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胰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张锋玫

关键词:CT, MRI, 原发性胰腺癌,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胰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疑似胰腺癌患者55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再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经比较得出结论.结果:30例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CT诊断为胰腺癌者24例,占80%,该24例中,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者2例,占8.33%,诊断符合率为91.67%;另25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为胰腺癌者21例,占84.00%,这21例中,有1例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5.23%.结论:无论是CT还是MRI在诊断胰腺癌中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稍有优势.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心肌酶改变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HIE患儿在治疗前后及40例正常新生儿的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HIE组与对照组间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IE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酶谱的测定对HIE判断病情轻重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结合曲美他嗪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室性早博和心动过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显著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对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党润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12月收治的50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围术期护理的关键在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

    作者:陈丹丹;吴修慧;舒美玲;周荣;邓亚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9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9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子机制.方法:用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Ⅰ型整合子基因和外排泵基因(adeB),并对扩增出的基因测序比对.结果:90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10株携带OXA-23基因,4株携带TEM基因,38株携带PER-1基因,56株携带外排泵基因(adeB);45株携带Ⅰ型整合子结构基因.结论:Ⅰ型整合子基因及β-内酰胺酶类基因的作用可能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和高耐药的两个重要原因,某医院流行产OXA-23型酶的菌株,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作者:宋艳荣;王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需求分析及其运用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需求.方法:回顾性分析梅沙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成功救治的682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682例急诊患者主要为严重外伤196例,急腹症125例,急性中毒105例,昏迷待诊48例,急性哮喘发作31例,其他177例.结论:急诊护士必须掌握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急诊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析细菌耐药机制及控制对策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导致疗程延长和死亡率升高,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成为全球化的重点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细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的控制对策做一综述.

    作者:党景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女性患者乳腺手术的硬膜外麻醉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硬膜外麻醉期间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ASA在II~III级的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操作,术中监测记录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记录试验剂量、麻醉平面的变化.结果:麻醉后15min、45min患者的MAP、RR、HR分别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局麻药浓度、容量,加强监测,合理应用辅助镇痛镇静药物,针对老年女性患者乳腺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能够取得安全、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王雷;高静杰;袁利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针刺配合口服石杉碱甲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尿失禁是临床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27%~58%[1].我科采用针刺配合口服石杉碱甲治疗卒中后尿失禁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红军;李刚;程晓吟;尚孟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移动式数字摄影X线照片技术在院外体检中的应用

    2007年,我院在南京特种汽车厂组装移动式DR系统,配置日本数字摄像X线机(MUX-100DJ),用于院外健康体检,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套移动式DR系统在工作强度、工作流程、照片质量、辐射剂量及资料管理和网络传输等方面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传统的胸部X光照片和传统的胸部透视无法相比的.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蒙元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 (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拟诊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68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造影结果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50%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粥样硬化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组进一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分为1~4支病变组.并且比较分析各组患者hs-CRP,LP(a)水平.结果:92例粥样硬化组和76例冠状动脉病变组的临床资料发现:hs-CRP(T=16.56,P<0.01),LP(a)(T=21.24,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粥样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hs-CRP水平2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血清LP(a)水平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查血清hs-CRP、LP(a)水平对评价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碧燕;李友邕;覃政;覃李线;陈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胰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胰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疑似胰腺癌患者55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再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经比较得出结论.结果:30例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CT诊断为胰腺癌者24例,占80%,该24例中,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者2例,占8.33%,诊断符合率为91.67%;另25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为胰腺癌者21例,占84.00%,这21例中,有1例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5.23%.结论:无论是CT还是MRI在诊断胰腺癌中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稍有优势.

    作者:张锋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体会

    舒适是平静安宁,没有疼痛和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1].舒适护理就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我院体检中心2008年9~12月应用舒适理念,对328例静脉采血者的拔针过程进行改进,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急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急症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22例实施急症手术,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一组12例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A组),一组10例为异氟醚组(B组),观察两组的血压、心率、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出现麻醉死亡病例,经过补充血容量、降颅压等处理后患者在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在手术5点时间点的血糖、心率和血压稳定状况明显优于异氟醚组(P<0.05).术后患者均进入ICU继续治疗,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呕吐次数明显少于异氟醚组.结论:丙泊酚微量泵静注联合芬太尼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行手术者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二宁;甘伟耀;辜春霖;孙旻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分析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进行RFCA.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6例,总成功率97.7%,复发率3.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3例,总成功率98.9%,复发率4.4%.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1例因为并发症死亡.结论:RFCA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和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全身情况和解剖变异等有关.

    作者:王朝亮;曹佑德;陈光瑞;倪代梅;吴永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的影响.方法:用32P标记法检测正常老年人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甲状腺素治疗组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变化,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这些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 )、T4甲状腺素(tetraiodothyron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FT4 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及甲状腺素组治疗前T3及FT3的含量存在明显降低(P<0.01,P<0.01).TSH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P<0.01),且伴有淋巴细胞GSK-3活性的明显降低(P<0.01,P<0.01).甲状腺素治疗后,T3、FT3、TSH水平明显恢复(P<0.01),淋巴细胞GSK-3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AD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且伴有GSK-3活性升高,甲状腺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且GSK-3活性降低,提示甲状腺素对AD治疗可能有价值.

    作者:毕建波;徐进亮;曲忠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妇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成效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以及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对医院护理的评价效果.方法:对我科2009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39例妇科患者进行统计,对其中的23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优质护理组,对其他的1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服务,作为常规护理组,调查统计全部39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熟悉程度.结果: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对医院护理满意为19人,较满意为2人,一般为2人,不满意为0人.总满意度为91.30%,不满意度为0.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对医院护理满意为10人,较满意为3人,一般为2人,不满意为1人.总满意度为81.25%,不满意度为6.2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显著效果.

    作者:盖炼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探讨

    目的:探讨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与其病理基础间的关系,为临床肺结核空洞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26例经手术治疗的肺结核并空洞患者的诊治资料,分析其CT检查资料和病理检查资料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其CT表现的特点及其病理基础.结果:肺结核空洞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分类中的薄壁空洞和干酪空洞与CT检查分类中的侵润空洞一致,两种检查方法对纤维空洞的概念表述一致.结论:对肺结核并空洞的患者进行CT检查,可以明确肺结核的活动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明确依据,同时可以根据CT检查结果评价肺结核伴空洞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国良;顾洪炳;姚选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外减压效果的术中对策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急诊救治中,提高标准大骨瓣手术外减压手术疗效的步骤、操作方法.方法:5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术中根据脑伤性质、程度、范围,采取天幕切开、蝶骨嵴咬除、扩大或游离头皮瓣、硬膜袋状缝合等方法,辅以内减压,尽可能扩大外减压手术效果.结果:良好25例(50%)、中残10例(20%)、重残5例(10%),死亡及其他10例(20%).结论:围绕术中充分有效减压的目的,变通优化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救治成功率.

    作者:陈建江;徐凤云;郭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2月~2008年1月126例PU愈合患者进行随访,经确诊复发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未复发病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不良生活方式、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依从性、情绪等方面的差异.结果:PU复发率为28.6%,复发组不良生活方式、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依从性差、精神紧张等因素接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U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促进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用药习惯、健康的心理,防止PU的复发.

    作者:张升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5年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5年效果.方法:在我院2004年6月~2010年5月,采用骶管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美国Laserscope公司生产的绿激光治疗系统,以80W功率对230例70岁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汽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尿流率、剩余尿、IPSS及QOL等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汽化时间10~250min,平均(90.6±80.2)min;耗能18~500.1kJ,平均(212.08±140.06)kJ;术后留置导尿管24~148h,平均(69.78±28.62)h;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随访,患者大尿流率明显改善,剩余尿减少,IPSS及QO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功率的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对于BPH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症状的改善是安全、有效,5年疗效亦较好.

    作者:王贵平;张万峰;杨振涛;王洪杰;丁晓晖;刘会恩;李敬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