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陈晔芬;施仲伟

关键词:高血压, 肥胖, 发病机制
摘要:肥胖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健康问题.肥胖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78%的男性高血压及64%的女性高血压与超重及肥胖相关[1],近的数据[2]更指出,超过85%的高血压与体重指数(BMI)大于25kg/m2 有关.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侧脑室引流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小脑出血救治成功率的新途径.方法:对42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按相同出血部位和相近的出血量随机分为侧脑审引流联合微创术组(Ⅰ组)23例,外科开颅组(Ⅱ组)19例,对比2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治疗有效率(73.9%)明显高于Ⅱ组(42.1%),P<0.05.出院3个月随防总生活能力(ADL),Ⅰ组ADLI-3级均明显优于Ⅱ组(P<0.01).结论:床旁侧脑室引流联合微创碎吸清除术是缓解小脑出血颅压高、排除颅内积血简便有效的方法,显著提高了救冶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金晓烨;贺丽;张冬惠;王建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空腹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UA水平,检验急性冠状动脉综台征(ACS)组、稳定型心绞埔(SAP)组和对照组中UA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ACS组和SAP组UA血清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UA血清浓度高于SAP组(P<0.05).结论:CHD患者UA血清浓度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导致ACS的发生,参与cHD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刘晓红;洪苍浩;汤国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HS内固定治疗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9岁.结果:结果随访12~48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优40例,良1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55%.结论: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许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孕妇产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孕妇产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20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85例)作比较.结果:临产孕妇组:TT、APTT、PT、PT-INR、FIB、AT-Ⅲ、FDP、D-D分别为(J9.23±2.56)s、(31.83±3.66)s、(12.34±0.51)s、0.96±0.046、(4.88±0.66)g/L、(179.48±54.2)mg/L、(5.32±0.59)mg/L、(0.53±0.318 mg/L;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TT、APTT、PT、PT-INR、FIB、AT-Ⅲ、FDP、D-D分别为(18.03±2.11)s、(30.16±1.75)s、(13.71±0.42)s、1.10±0.039、(3.06±0.29)g/L、(230.23±50.25)m/L、(4.06±0.51)mg/L、(0.38±0.105)mg/L.以上各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后.除APTT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在组间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显示:临产孕妇抗凝活性减弱,凝血、纤溶活性增强,临产前孕妇作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测定对防治产后大出血等产科意外具有指导意义,从而确保母婴健康,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

    作者:谢荣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可乐定和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可乐定和罗哌卡因用于胸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因顽固性心绞痛入院治疗的内科病人90例.选择T3-4椎间隙施行硬膜外,应用0.15%罗哌卡因5ml注入硬膜外腔作为负荷剂量,自控镇痛注药泵内药液为0.075%可乐定+0.15%的罗哌卡因200ml,镇痛采用LCP模式进行镇痛.分别记录镇痛开始后4h,24h,2天,4天,7天,8天的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舒适度,PCA加药次数,同步12导联标准心电图监测结果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镇痛质量、舒适度比较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TEA前后,NST及EST均有显著减少.结论:可乐定和罗哌卡因用于胸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效果可靠、安全.

    作者:周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无脾综合征合并右位心和单心室1例

    无脾综合征(Asplenic syndrome)又称无脾伴先天性心脏病综合征、脾脏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脾缺如伴房室和内脏转位综合征.其特征是先天性脾脏发育不全或无脾伴有心脏、大血管畸形,同时合并有胸腔内脏位置异常[1].

    作者:李杨;周更须;安育林;刘宇航;王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川芎嗪对血虚证小鼠骨髓细胞IL-4R和IL-7R基因表达的作用

    目的:考察川芎嗪对辐射致血虚证小鼠骨髓细胞TL-4R和IL-7R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川芎嗪的补血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5Gy60Co T射线全身1次性照射制备小鼠血虚证模型;骨髓集落培养计数CFU-GM、CFU-E、BFU-E、CFU-mix;RT-PCR检测骨髓IL-4R和IL-7R基因表达.结果:川芎嗪显著升商放射线致血虚证小鼠骨髓CFU-GM、CFU-E、BFU-E、CFU-mix数量,上调骨髓细胞IL-4R和IL-7R基因表达.结论:川芎嗪促进骨髓细胞IL-4R和IL-7R基因表达可能是其升血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平;郭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的顺铂-紫杉醇对卵巢癌COC1/DDP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紫杉醇和顺铂对卵巢癌COC1/DDP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和顺铂,采取四唑盐(MTT)比色法、倒置显微镜观察法、Annexin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剂量紫杉醇和顺铂对卵巢癌COC1/DDP细胞对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的百分率的影响.结果:紫杉酵和顺铂显著抑制卵巢癌COC1/1)DP细胞生长,能够显著阻滞细胞于S期,细胞核浓缩,DNA断裂片段增加,细胞凋亡明显.结论:通过对卵巢癌COC1/DDP细胞隹长实验研究和形态学观察,证明紫杉醇和顺铂对卵巢癌COC1/DDP细胞的影响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通过相关途径诱导DU145细胞凋亡和坏死,抑制细胞生长.

    作者:黄月丽;李晓文;王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宫角妊娠1例临床分析

    宫角妊娠属产科少见病,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1],在妊娠过程中常发生流产、子宫角破裂及胎盘滞留等,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现将我院2006年早孕建册的1例宫角妊娠,分析如下.

    作者:刘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1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完成药品标准进一步提高

    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编制完成,年底前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发行,明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新版<中国药典>关注药品安全性,除在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也大幅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进一步提高对高风险品种的标准要求,加强了对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杂质、残留溶液剂等的控制,并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检查.

    作者:郭岩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素抗凝疗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及远期随访

    目的:观察43例过敏性紫癜的住院患儿采用以肝素为主的抗凝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43例采用肝素等抗凝疗法.对照组32例采用其他抗过敏及统一组方的中药方法.结果:皮疹消退情况:治疗组大部分于治疗后1周内消失,对照组则明显延长,P<0 05,有显著性差异.随访4年,治疗组复发或反复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过敏性紫癜合并肾损害的病例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关节症状消失时间、紫癜停出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抗凝疗法确实可行,副作用少,可减少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和反复,对肾脏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刘晓红;李贵;赵慧芬;杨春霞;李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0例肠结核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肠结核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肠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并相关文献.结果:肠结核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须结合辅助检查及纤维肠镜加活检来帮助诊断,须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疚病鉴别.结论:肠结核虽然误诊率较高,但注意其疾病特点及完善检查,也不难确诊.

    作者:李净;陈红兵;王波;王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即分为两组:疏血通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疏血通组基本痔愈9例(23.0%),总显效率77.8%,总有效率89.6%,明显高于对照组(10.8%,45.9%,64.8%,P<0.05),疏血通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疏血通治疗后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对急性脑梗死起治疗作用,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作者:李冰;潘德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肥胖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健康问题.肥胖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78%的男性高血压及64%的女性高血压与超重及肥胖相关[1],近的数据[2]更指出,超过85%的高血压与体重指数(BMI)大于25kg/m2 有关.

    作者:陈晔芬;施仲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益肾安足汤治疗糖尿病足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十细胞移植联合益肾安足汤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2009年间进行的5例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移植治疗后5例病例的静息痛、肢体冷感、肢体麻木感、间歇性跛行、溃疡面,VPT及ABI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所有患者均来见明显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过程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下肢血流,促进溃疡及坏疽愈合.中药益肾安足汤具有增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的作用,

    作者:张雅薇;苏晓清;夏洪娇;陈四萍;易学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癫痫患者160例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总结癫痫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加强癫痫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6月160例住院癫痫患者手术前、视频脑电监测期、颅内电极埋置术后、致痫灶切除术后、手术后恢复期等阶段的护理过程中,病人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防范.结果:160例癫痫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提供安全环境和便利设施,加强护士培训、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住院期间各项环节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癫痫患者发作时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惠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在用BID行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在使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lind intubation device,BID)行清醒盲探气管插管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50例ASA Ⅰ~Ⅱ级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评估有困难气管插管,使用BID行清醒盲探气管插管,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25例.A组清醒诱导用药:舒芬太尼0.21μg/kg+咪达唑仑0.02mg,kg;B组清醒诱导用药:芬太尼2μg/kg+咪达唑仑0.02mg/kg.环甲膜穿刺后行清醒盲探气管插管.监测清醒诱导用药前(T1)、静脉用药后3分钟(T2)、放置食管气管引导管后(T3)、插管完成后即刻(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插管过程中的OAA/S评分和呼吸情况.结果:与T1相比,两组患者的MAP和HR在T2均有显著下降(P<0.05).A组T3和T4时的MAP和HR与T1时相比无显著蔗异(P>0.05).B组T3和T4时的MAP和HR与T1时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且T4时B组MAP和HR显著高于A组(P<0.05).A组OAA/S评分2分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作为用BID行清醒自探气管插管前的用药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林宇;黄燕;姜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度颅脑外伤临床治疗体会

    1995年7月~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19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诊断并按GCS分型,以入院时GCS≤8分为重度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人状态作判定结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张永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烯丙雌醇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准确、灵敏的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烯丙雌醇的浓度,并评价中国健康女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烯丙雌醇片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20例女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0mg烯丙雌醇片后按时采集血样,以米非司酮为内标,采用APCI正离子选择性反应监测测定烯丙雌醇血浆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20mg烯丙雌醇后,烯丙雌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12.48±4.18)ng-ml-1,Tmax为(1.9±0.8)h,tl/2为(8.4±3.2)h,MRT0-∞为(6.7±2.6)h,AUC0-36为(41.29±14.83)h·ng·ml-1,AUC0-∞为(42.72±15.33)h·ng·ml-1.结论:建立的LC-MS/MS测定法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

    作者:陈立波;谢姚续;杭太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组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耐酶性、广谱性、高效性和低毒性等优点.其结构有别于青霉素类的青霉烷环,不同之处在于噻唑环中C2 和C3间有不饱和双链,1位的硫原子被碳所替代,且其6位羟乙基侧链为反式构象.

    作者:潘西芬;许恒忠;冯陆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