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聚糖肽对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感染的预防作用

郭彦聪;成月英;张立华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 复发, 继发感染
摘要: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对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NS)继发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102例初治SN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36例)、B组(35例)和对照组C(31例).三组均采用泼尼松中程疗法,治疗A组在此基础加用甘露聚糖肽片口服、B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患儿8周内缓解率、6个月继发感染率、肾病复发率及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血浆IgG、lgA、IgM的变化.结果:三组8周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继发感染率和复发率治疗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后治愈天数治疗各组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用药6个月后治疗各组血浆IgG上升,显著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血浆IgA、IgM治疗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结论:甘露聚糖肽具有降低SNS患儿继发感染、减少复发的作用,改善了因长期使用激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细菌培养标本细菌型与L型同步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通过对245例送检标本同时做细菌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了解L型菌的培养意义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45例标本采用常规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对检出的L型细菌做药敏试验并返祖后进行生化鉴定.结果:245例标本中常规细菌培养检出率为45.13%,L型细菌检出率为65.48%.其中前五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结论:L型细菌培养可明显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L型菌耐药率和普通型一样有增加的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郝育英;刘一婷;高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对医院制剂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我国的医院制剂是从20世纪5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医院制剂为弥补临床药品供应不足,配合临床医疗科研,开发新药及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对药品的生产配制已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对医院制剂的法制建设也逐步完善,因此医院制剂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医院制剂工作适时发展已经成为医院药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1].

    作者:罗贵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治

    1 概述颈椎病其中表现为植物神经紊乱者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与颈部急性损伤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慢性损伤,颈部组织劳损对交感神经的不良刺激,或炎症渗出物质刺激有重要关系,与交感神经受牵拉,刺激等因素有关.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0%.

    作者:李艳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发伤早期救治体会(附100例临床分析)

    多发伤是严重创伤的一种,伤情重,并发症多.不详尽分析判断及正确处理其死亡率极高.就我院近年来的救治情况和100例病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温景柱;徐春霞;隋金华;龙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诊复合伤救治状况(附312例分析)

    我院是一所三甲医院,急诊科外科值班医生由骨科、普外、脑外、泌尿外科等科室高年资住院医生以上人员轮转组成.本文分析我院近两年来急诊外科复合伤和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救治状况,并为急诊外科发展建设提供依据.

    作者:敖日布;刘玉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早期半卧位预防腹部术后腰肌酸痛的探讨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早期半卧位在预防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小时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例,程度轻,于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D例,程度较重,有2例腰酸痛难忍.结论: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作者:赵爱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晚期胃肠癌时辰化疗的护理体会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其早诊、早治率却仍然很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仍然需要依赖于全身化疗来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开展了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替加氟栓的时辰化疗治疗晚期胃肠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来艳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癌症晚期患者临终需求的调查与护理

    由于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人的寿命得以延长.现代人不但需求高质量的生活,而且,高质量的死亡也渐受重视,这就是临终关怀.癌症病人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尤其是癌症晚期病人.他们倍受躯体痛苦和精神的巨大压力,如何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临终关怀,施以更好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平静无痛苦的走完人生是现代肿瘤护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160例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作者:龚丽娟;陈海燕;阎立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其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45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治愈好转3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7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的发生,与发病年龄、原有基础疾病及治疗药物的使用等密切相关,一旦发生,应及时积极治疗.

    作者:刘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给予依达拉奉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d,连续14d,检测治疗前、发病72h和治疗后7d、14d患者血清SOD、NSE的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于发病72h、治疗后7d血清SOD高、NSE浓度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治疗可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保护神经元.

    作者:孟文格;陈小贺;陈浩;陈欣华;王生池;赵颖新;刘玉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损伤.方法: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临床、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勤检查,部份同时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结果用CEAP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DM组CEAP各项评分中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功能丧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糖尿病组受累血管以小腿部腘、胫前、胫后静脉,大隐静脉膝下段、小腿部交通静脉返流性受累多于对照组(P<0.01),静脉瓣返流组合也以小腿部静脉明显.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重于一般老年人,受累静脉损伤以小腿部静脉为主.提示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损伤为糖尿病足发病原因之一,应早期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沈芸;苏克智;白松;张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方法:对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Ⅱ、Ⅲ、avF导联Q波完全消失4例(10%),Ⅱ、Ⅲ、avF导联Q波转为非病理性Q波者4例(10%),Ⅱ、Ⅲ、avF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者24例(8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在Ⅱ、avF导联中,ⅡavF导联Q波消失者明显高于Ⅲ导联.

    作者:王国军;杜占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甘露聚糖肽对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对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NS)继发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102例初治SN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36例)、B组(35例)和对照组C(31例).三组均采用泼尼松中程疗法,治疗A组在此基础加用甘露聚糖肽片口服、B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患儿8周内缓解率、6个月继发感染率、肾病复发率及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血浆IgG、lgA、IgM的变化.结果:三组8周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继发感染率和复发率治疗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后治愈天数治疗各组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用药6个月后治疗各组血浆IgG上升,显著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血浆IgA、IgM治疗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结论:甘露聚糖肽具有降低SNS患儿继发感染、减少复发的作用,改善了因长期使用激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郭彦聪;成月英;张立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上胸段硬膜外微量泵用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上胸段硬膜外腔用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患者给予上胸段硬膜外微量泵持续用药治疗.结果: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结论:上胸段硬膜外持续用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金辉;张铁民;张少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危重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ICU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5年10月~200r7年10月收治的41例危重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深部真菌感染多好发于下呼吸道(40.74%),泌尿道(20.37%).胃肠道(16.7%),上呼吸道(11.10%)等部位,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多(55.60%).结论: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减少或避免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作者:董谞楣;郑超;闫奕;王亚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临床降压观察

    目的:了解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作用情况.方法:在规范治疗基础病基础上,(1)治疗组:氨氯地平5mg日一次,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47.5mg日一次.(2)对照组:氨氯地平5mg日一次.服药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对血压控制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心率反应性增快者明显减少,患者睡眠也有改善.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作用肯定,安全可靠,价格适中.

    作者:高会茹;张立忠;赵丽明;韩晓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四妙勇安汤临床新用

    《四妙勇安汤》出于《验方新编》,药物组成:金银花、元参各三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为主,元参泻火解毒为辅,当归活血散瘀,甘草配合金银花加强清热解毒以调和诸药.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脉,药虽四味,但量大力宏疗效突出.主治:脱疽.用于患肢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的热毒炽盛之证[1].现代临床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坏疽及动脉硬化坏疽等,确有疗效,临床亦多有报道不再赘述[2].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其它外科病例,每获良效,兹以验案为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菊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HP彩色超声检查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情况,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形成者98例,阳性率81.7%;对照组中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9例,阳性率19.0%.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三组:脑梗塞组、腔隙性脑梗塞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测量三组患者颈动脉IMT,三组比较,脑梗塞组与TI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塞与脑梗塞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塞与TI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脑梗塞组和TIA组患者比腔隙性脑梗塞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

    作者:李印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为观察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比较其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血清CIL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绪论:血清CRP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

    作者:李燕;陈欣华;傅向华;吕新湖;张国如;冯燕光;李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术前将术中可能用到得物品、药品准备充分,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严密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术中29例病人在扩张狭窄部时出现较严重的心动过缓,低血压,3例出现轻度神经损害症状,通过熟练的护理配合,周到细致的护理均顺利安全完成.结论:密切的护理配合是高风险、高难度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冯素敏;李丽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