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林平;王冰;张静静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效率.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雄激素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骨髓象等指标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各指标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雄激素治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外减压效果的术中对策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急诊救治中,提高标准大骨瓣手术外减压手术疗效的步骤、操作方法.方法:5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术中根据脑伤性质、程度、范围,采取天幕切开、蝶骨嵴咬除、扩大或游离头皮瓣、硬膜袋状缝合等方法,辅以内减压,尽可能扩大外减压手术效果.结果:良好25例(50%)、中残10例(20%)、重残5例(10%),死亡及其他10例(20%).结论:围绕术中充分有效减压的目的,变通优化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救治成功率.

    作者:陈建江;徐凤云;郭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临床观察及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的研究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各种症状、体征、X线检查、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进行观察,并对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后BAP水平进行统计研究.方法:实验组48例患者统计骨关节损害临床症状情况,全部行相应部位X片检查.另设2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均用ELISA法检验BAP.于常规驱铜治疗加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2个月后再次检验BAP,并进行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的数值统计对比.结果:BAP 活性测定对HLD致骨关节损害诊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结论:针对HLD骨关节病变的发病原因尽量早期采取有效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骨关节损害进展和缓解症状,以改善HL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满棠;罗成宏;崔玉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盐酸地尔硫片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7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地尔硫片(合心爽)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7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合心爽50mg,日三次,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和BN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心爽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作者:刘芳;曲直立;王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三联疗法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客观评价三联疗法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组成对照组,以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药物进行治疗.治疗1周后停药,6~8周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根治率41.67%(28/48),观察组根治率为89.58%(43/48),观察组根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2.1690,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三联药物疗法可显著提高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治率,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优势,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梅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该院急诊科护士未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件.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客观存在,但是只要防护措施得当,就能避免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安全.

    作者:王爱丽;叶凤丽;卢琳琳;高玉湘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缬沙坦对心房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

    目的:从心肌细胞电生理的角度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抗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电压钳方法记录心房肌细胞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观察ARB类药物缬沙坦对豚鼠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缬沙坦100μM明显抑制心房肌细胞IK的峰值电流,从(5.33±0.13)pA/pF减小至(4.49±0.48)pA/pF,P<0.05,并呈电压依赖性.结论:缬沙坦抑制心房肌细胞延迟外向钾电流,可能是引起其动作电位时程延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缬沙坦延长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可能在房颤的转复及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中有价值.

    作者:王吉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成年人肥胖指标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估肥胖指标腰围(WC)、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计算三个指标预测血脂紊乱的筛选切点.方法:共纳入河北省衡水市高等院校男女教职工4 000名,年龄≥16岁.WC、WHR、BMI预测血脂紊乱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通过软件统计.各肥胖参数与血脂紊乱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3 525名参与者数据完整纳入研究,各个肥胖指标鉴别血脂紊乱的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ROC下面积均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指标与总的血脂紊乱的相关性优劣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男性WC与TC和LDL相关性的ROC下面积更大,女性WHR与TG的相关性ROC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WC、WHR、BMI与血脂紊乱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男性WC与TC和LDL相关性更好,女性WHR与TG的相关性更好.

    作者:郭丽娟;袁兰所;郑群;陈茗莉;随永刚;牟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 HDL-C)对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调查方法,选择3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随访17个月内出现心绞痛患者基线non HDL-C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事件组[(3.98±0.55)mmol/Lvs(3.77±0.86)mmol/L,P <0.05].(2)发生心绞痛患者non HDL-C水平(≥3.36mmol/L)比例较高(71.8%vs59.1%,P <0.05).结论:基线non HDL-C水平对冠心病再发心绞痛具有一定影响.

    作者:仝其广;胡大一;徐留建;高帮如;王锦纹;史旭;张坡;邹阳春;潘国忠;刘鹏;吴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手术放射防护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四大支柱(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之一[1],始于19世纪末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距今也有近100年的历史.但由于早期使用的放射性核素222Ra、198Au和192Ir等,释放高能Y射线,穿透力较强[2],医护人员和患者不易防护,临床应用进展缓慢.80年代后期,随着新型、低能125I放射性粒子研制成功,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技术获得了新的活力[3].

    作者:周建玲;陈迎霞;魏红卷;果建军;程志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生长抑素联合黄芪体外抑制SW480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研究生长抑素联合黄芪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奥沙利铂对照组、生长抑素组、黄芪组、联合用药组,MTT法检测生长抑素联合黄芪对SW480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长抑素及黄芪对SW480细胞生长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联合用药各组中,联合应用有增强作用,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与作用浓度呈正比(P=0.000<0.01).结论:生长抑素、黄芪均能抑制SW480细胞生长,且两者联用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组,联用有增强抑制作用,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作者:樊占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我院2010年1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的18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药品种类和剂型、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83例ADR中,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5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涉及的药品有58种,抗肿瘤药居首位(57例,31.15%),其次为抗菌药物(47例,25.68%)及中药注射剂(42例,22.95%);注射剂引起的例数多;临床表现以血液及造血系统损害(26.19%)、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4.39%)皮肤及附件损害(23.81%)较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成药制剂;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尽量采用口服给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罗圣平;姚正强;黄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预测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EVB高危病例筛选标准,以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92例EVB患者以及106例肝硬化非出血患者,对照观察其肝硬化病因,ALT水平,腹水情况,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Pugh分级,血常规,门、脾静脉宽度,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部位、形态、直径和红色征,进行grade G分级,判定与EVB的关系.结果:两组在病因、腹水情况、血清ALT、Child-Pugh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白细胞计数、外周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食管静脉曲张分级(grade G)标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超检查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EVB有关的因素包括重度食管静脉曲张(GⅢ)门静脉增宽、脾静脉增宽、外周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下降.重视对上述指标的随访和对高危者的预防性治疗,对防止EVB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常振红;马国伟;张建强;冯力彬;李丽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143例EH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及不伴LVH(单纯高血压)组,运用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技术,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计算BPV.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BPV与LVMI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VH组及不伴LVH组均显示BPV明显升高,LVH组BPV较不伴LVH组明显升高.结论:EH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BPV是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作者:张虹;彭璐;冯莉;赵兴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析细菌耐药机制及控制对策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导致疗程延长和死亡率升高,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成为全球化的重点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细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的控制对策做一综述.

    作者:党景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诊疗措施

    目的:探索伊曲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7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治疗组1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9%(32/36),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两组之间3个月(χ2=5.316,P<0.05)和6个月(χ2=11.740,P<0.01)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曲康唑短程冲击治疗联合硝酸咪康唑栓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有一定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梅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胰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胰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疑似胰腺癌患者55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再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经比较得出结论.结果:30例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CT诊断为胰腺癌者24例,占80%,该24例中,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者2例,占8.33%,诊断符合率为91.67%;另25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为胰腺癌者21例,占84.00%,这21例中,有1例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5.23%.结论:无论是CT还是MRI在诊断胰腺癌中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稍有优势.

    作者:张锋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 (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拟诊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68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造影结果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50%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粥样硬化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组进一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分为1~4支病变组.并且比较分析各组患者hs-CRP,LP(a)水平.结果:92例粥样硬化组和76例冠状动脉病变组的临床资料发现:hs-CRP(T=16.56,P<0.01),LP(a)(T=21.24,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粥样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hs-CRP水平2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血清LP(a)水平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查血清hs-CRP、LP(a)水平对评价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碧燕;李友邕;覃政;覃李线;陈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确诊为脑心综合征的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在不同类别脑卒中患者中的比较,CI组与CH组,CI组与SAH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H组与SA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心肌酶谱异常,占60%,其中CI异常2例,占33.3%,CH组异常3例,占50%,SAH组异常1例,占16.7%.脑心综合征病死例数为4例,占40%,无脑心综合征病死例数5例,占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多为老年患者,继发性心脏损害易发生,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做好密切观察,对心脏的异常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使脑心综合征得以缓解或消除,降低临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郭道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分析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进行RFCA.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6例,总成功率97.7%,复发率3.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3例,总成功率98.9%,复发率4.4%.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1例因为并发症死亡.结论:RFCA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和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全身情况和解剖变异等有关.

    作者:王朝亮;曹佑德;陈光瑞;倪代梅;吴永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9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9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子机制.方法:用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Ⅰ型整合子基因和外排泵基因(adeB),并对扩增出的基因测序比对.结果:90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10株携带OXA-23基因,4株携带TEM基因,38株携带PER-1基因,56株携带外排泵基因(adeB);45株携带Ⅰ型整合子结构基因.结论:Ⅰ型整合子基因及β-内酰胺酶类基因的作用可能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和高耐药的两个重要原因,某医院流行产OXA-23型酶的菌株,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作者:宋艳荣;王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