眼部症状及缓解方式等信息。结果:在职医护人员VDT视疲劳的发病率达52.3%,视疲劳组在21~50岁、有屈光不正、每天使用VDT的时间总和在5h以上、每次连续使用时间在3h以上方面的人数均多于非视疲劳组,而两组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另外,电脑和手机是经常被使用的VDT类型,眼部症状以视物模糊、眼皮沉重感、眼痛居多,闭目休息为主要缓解方式。结论:有过半的在职医护人员被VDT视疲劳所困扰,需引起医护人员自身与医院管理层面的高度重视。
作者:金茹娜;吴丹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多吉美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以来转移性肾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吉美治疗,实验组给予白细胞介素-2联合多吉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19.0%(8/42),完全缓解率为16.7%(7/42);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33.3%(14/42),完全缓解率为26.2%(11/42)。实验组有效率和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药联合应用没有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发生,但两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依旧存在。结论:多吉美联合白细胞介素-2能够提高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减少,治疗过程应注意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防,以提高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任;赵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4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增敏组(放射治疗+CMNa)20例,对照组(单纯放疗)20例,两组放射治疗方法和剂量相同。对照组病例进行常规放疗治疗,增敏组采取常规放疗同时使用CMNa。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增敏组治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的完全消退率(CR率)或部分消退率(PR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增敏组鼻咽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达到CR和PR时所需要的放疗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MNa合并放疗治疗鼻咽癌有增敏作用,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陆小军;张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