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烨之;蒋锦琪;陈书艳;赵美华;范维琥;施海明;严萍萍;蔡乃绳;童步高;魏盟;张奇志;吴宗贵;黄佐;樊民;金立仁;王肖龙;王懋英;吴士尧;朱文敏;解玉水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23株临床分离萃兰阴性杆菌和7株标准菌所产生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方法:对23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用Etest法检测ES-BL,用三维法检测Amp C酶.以生物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抑酶保护率.结果:临床分离致病菌23株中18株产ESBLs,Amp C酶全部为阴性.结果表明哌拉西林/舒巴坦(4:1)与氨苄西林/舒巴坦(2:1)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1)的相对水解率和抑酶保护率相同(P>0.05).哌拉西林/舒巴坦(4:1)的相对水解率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0.05).结论:舒巴坦与哌拉西林复方提高了哌拉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所产β-内酰胺酶(包括ESBLs)的稳定性,增强了抗菌作用.
作者:胡云建;马慧霞;张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与米力农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GHF)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病人使用培哚普利2~4mg/d qd,口服使用4周;米力农0.5μg@kg-1@10min-1静脉注射,然后0.375~0.75μg@kg-1@min-1,每日1次,静脉输注,总量5~10mg,7天为1疗程,间歇使用2疗程.对照组病人使用5%GS 250ml+多巴酚丁胺40mg,5~20 μg@kg-1@min-1,静脉输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闻歇使用2疗程.采用统一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二药联用治疗CHF,在临床和改善心功能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达93.6%和9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和76.8%(P<0.01).结论:培哚普利和米力农联用治疗CHF,无论在临床表现还是在心功能改善方面,均可起协同作用,产生良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可减轻某些副作用.
作者:张明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置入硬通道冲洗,引流的疗效.方法:采用CT定位无头架技术向血肿腔内置入硬通道缓慢、反复冲洗,引流的方法对19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无头架定位置入硬通道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局部麻醉方便,总有效率99%,并发症如再出血、脑挫伤、脑内小血肿发生率14.95%.结论:无头架定位置入硬通道可作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赵奇煌;李锦平;宋英伦;吴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Graves'病(简称G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为特征,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而对GD糖代谢异常的产生机制目前也说法不一.本文对GD糖代谢障碍的特点及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刘薇;袁申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导言在药品应用于临床后需要不断地监测其安全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即时报告系统(即英国的黄卡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潜在药品危险性的早期警戒及连续监测的方法.
作者:田少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过去十年间,随着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模式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等所致感染症的有效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作者:马培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4例老年甲亢及82例青年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多数老年甲亢患者缺乏甲状腺肿大、突眼、食欲亢进等典型甲亢表现,而往往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其中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心血管系统表现多见,其次以纳差、消瘦等消化道症状多见,有些表现为淡漠型甲亢.结论:充分认识老年甲亢的特殊临床表现,对疑诊患者及时作有关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孙燕淑;宋以信;祁芸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药物经济学是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融合卫生经济学方法,创建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它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地确定、测量、比较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间、药物治疗方案和其他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和家庭病床等)的成本、效益、效果及效用[1].
作者:陈钧;蒋学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vndrome,ACS)的发病机制研究与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就,对ACS的干预对策和模式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了解这些成就,实施这一转变,对于提高ACS的治疗水平,使更多病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和促进学科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二十年来,随着人们对急性胸痛的观念更新和技术改进,对急性胸痛病人的评价水平不断提高,但目前仍存在某些争议.在美国,以急性胸痛到急诊室就诊并收入院的病人逐年增加[1,2].急诊室误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近期死亡率约为25%,至少是住院病人的两倍.
作者:王建旗;胡大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PTCA)前后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的动态变化,以明确P-PTCA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的CK-MB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其佳切点.方法:确诊为透壁性AMI的患者90例,分别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n-PA)静脉溶栓、P-PTCA和药物非再灌注治疗三组,从A-MI发病至发病后96小时观察CK-MB的动态变化.并以AMI后CK-MB峰值出现的不同时间为切点,分别计算各个切点对于检出IRA开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试找出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佳的CK-MB峰值时间.结果:(1)rt-PA静脉溶栓后CK-MB峰值出现于发病后(11.9±4.4)小时,P-PTCA后CK-MB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2.10±4.12)小时,二者均较AMI非再灌注治疗组明显提前,但rt-PA静脉溶栓组和P-PTCA组间的CK-MB峰值提前的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rt-PA静脉溶栓组的CK-MB峰值的佳切点在AMI发病后14小时左右;P-PTCA组CK-MB峰值的佳切点在AMI发病后13小时前后.结论:AMI患者成功的进行P-PTCA后,CK-MB的峰值出现在发病后的8~16(12.10±4.12)小时,判断P-PTCA后IRA开通的佳切点可能在AMI发病后13小时前后.
作者:马颖霞;李瑞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介绍瑞典国家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所作的一项有关高血压治疗经济学研究报告.该报告具体测算了瑞典高血压治疗总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弗明汉模型,进行了相应的费效分析.
作者:刘克军;王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顽固性心绞痛(refractory angina pectoris,RAP)是冠心病终未阶段危险的临床征候群[1].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日益成熟的脊髓刺激疗法为RAP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胡大一;李运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糖尿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的独立致病因素,大血管疾病并发症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1].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以上.
作者:张大庆;赵水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活化及集聚,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性阻塞.
作者:荣烨之;蒋锦琪;陈书艳;赵美华;范维琥;施海明;严萍萍;蔡乃绳;童步高;魏盟;张奇志;吴宗贵;黄佐;樊民;金立仁;王肖龙;王懋英;吴士尧;朱文敏;解玉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实施尤其是随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的迅猛发展,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益处,如医药公司的研究费用下降,新药开发时间缩短等.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有效而又能避免毒、副作用的药物,进行真正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对于病人而言,服用恰当的药物不但降低了费用也可以避免潜在的危害.因此,对影响临床用药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不同个体可能出现的不同反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佐广;温绍君;吴兆苏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