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美芬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行腹腔镜手术时其主要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为HIV病毒感染者手术治疗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手术的16例胆囊疾病患者做研究对象,将其根据HIV阳性与否分为观察组8例,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诊为HIV感染阳性;对照组8例,HIV检测感染为阴性。两组患者采用择期手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于术前1d、术后3d、7d检测血常规、白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百分比情况。观察组采用bDNA方法检测HIV-RNA,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7天外周白细胞总数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CD4差异显著。观察组术后3天CD4值显著低于术前1天、术后7天,差异显著。对照组术前后CD4无显著差异。两组CD4/CD8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HIV感染阳性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其主要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可被短暂轻度抑制,对手术安全影响轻微,术前检测CD4可作为提高手术安全性的评估指标。
作者:邓建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对于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的实用价值进行分析,以便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选取收入我院的120例患有急性肠梗阻的儿童,均在进行手术前行超声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超声的确诊率为97%,腹部X线平片的确诊率为85%,腹部X线平片检查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超声对于儿童急性肠梗阻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的确诊率。结论:传统腹部平片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而超声确诊儿童急性肠梗阻的正确率接近于100%,与X线等其他检查相比超声对于梗阻的原因诊断准确性也极高,是否发生绞窄性肠梗阻超声检查比X线平片显示更有价值。
作者:方慧;刘国伟;徐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的手术指征、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为43例患者行全腹腔镜下保胆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更改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余39例均顺利行全腹腔镜下保胆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28个月,无复发,胆囊功能良好。结论:对部分胆囊功能良好、保胆意愿强烈的患者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安全、可行,既保全了有功能的脏器又符合现代微创理念。
作者:赵文鹏;朱开梅;丁晓煜;朱宗迅;李渊;于大山;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和佳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择期进行上肢手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I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II组给予0.5%罗哌卡因,对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苏鹏涛;杨华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在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96例慢性血管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0mg尼麦角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多普勒观察患者大脑中动脉(MCV)、椎动脉(AV)治疗前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并计算脉动指数(PI),评价尼麦角林对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多普勒观察治疗组患者MCV、VA治疗后Vp、VE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应用于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作者:黄淮;孙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其相关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之间收录的11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其体重分为观察1组(非肥胖)和观察2组(肥胖),并选取同期到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并按照其体重分为对照1组(非肥胖)和对照2组(肥胖),分别测定4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水平变化。结果:通过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测定分析,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比较无明显的差异,但是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水平与BMI、腰围、TC、LDL-C和总睾酮呈现正相关性,与HDL-C和M120-180呈现负相关性。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的高于正常人,并且含量与患者的BMI、腰围、TC、LDL-C和总睾酮呈现正相关性,而与HDL-C和M120-180呈现负相关性。
作者:郭媛;陈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方法:108例HF患者,男65例,女43例,年龄41~85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在65%~90%者,遵医嘱给予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精心护理,护理方式包括: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指导和观察、上机前的解释沟通和告知、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结果:108例HF患者经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3~9d,平均(7.2±2.7)d,好转脱机99例,3例死于心律失常(室颤),4例病情加重,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好转,2例死于多个脏器衰竭,主要并发症是胃肠胀气和排痰不畅。结论:重度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应用时要注意原发病的有效控制,监测电解质;对患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障此项治疗顺利进行的的关键。
作者:郑宝玲;吴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轻度:30例,中度:28例,重度:32例)和3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而轻、中度患者两种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是急性颅脑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胡晓敏;刘坤;谭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疏风润燥法治疗风燥犯肺证的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感冒后咳嗽患者,男55例,女30例,年龄20~70岁,病程3~8周,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25~70岁,采用口服强力枇杷露治疗,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0~65岁,服用美敏伪麻溶液,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05%;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中10例患者分别出现嗜睡、头晕、心悸、恶心等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无相应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风润燥法是治疗风燥犯肺证的感冒后咳嗽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晓荣;安化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胃肠道肿瘤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胃肠减压量和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长抑素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帮助腹腔炎症消退,促进胃肠动力恢复。
作者:刘凯东;张乐;白月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关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期选择12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排痰不畅及误吸、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激素和抗生素长期使用、营养不良和患有肺部原发病均为引起神经外科NCU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各项有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NCU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慧;吴琼娅;黄琴;向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脂疗效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降脂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脂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降脂效果显著,全面改善各项血脂指标。
作者:张光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慢性肾脏病(CKD)是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性疾病及继发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的肾脏病的临床统称,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据统计,目前美国约有8百万CKD患者[1],欧洲人群肾脏病的发病率则更高[2]。我国近10年也有相关研究,“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群中CKD患病率为10.83%[3]。CKD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近些年关于他汀类药在CKD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将对血脂异常的CKD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赵森;秦明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可吸收界面螺钉在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72例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术中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对照组采用金属钉,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1%,略高于对照组的8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界面螺钉在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功能状况,且安全性更佳。
作者:贾树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STE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STE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为81.6%、69.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sk血管再通率高,是治疗ASTEMI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作者:王忠明;马艳艳;姜嫱芝;王淑萍;王东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92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45.2±6.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9.7±5.8)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为(7.2±1.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8±2.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1.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众;吴亚乐;李骥;廖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我院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75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接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接受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用药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发现,B组患者TG、TC等指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现,B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基础上逆转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对减少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俊沛;黄剑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中和术后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8例术中配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Ⅱ组38例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残石率及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结石取净率与Ⅱ组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率。结果:Ⅰ组术后有3例患者残余结石,残石率为7.9%,Ⅱ组术后有5例患者残余结石,残石率为1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结石取净率为85.7%,Ⅱ组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率为5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或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降低残石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赵铁彦;赵华;樊晨;陈文斌;院存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漏的因素。方法:分析PD 136例病患术前、后与胰漏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D术后胰漏发生率为23.5%(32/136),因胰漏有关的死亡率为50%(2/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胰空肠吻合方式、手术时间、胰管内支架放置方式与胰漏的发生无关(P>0.05)。细胰管(直径<3mm)、术前DBIL(≥170μmol/L)、胰腺质软、胰头癌型病患和术前ALB (≥30g/L)与胰漏发生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LB(≥30g/L)、术前DBIL(≥170μmol/L)、细胰管(直径<3mm)、软质胰腺和胰头癌病患行PD术后容易发生胰漏(P<0.05或P<0.01)。结论:综合考虑病患的术前ALB、术前DBIL、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和胰头癌等指标,采用“个体化”的防治措施,可大限度降低胰漏的发生。
作者:张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颌骨骨折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颌骨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胡超;王建华;张纲;谭颖徽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