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因素分析

张彤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漏, 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漏的因素。方法:分析PD 136例病患术前、后与胰漏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D术后胰漏发生率为23.5%(32/136),因胰漏有关的死亡率为50%(2/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胰空肠吻合方式、手术时间、胰管内支架放置方式与胰漏的发生无关(P>0.05)。细胰管(直径<3mm)、术前DBIL(≥170μmol/L)、胰腺质软、胰头癌型病患和术前ALB (≥30g/L)与胰漏发生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LB(≥30g/L)、术前DBIL(≥170μmol/L)、细胰管(直径<3mm)、软质胰腺和胰头癌病患行PD术后容易发生胰漏(P<0.05或P<0.01)。结论:综合考虑病患的术前ALB、术前DBIL、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和胰头癌等指标,采用“个体化”的防治措施,可大限度降低胰漏的发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89例

    目的:通过改正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方法,尽量地扩大咽腔,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以提高因咽腔阻塞造成的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适当标准选择适合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患者为对象,并随机分为A、B二组,A组为实验组,行新改正的UPPP术;B组为对照组,行普通的H-UPPP术。再比较两组之间手术前后咽腔截面积的改变情况以及远期疗效,以观察改良手术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左右径:术前为(1.63±0.41)cm,术后为(3.09±0.15)cm,远期为(2.98±0.33)cm;前后径:术前为(0.72±0.2)cm,术后为(1.71±0.16)cm,远期为(1.58±0.25)cm;对照组左右径为:术前为(1.69±0.37)cm,术后为(3.02±0.2)cm,远期为(2.71±0.4)cm;前后径:术前为(0.69±0.24)cm,术后为(1.49±0.18)cm,远期为(1.12±0.15)cm。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结果相差非常显著。远期有效率:A组为94%,B组为87.5%,A组优于B组,但经卡方检验,χ2=1.09,P>0.05,相差不显著。结论:新改正的UPPP术式,在改善咽腔截面积方面优于传统的H-UPPP术式,尤其是改变竖径方面更加明显;对OSAHS远期疗效上也稍优于传统的H-UPPP术。

    作者:陈德禄;胡志强;黄洁;范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药物疗效的比较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STE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STE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为81.6%、69.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sk血管再通率高,是治疗ASTEMI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作者:王忠明;马艳艳;姜嫱芝;王淑萍;王东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MR与CT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MR与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MR与CT在该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研究表明,采用MR与CT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MR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采用MR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且相比较CT技术而言,优势对比明显。

    作者:桂凯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达克宁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复发率、和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情况。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的总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38.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带增多、黏膜充血、疼痛、涂片结果阳性等临床体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体征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也较高,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用药提供了指导。

    作者:雷钟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抑郁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240例T2DM患者经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分为血管病变组与血管非病变组,血管病变组142例,男性76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59.70±11.12)岁,病程4~12年,平均9年。血管非病变组98例,男性5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1.48±12.53)岁,病程0.9~10年,平均4年。比较血管病变组与血管非病变组抑郁症发生率;同时按抑郁症分为糖尿病(DM)抑郁症组和DM非抑郁症组, DM抑郁症组76例,男性4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8.48±11.53)岁,病程3~12年,平均8年。DM非抑郁症组164例,男性92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52.70±10.12)岁,病程0.9~11年,平均5年。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DM下肢血管病变组抑郁症患者55例,发生率38.7%;非血管病变组抑郁症患者21例,发生率21.4%;血管病变组抑郁症发生率较非病变组显著增高(P<0.05);DM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5例,发生率72.4%;DM非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7例,发生率53.0%;DM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与DM非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与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许金秀;耿凤芹;王光亚;付冬霞;苏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尼麦角林在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在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96例慢性血管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0mg尼麦角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多普勒观察患者大脑中动脉(MCV)、椎动脉(AV)治疗前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并计算脉动指数(PI),评价尼麦角林对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多普勒观察治疗组患者MCV、VA治疗后Vp、VE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应用于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作者:黄淮;孙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我科就诊的糖尿病足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并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加强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采用除常规治疗方案,尚联合中药口服及中药外治。通过两组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症状评分及踝肱血压指数(ABI)来评估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愈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分级均有好转,观察组好转更明显,其0级占58.33%,1级占33.33%,比较对照组治疗情况,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BI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其间ABI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案能良好改善患者糖尿病足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足病疼痛、发凉和麻木等症状,改善了ABI值,从而促进了糖尿病足的治疗、改善了其预后。

    作者:陈利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学英语教学中师资分析及学生现状的初步探讨

    随着医学迅猛进步的发展,医学文献、国际医学会议、医学书籍以及交流学者访问已成为跟进医学进展的主要途径。而医学的国际交流语言主要是英语,这成为当代的医学生了解医学前沿进展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及应用医学英语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分为大学本科医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是一种学术英语,不同于普通英语,虽然课堂教学的原则是相通的,但是,其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还是存在诸多不同,不能简单将普通英语教学法应用到医学英语教学中。既往的医学英语教师的经历显示,医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1~3]。

    作者:王吉云;马志敏;李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方法:108例HF患者,男65例,女43例,年龄41~85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在65%~90%者,遵医嘱给予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精心护理,护理方式包括: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指导和观察、上机前的解释沟通和告知、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结果:108例HF患者经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3~9d,平均(7.2±2.7)d,好转脱机99例,3例死于心律失常(室颤),4例病情加重,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好转,2例死于多个脏器衰竭,主要并发症是胃肠胀气和排痰不畅。结论:重度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应用时要注意原发病的有效控制,监测电解质;对患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障此项治疗顺利进行的的关键。

    作者:郑宝玲;吴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确诊的通过手术治疗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1.7%,开腹组总有效率77.8%,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手术后排气时间、术中患者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很多特点,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跃涛;谷丽新;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所做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从其中选出80例进入研究,其中麻醉方式为全麻的患者进入单纯全麻组40例,麻醉方式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进入复合麻醉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h、4h、8h、12h和24h的疼痛程度评分,重度痛发生率及术后患者的24h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重度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1),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重度痛发生并减少镇痛药物用量。

    作者:高翔;陈彪;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胸部小切口技术应用于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技术在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共纳入50例入住我院确诊为食管中下段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处理后,观察组患者给予胸部小切口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切除术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12.7±60.2) ml、术后引流量(174.4±121.3)ml、术后引流时间(112.4±60.2)min、住院时间(8.9±1.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90.4±120.5)ml、术后引流量(318.6±132.6)ml、术后引流时间(290.6±120.5)min、住院时间(12.9±4.2)d,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吻合口瘘、乳糜胸、肺部感染是患者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占8.0%,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占32.0%,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小切口技术在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疗效均较传统治疗好。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我院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75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接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接受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用药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发现,B组患者TG、TC等指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现,B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基础上逆转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对减少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俊沛;黄剑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FDA部署2014年药品监管重点任务

    2月27~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了2014年药品监管重点任务。CFDA张勇局长出席会议并从七个方面对进一步做好药品监管工作强调了明确要求:(1)要充分认识药品监管工作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维护药品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2)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聚焦重点难点化解风险隐患。(3)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稳步构建保障药品安全的长效机制。(4)要清醒认识药品监管工作的复杂性,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药品监管队伍。(5)要正确理解监管和服务的关系,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6)要主动适应药品监管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能力。(7)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吴浈副局长提出5点明确要求:(1)各地要按照总局部署的重点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继续围绕非法中药提取物、化工原料生产药品制剂、非法包材和辅料、网上违法售药、中药材市场等突出问题,开展打击整治工作。(2)在监管工作中,要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信心,要积极主动,敢于出击、敢于坚持、敢于担当。(3)要针对本地区特点,明确工作重点,不放过任何案件线索,紧抓不放、一查到底、坚决查实、处理到位。(4)要抓住《药品管理法》修订契机,针对药品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度缺陷,着力开展药品监管制度研究,积极主动地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5)要加大宣传力度,坚决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舆论引导,逐步占领社会舆论阵地,树立全系统监管为民,科学、公正、权威的形象。

    作者:黄宏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采用分流管调整术治疗急性进展的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急性进展的正常颅压脑积水(NPH)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间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表现为急性进展NPH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7~74岁,平均65.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脑积水,6例被诊断为NPH,2例治疗过程中诊断为NPH。患者入院前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6例放置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2例放置可调压分流管。分析诊断其要点及治疗经过。结果:8例急性进展NPH患者,行全麻下分流管调整术治疗,均成功救治,术后随访3~30月,患者症状均获得改善,7例患者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院时候偶有尿失禁,随访3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急性进展的NPH患者,分流管调整到低压力症状缓解不理想,行脑脊液分流装置调整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李雄;赵奇煌;李锦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脂疗效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降脂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脂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降脂效果显著,全面改善各项血脂指标。

    作者:张光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对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西药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硫酸吗啡,治疗组口服华蟾素胶囊,对比两组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生活质量以及KPS和NR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西药组为8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1.4±4.7) min,西药组为(29.6±5.61)min,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相比,治疗组体重增加率为87.9%,高于西药组60.0%(P<0.05)。两组KPS评分和NR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对癌性疼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不良反应低。

    作者:杨新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对患者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两种方法比较脑梗死后出血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到2011年收治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患者32例,对32例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测脑内梗塞灶的数量,部位以及大小,MRI和CT均进行头部横断面扫描,厚度均为8mm,并进行拍照观察,每个截面10~12张影像,后综合进行分析诊断。结果:MRI对于脑基底层和脑干等部位的检查更敏感,MRI检测出的脑梗死后出血性的例数也多余CT,MRI检测出25例脑梗死后出血转变的患者,占到78.1%,远远多于CT诊断患有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7例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的患者,两种手段检测出的病灶、形态均有差异,但MRI成像更易观察。结论:临床上MRI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变的诊断价值远高于CT。

    作者:寻正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效果的观察与成本探析

    目的:观察和探析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手术室使用后的2938件眼科器械的处理方式,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使用后的3473件眼科器械的处理情况,设为观察组。两组器械的类型、使用情况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优化摆放后进行清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清洗方式。结果:观察组的合格率为97.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经五倍放大镜检测,观察组的合格率为95.33%,对照组为81.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损耗率为0.24%,对照组的则为0.5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摆放后大大提升了对眼科器械的保护程度,又不影响清洗效率,进而有效控制医疗成本。故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效果具有积极的价值。

    作者:王爱民;郑筱芳;肖思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联合复方α酮酸片(开同)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我院肾病科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尿毒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实验组应用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蛋白质饮食,于治疗前、1月、3月后检测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激素(iPTH)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1、3月P3-分别为(1.87±0.13) mmol/L、(1.76±0.12)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30±0.09)mmol/L、(2.29±0.11) mmol/L;iPTH治疗1月、3月检测为(316.2±91.3) pg/ml、(145.3±87.7)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0.3±83.8) pg/ml、(376.5±87.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可以有效降低血磷,纠正低钙血症,改善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

    作者:王松;王琴;姜丹;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