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Sun Zhe;王志新;郭涛;吴会芳;李琮宇
目的:为了解决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神经粘连问题,特别是周围神经断伤吻合术后,解决神经纤维的生长与预防粘连问题.方法: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临床在周围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束间松解或外膜一束膜缝合的基础上应用几丁糖局部注入.于手术后6个月至2年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临床应用102例110条神经,按照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结果应用几丁糖者周围神经功能恢复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明显优于未应用几丁糖者.周围神经粘连术后恢复优良率达91.5%,周围神经断伤吻合术后优良率达84%,总优良率达86.4%.结论:几丁糖具有明确的预防周围神经术后粘连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并可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手术中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昌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变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病人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好血糖,应随时监测血糖及尿糖.
作者:张建芳;周晓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符合小儿厌食症临床诊断标准的103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片,1~3岁,1次1片,1日2次;4~7岁,1次1.5片,1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浙江安贝特药业有限公司),5ml/次,2次/d.均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疗效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广斌;Lin Shao-zhu;叶中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确立一个提高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愈率的指导原则.方法:以记分法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治疗前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1例DEACMP患者经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后,痊愈率为58.82%,远远高于未经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结论:高压氧等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DEACMP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作者:陈进玲;Zhang Li-ru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及尿酸浓度的变化,探讨别嘌呤醇对伴随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一次性BNP及尿酸在治疗前后浓度的变化.结果:别嘌呤醇治疗7天后试验组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血浆BNP明显下降(J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别嘌呤醇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BNP及尿酸,并因此可能改善此类患者的近期预后.
作者:孙继明;Wang Wen-dong;杨新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时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患者血清丙二醛的含量及两组的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患者血清丙二醛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降低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Meng Wen-ge;陈小贺;Chen Xin-hua;陈欣华;赵颖新;刘玉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与阿托品组.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有效率分别为96%和84%.结论:长托宁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首选药物.
作者:冯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测定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24h内的血清CRP水平,分析其与其他血生化指标危险因素及患者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的关系.结果:CRP异常组冠心病患病率为50.9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4.50±0.71)mmol/L,明显高于CRP正常组的27.78%(3.95±0.84 mmol/L(P<0.05).CRP异常组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51.82±10.56)低于CRP正常组(62.36±8.02)(P<0.05).CRP水平与Barthel指数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41,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水平对近期预后有预测作用.
作者:李海丹;郑志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症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12例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并按诊断标准诊断及高压氧治疗.结果:12例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发症患者3例死亡,1例遗留精神分裂样症状,8例痊愈.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症患者的发生与中毒后发现的早晚和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积极治疗亦能得到较好的康复.
作者:王佑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减容手术(LVRS)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COPD)术后早期肺功能及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4例重度COPD病人行LVRS手术,双侧19例、单侧45例.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测量动脉血气(PaO2、PaCO2)、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CO、CA、FS、EF、PAP)、肺功能(FEV1、RV、TLC)、6分钟运动试验(6-MWD),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3例死亡;单侧LVRS术后3、6个月的FEV1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双侧LVRS术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单侧更好(P<0.05),RV、TLC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PaO2比术前提高(P<0.05),PaCO2,较术前显著减低(P<0.05);肺血流动力学(CO、CI、EF、P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VRS切除肺靶区20%~30%治疗重度COPD有效,术后早期肺功能明显改善、PaO2提高、PaCO<,2>降低,而对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无明显负影响.
作者:Zhao Zheng-zheng;王泽学;Zhou Zhi-m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卵巢病人46例,年龄在28~73岁之间,均在术前或术后给予化疗.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淑娟;武亚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桂龙通络胶囊加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以下简称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创术组)和治疗组(桂龙通络胶囊加微创术),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4%,94.6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龙通络胶囊+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纯微刨术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
作者:Zhao Xin-min;李新萍;Zhang Xin;肖维刚;冯彦敏;靳彦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载脂蛋白(a)Lp(a)是挪威遗传学家Berg[1] 1963年研究β-脂蛋白变异时从血浆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相似的蛋白质,由载脂蛋白(a)[apo(a)]和apoB经二硫键连接而成.apo(a)是具有多种多态性,是Lp(a)的特征性糖蛋白成分[2]与血浆Lp(a)水平、动脉粥样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Lp(a)报道很多,本文就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张宝臣;白瑞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贝飞达与山莨菪碱穴封联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贝飞达及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一个月至2岁的迁延性腹泻患儿为观察对象,把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按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口服贝飞达,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封闭;两组均予以补液等对症治疗.两组均进行治疗前后患儿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及费用也明显减少.结论:贝飞达联合山茛菪碱穴封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刘红卫;Zhang Rui-yun;程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非语言沟通特点1.1 美国传播学家史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我们把声音和肢体语言都作为非语言交往的符号,那么沟通过程中信息沟通就只有7%是由言语进行的,而非语言沟通的比重占到绝大多数(93%),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技巧的重要非同一般:
作者:方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重症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一般常规治疗无效,支气管极度痉挛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肺功能减退,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升高,氧分压下降[J].本病发病后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或继续恶化、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迅速发展至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重症哮喘具有急、危、重等特点[2],哮喘病防治护理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作者:田兰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世界性卫生问题,其一级、二级预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在构筑心血管疾病防洪堤的各环节中,采用各种手段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以更好的鉴别高危患者、更加迅速准确的诊断疾病、更加有效预防并治疗患者至关重要.尽管临床评估是其中为关键环节,但具有一定的局限,应采用其他工具辅助进行评估以提高疾病管理能力.
作者:车文良;刘文玲;胡大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12(IL-12)与IgA肾病疗效关系.方法: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的LgAN患者60例,比较它们在不同程度尿蛋白排泄量和治疗前后血清中IL-12的变化.结果:IL-12在IgAN活动时升高,随着IgAN治疗好转IL-12降低.结论:因此IL-12可作为IgAN治疗是否好转的标志.
作者:张慧儒;Xue Lan-fen;常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本实验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观察黄芪对小鼠脑缺血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组、黄芪组.黄芪组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2.5g/kg,缺血组和假手术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天后用微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20min,手术后即刻断头取脑、冷冻,进行热休克蛋白70的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升高58%,黄芪组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升高32%;与缺血组相比,黄芪组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降低16.5%.结论:脑缺血敏感地诱导了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而黄芪的应用明显地抑制了其表达.
作者:张丽蕊;Chen Jin-l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摄影及CT扫描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总结近3年经乳腺钼靶摄影及CT扫描确诊同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患者28例,分析钼靶摄影及CT扫描的影像学征象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28例乳腺癌患者中13例有明显肿块影,部分有毛刺样改变,4例仅有细小的沙粒样钙化,其中15例伴有间接征象.结论:乳腺钼靶及CT扫描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触诊阴性患者,乳腺影像学检查更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
作者:杨江萍;Guan Su-an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