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滑石粉在电视胸腔镜下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龚民;崔永;高志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 胸膜固定术, 胸腔镜, 滑石粉
摘要:目的:探讨滑石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方法:9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经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膜转移结节烧灼或(和)肺内病灶切除术,其中48例胸膜腔内注入滑石粉,44例注入顺铂.结果:滑石粉组有效率为93.7%,顺铂组有效率为69.8%.滑石粉组的引流时间为(5.5±1.2)d,顺铂组为(6.5±1.5)d.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膜转移结节烧灼或(和)肺内病灶切除,并胸膜腔内注入滑石粉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治疗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瘦素(Lp)水平变化,以及CRF的治疗如促红素(EPO)、血液透析、肾移植,对CRF患者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CRF患者(肌酐>5mg/dL)150例(实验组),健康志愿者60例(正常对照组);将实验组分为以下几个亚组:①未透析组;②血液透析组;③肾移植组;再根据EPO治疗情况分EPO治疗组和非EPO治疗组,分别于空腹取静脉血,测定Lp水平.再从血液透析组中选取患者30例(规律透析2~156个月)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和高通量透析组,测量单次透析前后Lp水平.上述分组均按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原则进行.结果:①CRF患者L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②应用EPO治疗后,CRF患者Lp水平下降;③常规血液透析对CRF患者Lp清除差,而高通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CRF患者Lp水平的影响可降低30%,肾移植对CRF患者Lp水平下降有显著差异.结论:CRF患者L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高通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及肾移植可以部分降低CRF患者Lp水平.

    作者:孙芳;彭立人;徐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返魂草提取物解热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返魂草提取物(FH)解热的作用.方法:通过内毒素致家兔体温升高和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研究FH的解热作用;结果:返魂草提取物各剂量组对内毒素致家兔体温升高、对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强度与剂量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返魂草提取物具有显著地解热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商明秀;陈秀兰;尚士光;周丽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关于中药现代化思潮的评述(三)

    2.3技术买施类2.3.1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西药化辨析在现实中公开地宣称中药现代化就是中药西药化的言论,实际上是没有的,尤其是以文章的方式来直接表达这样的观点,更是鲜见.然而在现实中,在真实的关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这种观点还是存在的,这种观点的倾向还是很明显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在一些人的头脑里本来就存在着中药应当西化的观点,碍于中医药政策,碍于历史的情感,这种观点被压抑了言论的彰显,便用行动来表示.(2)由于专业分工导致的医药分家的现状.

    作者:武志昂;毕开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冬季,更需要重视疾病的预防

    大风降温,使我国进入寒冷季节,人们如不重视冷热干湿、衣物加减和身体的锻炼,疾病就会悄悄的来到你的身边,稍有不慎就会进入你的身体,引发各种疾病,其中,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本期特别设立恐血管病专题.

    作者:黄宏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甲状腺机能减退症30例分析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DM)冠心病(CHD)合并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进行临床分析及探讨其病因.方法:对住院老年DMCHD合并甲减的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着重分析其DM、CHD、甲减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老年DMCHD合并甲减的病人甲功5项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结论:老年DM患者CHD并发甲减,与DM血管病变垂体缺血、缺氧致使垂体机能受损,使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减少,甲状腺机能受损有关.

    作者:丁成金;王夏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导致继发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真菌感染与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内科60例真菌感染的病人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病人是诱发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部位以肠道感染为主,以联合用药者居多.结论: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合理选择与应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王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短期内重复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短期内重复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TRI)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02年12月至2007年6月短期内成功接受了介入诊疗的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观察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共255例患者在短期内重复接受了TRI,TRI初期有90例患者,后期165例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比率分别为2.2% vs 1.2%(P≥0.05);血肿12.2%vs 3.6%(P<0.05);术后穿刺侧上肢疼痛、无力3.3% vs 3.0%(P≥0.05);迷走反射1.1% vs 1.8%(P≥0.05).结论:短期内重复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分次操作中采取适当措施可能会使其并发症进一步降低.

    作者:王磊;王明生;王河;李明昌;洪衡;肖毅;杨光;李咏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依那普利及吲达帕胺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者血糖血钾影响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吲达帕胺单药或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者血糖、血钾的影响.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35~78岁,分为3组,每组40例.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吲达帕胺组口服吲达帕胺2.5rn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两药同服,服法同上2组.3组疗程均为12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钾.结果:依那普利组空腹血糖降低、血钾上升(P<0.01),吲达帕胺组空腹血糖升高、血钾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空腹血糖、血钾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用不仅联合降压,而且互相纠正单用引起的血糖、血钾波动的不良反应.

    作者:马铼枫;刘梅颜;董露霖;魏军平;倪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与心肌再灌注水平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6例成功接受急诊PCI术的AMI患者,根据心肌Blush分级分为0/1级组(n=26)、2级组(n=32)和3级组(n=28).于PCI术前、发病24h、48h和14d测定血浆BNP浓度,14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浆BNP水平PCI术前无明显差异,发病24h、48h和14d时Blush 0/1级组>Blush2级组>Blush3级组,分别为24h:(631±285)ng/L、(362±149)ng/L和(278±135)ng/L,P<0.05;48h:(482±246)ng/L、(278±112)ng/L和(205±124)ng/L,P<0.05;14d:(257±133)ng/L、(163±78)ng/L和(119±50)ng/L,P<0.05.14d时BNP水平与LVEDVI(r=0.75,P<0.01)、LVESVI(r=0.78,P<0.01)正相关,与LVEF(r=-0.63,P<0.01)负相关.结论:急诊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显著影响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

    作者:曹树军;王立中;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Microtest 1自动快速血沉仪建立儿童红细胞沉降率参考范围的探讨

    目的:通过Microtest1 自动快速血沉仪建立健康儿童的参考范围.方法:分别应用Microtest1 自动快速血沉仪和魏氏法对来我院就诊的病孩83人同时检测ESR,对健康儿童男、女各50人应用Microtest1 自动快速血沉仪进行ESR的检测,统计健康儿童参考范围.结果:Microtest1检测的ESR结果与魏氏法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2);重复性较好(CV<7%).试验测定的健康儿童的参考范围为男(4.54±6.14)mm/h,女(6.62±9.82)mm/h,男、女孩之间ESR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9),女孩略高于男孩.结论:Microtest1 检测的ESR与经典的魏氏法相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重复性较好,在儿童常规检测ESR工作中完全可替代魏氏法.

    作者:林淑仪;姚淑雯;李梅爱;刘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髓过氧化物酶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PO水平.结果:MPO在AMI和UAP组中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作者:刘志远;张金盈;李纲;李玉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行冠脉造影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院104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049例患者中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直径狭窄≥50%)的检出率13.3%.564例冠心病患者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检出率20.7%,明显高于非冠能源心病患者.(2)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狭窄组与无肾动脉狭窄组比较,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陈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及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年龄也明显偏高.(3)高龄、高血清肌酐浓度水平、冠心病特别是三支冠脉病变患者有高的肾动脉狭窄检出率.(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血清肌酐浓度、冠心病、三支冠脉病变是预测.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较常见,患者的临床特征能提示肾动脉狭窄.

    作者:王明生;洪衡;洪学义;王河;李明昌;王磊;肖毅;杨光;罗静;谭丽玲;王红梅;任海明;贾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并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治疗组40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40例(对照组).本研究中对照组,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的降颅压和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静脉注射尿激酶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降颅压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动脉灌注N.S100ml+尿激酶20万U1次,加用纳络酮2mg/d静脉注射,1次/d,连用7天.并在治疗后1、3、7、14d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2h、1、7d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发病后12h内行灌注治疗的有效率在术后2、12h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在发病后12~48h行灌注治疗病例的有效率;治疗组灌注治疗后PT和APTY延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发病超早期进行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一种治方法.

    作者:于荣波;黄小丽;陈志;唐翠卿;林桂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华法林用于预防75岁以上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PT-INR安全范围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年龄≥75岁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进行华法林抗血栓治疗PT-INR安全范围.方法: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院连续诊治的264例75岁以上非瓣膜病性AF患者随机分配至低抗凝组、中抗凝组、强化抗凝组,门诊随访,记录3组患者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NR控制在1.5~2.0比较,当INR控制在2.0~2.5和2.5~3.0时,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且2组问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在高抗凝强度治疗组,出血事件明显增加:1例颅内出血,1例严重消化道出血,8例其他类型出血,与之相比,低抗凝组及中抗凝组中出血事件明显减少: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为0%,其他类型的出血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也分别减少62.5%和50%,2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我院264例非瓣膜病性AF患者中,应用华法林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将INR控制在2.0~2.5,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张银;曹树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滑石粉在电视胸腔镜下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滑石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方法:9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经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膜转移结节烧灼或(和)肺内病灶切除术,其中48例胸膜腔内注入滑石粉,44例注入顺铂.结果:滑石粉组有效率为93.7%,顺铂组有效率为69.8%.滑石粉组的引流时间为(5.5±1.2)d,顺铂组为(6.5±1.5)d.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膜转移结节烧灼或(和)肺内病灶切除,并胸膜腔内注入滑石粉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龚民;崔永;高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Kit基因及其突变与白血病

    C-Kit原癌基因表达产物C-Kit受体(又命名为CD117)与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CF)结合后,可激发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对正常造血细胞、肥大细胞、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肿瘤细胞的增殖、恶性演进及凋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C-Kit的结构、信号激活的转导途径、调控途径、C-Kit基因突变与白血病的发生、治疗、预后关系.

    作者:潘全;刘汉芝;许元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NSTE-ACS患者不同策略与TIMI危险评分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不同治疗策略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老年NSTE-ACS患者共242例,随机分为早期保守治疗组和早期有创干预组,再根据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随访30天与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评价不同TIMI危险评分对两种治疗措施的影响.结果: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30天及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减少(P<0.05),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30天及6个月TIMt危险评分高分组、中分组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随访同期早期保守治疗组(P<0.05),但低分组间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IMI危险评分高及中分组NSTE-ACS患者中,早期有创干预较保守治疗组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作者:兰丽辉;郑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营养治疗的费用控制和相关政策研究

    历经30多年的临床实践,随着临床营养治疗理论、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改进,营养治疗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与初的单纯膳食平衡和营养保健概念相比,现行的临床营养治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仅使营养不良的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危重、应激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梅;刘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调整与监测的探讨

    目的:探讨我国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及通过监测INR调整药物剂量的方法,推动华法林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AF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66例,男38例,女2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剂量,监测INR及出血等副作用.结果:华法林INR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华法林维持剂量范围为1.5~5mg,80.2%患者华法林用量为2~3.5mg,维持INR2~3时,轻度出血率7.6%,经相关处理并调低INR值,所有出血均停止,无1例因严重出血而终止抗凝治疗.结论: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意义重大,个体应用差异较大,但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孙常成;王林;韩先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研究进展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和心肌保护方法.该手术在术中不阻断冠状动脉循环,心肌可持续地得到氧合血供,术中心脏处于空跳状态,避免了传统的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所无法避免的心肌缺血性损害以及及再灌注损伤等缺点.由于该手术温度多控制在31~35℃之间,即浅低温范围,故定义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体操作中对温度并无严格限制,可随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是一种较符合机体生理功能,能较有效保护心肌手术方式.自从该术式的出现已引起了心脏外科医师的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作者:朱辰;季强;梅运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