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郭爱庄

关键词:跟骨钛板, 跟骨骨折, 内固定
摘要: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由于跟骨在足部整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跟骨骨折后应充分恢复其本身的正常位置和距下关节关系.治疗上,传统以保守治疗为主,重视早期功能锻炼,而近年来采用手术内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渐成共识.我院从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采用可朔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42例、44侧跟骨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2月~2006年10月来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7例高龄股骨租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75~94岁,平均年龄82.5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13例,ⅢB型23例,Ⅳ型11例.7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0例合并有其他器官疾病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患者采用股骨头簧换术治疗.结果:1例术后5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16个月因心脏疾病死亡,46例获6~35个月随访,39例(84.8%)患者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未出现感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能迅速恢复忠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中强;曾勤;蔡立民;骆家伟;叶伟洪;黄国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脊麻-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脊麻-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子宫全切手术患者56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脊麻-硬膜外(CSEA组)和硬膜外(EA组).两组均选择L2~3椎间隙硬膜外阻滞置管(CSEA组经脊麻针注入0.75%布比卡园12~15mg后置管).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10min(T3)及进腹探察(T4)和牵拉宫颈(T5)时的BP和HR;记录感觉阻滞高平面及别达时间,首次局麻药用量及局麻药总量,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手术后并发症以及麻醉效果评价.结果:与EA组比较,CSEA组高麻醉平面及高平面出现时间,首次麻醉药用量,局麻药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组进腹探查和牵拉宫颈时HR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EA组进腹探查时SBP、DBP明显低于术前(P<0.05),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术后_两组均无头痛及其他并发症.结论:CSEA组麻醉作用优于EA组,辅助以镇痛、镇静剂后患者舒适度高,仅次于全麻效果,与全麻相比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也深受妇产科医师的青睐.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箴;池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非甾体抗炎药肾损害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减少前列腺素(PG)的产生而发挥作用,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因此,在发热、疼痛以及风湿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福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抗病毒药物的肾脏损害

    自1959年第一个核苷类药物碘苷(Idoxuridine,IDU)问世、并于1962年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取得成功以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2年底,临床应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已经达19种之多,成为目前艾滋病、疱疹、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首选药物[1,2],该类药物是天然核苷的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竞争性作用于RNA病毒的逆转录酶或DNA病毒的DNA聚合酶,嵌入正在合成的病毒DNA链中,终止DNA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中,约50%以上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自1984年首次发现该类药物在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导致急性肾脏损害以来,随着药物的日益广泛应用,有关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报告也日益增多[2,3].

    作者:李文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葡萄糖酸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11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60例.均采用常规对症、补液和饮食治疗,治疗组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止泻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3.42±2.17)天,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在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欧婉杏;梁文青;汪玲华;查彩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目的:为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精神心理变化、生活质量、以及相关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化疗的80例患者.采用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CC),进行闯卷式调查,比较化疗前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化疗使36%患者情绪变差,轻中度和重度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2%和12%.能够影响患者的因素中包括:化疗的副反应,患者家属、社会、经济等支持.同时化疗对性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精神心理问题,化疗加重了不良影响,因此设计合理的精神心理干预将会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玲;王文彤;徐红卫;曹泽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桑叶黄酮和多糖对Ⅱ型糖尿病的影响

    目的:研究桑叶多糖和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TC、TG的影响.方:STZ制备糖尿病模型,测定桑叶多糖黄酮治疗糖尿病火鼠前后血清中的血糖、胰岛素、TC、TG的变化.结果:桑叶多糖和黄酮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胰岛素升高,TC、TG显著降低.结论:桑叶黄酮和多糖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维持胰岛的结构完整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关.

    作者:任丽平;李先佳;宗自卫;朱保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大鼠海马中56KD、83KD蛋白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协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切割海马伞大鼠海马中56KD、83KD蛋白在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切割海马伞后的海马进行非变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墩低分子量区的56KD、65KD和83KD 3条差异蛋白条带电洗脱后以不同的组合加入鼠胚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培养液中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12天后行MAP-2免疫荧光染色,记数其中MAP-2阳性神经元数,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用STATA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56KD+65KD+83KD组和56KD+83KD组MAP-2神经元的数量是47.1±9.64,43.7±8.41,胞体大,突起丰富:65KD+83KD组、56KD+65KD组、56KD组和83KD组MAP-2神经元的胞体较小,突起较矩:65KD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元胞体小,突起短.MAP-2神经元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6KD+65KD+83KD组和56KD+83KD组与其他6组均有显著性差异.56KD+65KD+83KD组和56KD+83KD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65KD+83KD组、56KD+65KD组、56KD组和83KD组四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它们与65KD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65KD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56KD、83KD蛋白在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蕾;金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造影剂肾病现状及新认识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取得了长足发展,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所谓CIN是指排除其他肾脏损害因素后,使用造影剂后2~3d发生的急性肾损害.目前本病诊断标准尚不统一,通常认为血清肌酐(Scr)水平比造影前升高25%~50%,或Scr升高44.2~88.4umol/L便可诊断[1~3].CIN的发病率报告不一,从0%~58%不等[4,5],目前为住院病人急性肾衰竭的第三位致病因素[2,5,6].

    作者:邹古明;谌贻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LPHP治疗老年眩骨近端骨折33例,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7例.结果:平均随访13 2个月(6~21个月),33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无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清况发生,按Neer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4.8%.结论:LPHP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对老年人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士鹏;刘峰;李士春;云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92岁.因肺炎急性呼吸衰竭后昏迷而入院就诊.查体:体温36.0℃、脉搏108次/分、呼吸频率28次/分、血压135/65mmHg(1mmHg=0.133KPa),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74%,颜面青紫,口唇紫绀,中度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浅促,三凹征明显,下颌式呼吸,双肺可闻及大量干、湿性哕音,心率108次/分,心律齐,腹部平软,肠鸣音略弱,双下肢轻度水肿.

    作者:杨丛丽;高耐芬;谢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4小时pH监测的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客观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对胃酸的抑制作用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从2005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有35例患者入组,经监测结果:两组pH监测总时间、pH上升至4的时间、pH上升至6的时间、pH上升>4的时间所占百分比、pH上升>6的时间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酸抑制是有效面安全药物.

    作者:李晓昕;张宜山;张振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酒精中毒引起心脏损害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酒精中毒者心电图、心肌酶变化,探讨不同程度急性酒精中毒弓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03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做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测,对其中80例心脏受损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跟踪观察.结果: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心肌酶升高率随中毒程度而增高(P<0.01).传导阻滞发生率也随中毒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经及时治疗,心电图、心肌酶均恢复正常.结论:急性酒精中毒程度与心脏损害发生率及程度呈正比,急性酒精中毒对心脏损害,经积极治疗大多数足可逆的.但中毒越重心电图、心肌酶恢复时间越长.

    作者:王利娜;付印;赵云芳;宋军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子宫巨大血管平滑肌瘤误诊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24岁,未婚,主因月经量增多,痛经半年,加重2天,于2007年1月26日住院.

    作者:胡艺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脂蛋白a及ApoA1/ApoB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B[ApoA1/ApoB]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台症、稳定型心绞痛息者的变化,以明确LP(a)、Apohl/ApoB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中的作用.方法:2007~2008年行选择性冠脉造影(CAG)的患者中,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随机选取急性冠脉综合症50例、稳定型心绞痛50例、正常对照50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多支病变组46例.分别测定这些患者的LP(a)、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ApoA1/ApoB的血浆浓度.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LP(a)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L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差异;(2)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poA1/Apo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poA1/Apo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LP(a)水平及ApoAl/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P(a)、ApoA1/ApoB均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LP(a)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系更为密切,LP(a),ApoA1/ApoB与冠脉病变的范围无明短相关性.

    作者:努尔巴哈提;王喜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OMI患者PAI-1、AT-Ⅲ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抗凝血酶-Ⅲ(AT-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岸度(IMT)的关系.方法:共入选56例OMI患者,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IMT,同时检测AT-Ⅲ、PAI-1水平.以颈动脉IMT作因变量,AT-Ⅲ,PAI-1,血浆纤维蛋白原(FBN)等13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PAI-1等7个变量进入方程:IMT=-0.5431+0.0438FBN+0.0831PAI-1+0.0024SBp+0.0023Age+0.1725LDL-0.1256HDL+0.3733Apo-B.提示:PAI-1与颈动脉IMT正相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AT-Ⅲ未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其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2、对PAI-1、AT-Ⅲ与颈动脉IMT的关系分别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其结果分别为:IMT=-0.2039+0.5343PAI-1,r=08221,P<0.0001;IMT=0.8538+0.0006AT-Ⅲ,r=0.1095,P=0.4215.此结果亦表明:PAI-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结论:老年OMI患者病情稳定时,PAI-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是颈动脉TMT增厚的危险因素;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

    作者:杜荣品;刘惠良;陈淑霞;张至;薛华;吕妍琨;陈华;谷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诊危重症感染2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急诊危重症并发感染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病原学快速诊断手段,正确的初始抗生素经验治疗至关重要.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并防止产生细菌耐药性.急诊对危重症感染的治疗在初期阶段就使用广谱抗生素已形成国际性共识,即降阶梯治疗策略[1].

    作者:张伟;史功;窦京运;周冀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无痛胃镜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用小剂量丙泊酚在屎毒症患者行无痛胃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尿毒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无痛胃镜,对照组行常规胃镜:分别观察记录检查前、插管时、检查2分钟时及检查后的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检查效果及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检查效果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HP,SBP,SP02,RR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中采用小剂量丙泊酚的无痛胃镜更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稳定及检查效果更佳.

    作者:曹丽玲;黄南明;黄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古巴医疗体制的成就带来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 医疗体制的成功经验遭受美国封锁制裁40余年的古巴,坚持自力更生的道路,形成自己独特的医疗卫生体制,在2006年WHO统计的数据中,作为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在主要的全民卫生保健体制上超越了美国(图1).古巴人人享有医疗保险,而美围目前尚有4 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这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却有着全世界完备、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医疗制度,并取得举世瞻目的成就,包括传染病控制,减少婴儿死亡率,建立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控制慢性疾病等方面.

    作者:尹荣秀;胡大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片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优势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过度激活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机制之一[1].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早期已经有了SNS的激活,且SNS激活先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mion system,RAS)激活.因此治疗高血压病时,在阻断RAS之前阻断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活性可能更为合理.

    作者:周娜;光雪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