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皮肤点刺法检测结果分析

刁依心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皮肤点刺法, 过敏原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主要过敏原及预防措施。方法:75%酒精局部消毒后,将18种常见的过敏原点刺液(10种吸入性和8种食入性)、阴性对照液(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液(组胺)依次滴于患者前臂屈侧皮肤上,用特制的点刺针刺破表皮,观察皮肤反应。结果:23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结果208例,阳性率达89.66%;吸入性过敏原中粉尘螨(53.85%)和户尘螨(47.60%)阳性率高,食入性过敏原中海蟹(10.10%)和海虾(8.65%)阳性率高;其中(+++)、(++++)者13例,均为尘螨过敏。结论:过敏原是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诱因之一,避免接触过敏原或降低过敏原浓度,能有效预防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并减轻症状。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滋泉口服液干预空腹血糖受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滋泉口服液干预空腹血糖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IFG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分组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各60名,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即视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组患者在基础干预的基础上,口服滋泉口服液,叮嘱患者每天2次口服滋泉口服液,3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通过监测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等指标,判定滋泉口服液干预IFG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FPG.TC及TG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组患者的2hPG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组患者的及UA相比没有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PG、TC、及T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2hPG及UA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FPG、TC及TG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滋泉口服液能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血脂水平,可有效干预IFG。

    作者:顾建伟;谢争鸣;夏丽;丁元华;孟咸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RP及BNP与高龄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脑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发生CVD事件分为CVD组(37例)和对照组(43例)。记录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结果:CVD组CRP、BNP水平[分别为(3.3±2.9)mg/L、(4895.45±3700.55) pg/ml]较对照组[分别为(1.7±1.4)mg/L、(3224.9±2654.6) pg/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1.5 mg/L或BNP≥1750 pg/ml,CVD组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RP≥1.5 mg/L和BNP≥1750 pg/ml为老年尿毒症患者CV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NP和CRP升高与老年尿毒症患者CVD发生率相关。

    作者:李红艳;凌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PH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8月间于我院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单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评价联合治疗对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情况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手术操作简便,症状改善明显,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王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穿刺丙稀酸骨水泥在肿瘤晚期骨转移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丙稀酸骨水泥对肿瘤晚期骨转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经皮应用丙稀酸骨水泥治疗53例肿瘤晚期骨转移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穿刺丙稀酸骨水泥注射对肿瘤骨转移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对减轻肿瘤患者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活、生存质量下降,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黔;李雪松;王大寿;蔡封俊;潘奇;钱黎;高方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46例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14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分别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实施剖宫产手术,对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麻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感觉阻滞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使用剂量小、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登文;王生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8)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n=38)采用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6.3%)(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维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手法推拿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手法推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我院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80例,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局部粉笔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手法推拿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优12例、良14例、可8例、差6例,治疗优率为30.00%,治疗优良率为65.00%,观察组治疗优25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治疗优率为63.50%,治疗优良率为92.50%,两组患者治疗优率及优良率间差异均比较明显,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手法推拿能够明显提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绍文;刘有亮;李治;闫欣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120例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苯巴比妥(A组)、托吡酯片(B组)、丙戊酸钠(C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A组完全控制率为60%,临床总有效率为92.5%;B组完全控制率为65%,临床总有效率为95%;C组完全控制率为45%,临床总有效率为90%。提示B组完全控制率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皮疹、血小板减少、头晕、胃肠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7.5%,B组为27.5%,C组为17.5%,A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小儿癫痫治疗时,需依据患儿病情对药物行合理选择,以提高临床效果,保障用药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使预后及患儿生存质量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王明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传统开腹与腹腔镜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传统开腹与腹腔镜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0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剖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切口大小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治疗前WBC、N与L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的WBC与N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备手术时间快、创伤少、切口小等特点,同时安全性好,对于机体的影响小,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运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追踪观察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与传统的钴铬合金铸造桩钴铬合金烤瓷冠的临床效果,为评价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的远期临床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同期制作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A组),钴铬合金铸造桩钴铬合金烤瓷冠各21件(B组)。临床检查42件修复体边缘密合性,随访复查修复体的基牙继发龋和修复体的折裂、折断、脱落情况。结果:42件修复体平均随访3年。A组、B组边缘密合性分别为100%和88%(P<0.01)。继发龋的情况也是A组(7.1%)、好于B组(16.7%)(P<0.05)。3年内,核桩脱落数量A组为4例(9.5%),B组为3例(7.1%),崩瓷A组为1例(2.4%),B组为2例(4.8%)。脱落率和崩瓷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边缘密合性好,能够达到传统金属固定桥的强度,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李剑;陈国平;江水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兔非通气侧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兔非通气侧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平分为对照组(A组),肺损伤对照组(B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B组和C组形成急性肺损伤模型,其中,B组采取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C组采取10000单位/Kg的乌司他丁进行静脉滴注,手术中观察动物的基础值,记录相关数值并取肺楔形病理切片。结果:(P<0.05)B组的肺体质量比值以及肺水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动物在创伤后30分钟PaO2明显降低,(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在4h内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组动物的PaO2水平于30分钟先降低,2h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术中单肺通气的血气指标,对其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剑锋;陈少娟;庄小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诊骨科患者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对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急诊骨科患者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对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急诊骨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3、5、7天的疼痛VAS评分均较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评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骨科患者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作者:俞玫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程疼痛教育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通过全程疼痛教育,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管理水平。方法:从患者入院时开始,根据患者致伤、手术情况、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疼痛教育。结果:及时纠正了患者在对疼痛认知方面的误区,及时正确地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患者能够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报告疼痛,及时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避免疼痛造成的诸多危害。结论:全程疼痛教育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张春玲;孙胜男;孙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碎石和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碎石和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肾镜碎石术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手术治疗),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进行随访5个月,察看结石的排净率。结果:在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结石排净率方面,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和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各有其优点,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大鹏;谢习颂;王忠;唐宏;辜福贤;王咸钟;唐仕明;曹安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地中海贫血的产前生化筛查检验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的产前生化筛查检验方法、指标与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到2012年12月在浙我院妇产科进行产前筛查并进行分娩的2000孕妇进行随访调查与部分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检出地中海贫血孕妇20例,发病率为1.00%;地中海贫血孕妇经过检验PAPP-A水平显著下降,低于0.5mmol/L,AFP浓度下降,低于0.3mmol/L,Freeβ-HCG水平升高,大于2.5mmol/L。确诊为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6例,标准型β-地中海贫血12例,α、β-混合型地中海贫血2例。同时经过分析,地中海贫血孕妇的MCV与MCH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RDW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产前生化筛查检验意义价值大,可有效发现地中海贫血情况,从而有利于加强干预,提高优生比率。

    作者:高宏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中药对于乳腺癌术后病人焦虑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逍遥散与酸枣仁汤对于乳腺癌术后病人焦虑以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6例,分为三组,分别使用逍遥散、酸枣仁汤以及不使用抗焦虑药物,对三组患者SDS、SAS、HAMD、HAMA以及HADS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使用逍遥散和酸枣仁汤的患者SDS、SAS、HAMD、HAMA以及HADS评分出现显著地降低,服用逍遥散患者各项评分改善效果优于服用酸枣仁汤的患者(P<0.05)。结论:逍遥散与酸枣仁汤均能够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与精神紧张状态,逍遥散的疗效较佳。

    作者:张达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临床冠心病诊断的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临床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心电图监测的2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阴性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碎裂QRS波发生率及碎裂QRS波在心电图的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的碎裂QRS波发生率为66.0%,对照组患者心电图的碎裂QRS波发生率为34.0%,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下壁导联碎裂QRS波的发生率为42.0%,高于前壁9.0%的发生率和侧壁13.0%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临床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碎裂QRS波可有效的预测冠心病的多支病变。

    作者:周江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98例)单纯腰背肌锻炼组和B组(97例)复方南星止痛膏外用加腰背肌锻炼组,治疗前后以VAS视觉模拟量尺和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与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VAS与SF-36评分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经四周治疗症状均有明显改善,B组腰痛缓解程度及健康状况改善程度均优于A组。结论:在腰背肌锻炼的基础上,复方南星止痛膏是治疗NLBP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田志刚;朱晓东;朱立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而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基本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霖;韩晨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采用标准3联疗法,A组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入铋剂治疗;B组也是采用四联疗法,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结果:对照组,A组和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8%,94.5%和95.9%。对照组和另外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两组患者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的HP根除率为80.3%,A组和B组分别是94.2%和97.1%。对照组与另外两组患者对比其根除率均明显要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患者对比,则A组患者的根除率要低于B组患者,两组对比有差异(P<0.01)。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依从性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含铋四联疗法能够有效根治幽门螺杆菌并且用药相对较安全,治疗依从性相对较高。

    作者:沈明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