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疗效

赵铁彦;赵华;樊晨;陈文斌;院存珍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 肝胆管结石, 狭窄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中和术后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8例术中配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Ⅱ组38例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残石率及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结石取净率与Ⅱ组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率。结果:Ⅰ组术后有3例患者残余结石,残石率为7.9%,Ⅱ组术后有5例患者残余结石,残石率为1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结石取净率为85.7%,Ⅱ组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率为5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或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降低残石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多烯磷脂酰胆碱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致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在预防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护肝作用。方法:将乳腺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化疗首日开始每日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护肝,对照组30例单用化疗。观察比较化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化疗前两组ALT、TBI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治疗组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

    作者:苏渊金;邹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对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西药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硫酸吗啡,治疗组口服华蟾素胶囊,对比两组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生活质量以及KPS和NR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西药组为8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1.4±4.7) min,西药组为(29.6±5.61)min,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相比,治疗组体重增加率为87.9%,高于西药组60.0%(P<0.05)。两组KPS评分和NR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对癌性疼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不良反应低。

    作者:杨新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脊柱外伤结核手术前后入路选择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脊柱外伤结核手术前后入路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外伤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患者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路内固定组和后路内固定组,每组各50例。前路内固定组经前路进行病灶清除,并行植骨融合术和前路钉棒或钉板内固定术;后路内固定组行经前路进行病灶清除,并行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行椎弓根后外侧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植骨融合时间和矫形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畸形矫正率、植融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治疗脊柱外伤结核安全有效,内固定的前后入路应综合患者病变部位、术前Cobb角、患者体质等具体情况选择。

    作者:郝应文;蔡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颅脑外伤并发呼吸功能不全中的救治效果

    目的: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颅脑外伤并发呼吸功能不全中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80例颅脑外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选择SIMV、A/C或PSV通气模式,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80例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平均(2.01±0.28)min;操作中无骨折、鼻窦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留管平均(8.45±3.45)d;发生肺部继发感染5例,声音嘶哑10例,鼻出血9例,导管不全阻5例,意外拔管4例;72例存活出院,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90.00%。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抢救颅脑外伤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简便、迅速、创伤小、可反复应用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贡换龙;陆茸;马莹;尹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胸片和临床症状肺结核筛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胸片和临床症状对肺TB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对象经症状问卷筛查、胸片(CXR)、和(或)痰涂片或培养。结果:存在CXR异常者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73%。症状筛查结合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32%。涂片显微镜检查未能增加可疑病人,联合症状和CXR筛查敏感性达100%,特异性达65%。结论:仅用CXR筛查即呈现较单纯症状筛查高的准确度,联合CXR和症状筛查有高的敏感性。

    作者:张延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免费修复低保老年人全口义齿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免费修复低保老年人全口义齿的修复方法和修复效果,为改进全口义齿修复提供借鉴。方法:对58例低保老年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做法和临床实际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全口义齿修复成功53例,占91.4%,5例失败,占8.6%。结论:对无牙低保老年人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合理调整患者就医焦虑情绪,指导患者积极配合。

    作者:杨柳;王力敏;李玉增;干春凤;沈银环;刘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目的:研究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分为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检测HPV阳性例数、含量及HPV阳性患者中HPV DNA亚型的构成情况。结果:HPV阳性例数和含量均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HPV阳性患者中HPV-DNA-16阳性率80.68%、HPV-DNA-18阳性率71.59%。结论:高危HPV DNA类型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爱红;周霞平;周凤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达克宁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复发率、和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情况。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的总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38.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带增多、黏膜充血、疼痛、涂片结果阳性等临床体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体征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也较高,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用药提供了指导。

    作者:雷钟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行剖宫产手术的的760例产妇中30例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本院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出血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造成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剖宫产手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切口裂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对于存在宫缩乏力或胎盘因素的患者提前做好预防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在治疗产后出血症中,可采取压迫止血、B-Lynch缝合术等治疗措施,必要时可进行子宫切除手术,以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刘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疗效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中和术后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8例术中配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Ⅱ组38例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残石率及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结石取净率与Ⅱ组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率。结果:Ⅰ组术后有3例患者残余结石,残石率为7.9%,Ⅱ组术后有5例患者残余结石,残石率为1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结石取净率为85.7%,Ⅱ组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率为5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或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降低残石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赵铁彦;赵华;樊晨;陈文斌;院存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80例CSF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出院时再次行SAS和SDS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CS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颖;马博聪;张红斌;赵明;杨春洁;高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烧伤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2月本院烧伤科132例烧伤患儿,按烧伤程度分为轻度烧伤组、中度烧伤组和重度烧伤三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的43例正常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和对照组相比。然后动态检测三组患儿血浆内毒素水平,探索变化规律。结果:入院时检测血浆内毒素,轻度和中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检测中,入院8h时,中、重度组和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和中度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内毒素水平上升,第四天达到高峰,14天左右轻、中度恢复正常,重度稍高于正常值。结论:小儿烧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烧伤程度成正比。

    作者:陶宏军;汪洋;肖前华;廖燕来;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药物疗效的比较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STE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STE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为81.6%、69.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sk血管再通率高,是治疗ASTEMI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作者:王忠明;马艳艳;姜嫱芝;王淑萍;王东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应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6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E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麻醉效果、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发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恶心、呕吐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寒颤、低血压、头痛、辅助用药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优秀率83.3%显著优于对照组60.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CSEA在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安全性方面优于EA。

    作者:张建林;孟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在妊娠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在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住院治疗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资料,从中选取4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解痉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每10分钟调整药物剂量,以快速控制血压至140~150/90~100mmHg,每5小时监测一次孕妇的心脏指数及外周阻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脐血流、24h尿蛋白及外周阻力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心脏指数得到提升,较治疗前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孕妇治疗后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基本无明显差异。结论:拉贝洛尔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蓝明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和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严重粉碎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了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和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严重粉碎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严重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及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2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发现,患者骨折均达到愈合标准,且无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现象。膝关节HSS评分手术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达到了90%,效果显著。结论: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大大的改善了骨折端的血运情况,同时还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让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能尽早的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骨质愈合,临床效果更加确实、可靠。

    作者:廖腾;王众;王益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38颗隐裂、劈裂牙保存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隐裂、劈裂牙保存治疗的方法。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门诊的磨牙横隐裂、纵隐裂,斜行劈裂38例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40~60岁,共38颗隐裂、劈裂牙,劈裂线可累及髓腔,髓底未分裂,部分累及根上3mm未根折,牙髓治疗采用局部麻醉下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再做全冠修复,治疗4周以上;隐裂牙直接进行冠部修复。结果:38例隐裂、劈裂牙患者的38颗牙经修复治疗和1~3年定期复诊及随访显示,1年有效病例(成功与有效)35例,有效率92.1%;2年有效病例33例,有效率86.8%;3年有效病例30例,有效率78.9%。有7例失败。结论:选择正确适应证和方法,对隐裂、劈裂牙采用牙髓治疗,根管填充治疗和全冠修复的保存治疗,疗效可靠。

    作者:毛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肾脏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干预

    慢性肾脏病(CKD)是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性疾病及继发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的肾脏病的临床统称,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据统计,目前美国约有8百万CKD患者[1],欧洲人群肾脏病的发病率则更高[2]。我国近10年也有相关研究,“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群中CKD患病率为10.83%[3]。CKD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近些年关于他汀类药在CKD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将对血脂异常的CKD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赵森;秦明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严重交通事故致外伤性肝破裂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交通事故致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严重交通事故致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措施,分析治愈情况。结果:临床特点:①闭合性肝损伤比例82.56%明显高于开放性损伤比例17.44%,差异显著(P<0.05);②伴发伤中肋骨骨折、胰腺及脾脏受损比例高于其他损伤部位;③AAST分类中,76.53%的患者属于Ⅰ级、Ⅱ级,其中Ⅰ级损伤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级别,差异显著(P<0.05)。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82例痊愈,治愈率95.35%,术后6例(6.98%)发生血肿、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交通事故伤者外伤性肝破裂要及时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作者:许喜崇;赵象文;张建东;赖智权;许宇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三种不同牙体材料治疗老年人楔状缺损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对银汞合金、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体Dyract治疗老年人楔状缺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牙科的65例老年楔状缺损患者共计430颗患牙,分别使用银汞合金、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体Dyract进行修复,6个月及12个月后进行随访和复查,使用改良型USPHS评价体系对楔状缺损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修复失败的原因。结果:修复后6个月,三组患者的成功率有显著的差异(χ2=13.323,P=0.001),但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χ2=0.360,P=0.548);12个月后再进行随访发现,三组患者的成功率仍有显著的差异(χ2=18.814,P<0.001),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χ2=5.202,P=0.023);三组患者固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χ2=30.795,P<0.001),但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差异不明显(χ2=0.005,P=0.942);边缘密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82.142,P<0.001),而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差异不显著(χ2=2.225,P=0.329);边缘着色方面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39.799,P<0.001),而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的边缘着色问题也明显高于复合体Dyract组(χ2=9.728,P=0.008);表面形态缺损方面三组则并无明显的差异(χ2=4.867,P=0.301);结论:复合体Dyract是修复老年人楔状缺损的较理想材料。

    作者:程汇;王红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