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移动护理系统护理评估单的简化与应用

孙玉娟;田凤华;梁靖

关键词:移动护理系统, 护理评估单, 护理文书, 简化
摘要:目的 探讨简化版护理评估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评估单简化小组,设计、修订新版护理评估单,在试点科室运行,而后在全院范围内推行,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 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后,护理人员用于护理文书的书写时间缩短(t=37.71,P=0.000),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明显提升(t=34.30,P=0.000),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的识别率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书写的满意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15,P=0.000).结论 基于移动护理系统的新版护理评估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以提高护理文书的记录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CA125与PCT联合检测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的参考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CA125与PCT联合检测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诊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76例为观察对象,另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8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A125与PCT浓度.另外将176例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88例,其中A组根据CA125联合PCT检查结果 进行治疗,B组根据PCT检查结果进行用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清CA125与PCT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A125+PCT组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均显著高于PCT组;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二重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5与PCT可提高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王飞;聂森;黄小伟;沈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连续2个月接受治疗,比较DVT发生率、下肢临床症状及D-二聚体,P-选择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43.8%,治疗组为6.3%,两组DVT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组疼痛、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D-二聚体,P-选择素水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黄根林;黄燕;李又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血清IL-6、IL-8、TNF-α、hs-CR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中与肺功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慢阻肺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阶段体检结果 为正常者60例,形成对照组,检测和对比两组各因子水平,测定其与肺功能FEV1%pred,血尿酸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者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TNF-α、IL-6、IL-8和hs-CRP含量与FEV1%负相关,与患者血尿酸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患者存在气道炎症,或许是引起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因素.

    作者:兰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256层螺旋CT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损伤患者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未经治疗或血糖控制不佳的非冠心病Ⅱ型糖尿病患者(无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及其他影响心功能疾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非冠心病非糖尿病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计算出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份数(EF)、心肌质量(MM).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心脏冠状动脉CTA扫描EDV、ESV、MM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F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心脏冠状动脉CTA扫描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室间隔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收缩期左心室后壁增厚率和室间隔增厚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室间隔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分辨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正常人的早期差异,在诊断糖尿病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具有很好的优势.

    作者:欧冠英;林波淼;梁斌;姚润开;莫颖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早泄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 比较舍曲林联合多沙唑嗪及他达拉非治疗早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早泄患者2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0例.三组均服用服用舍曲林50mg,每日下午1次.B组患者加服多沙唑嗪4mg,1次/d(性生活前8~9h服用);C组患者于性生活前1h加服他达拉非20mg.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性生活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A、B、C三组患者的射精潜伏期均有所提高(P<0.05),B、C组患者射精潜伏期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对性生活满意度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B、C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多沙唑嗪或他达拉非治疗早泄比单独使用舍曲林在加长射精潜伏期、提高性生活满意度方面更加有效,但是联合用药也会导致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胃部不适、头疼、性欲下降等.

    作者:武晓萌;魏威;于洋;李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内科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的护理分析

    目的 总结心内科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观察事项及护理体会.方法 108例心内科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做好用药前、中及后的综合观察及护理.结果 108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出现低血压1例,停药观察后血压可恢复,药物外渗及静脉炎共9例,经停止输液,回抽局部残留的药液,抬高患肢,予25%硫酸镁湿敷、新鲜土豆片及喜疗妥外敷,四黄水蜜冷敷肿胀肢体等处理后皮肤红肿硬结消散.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在心内科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损害较大,因此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需专科医生准确制定方案,更离不开密切的观察和细心的护理配合.

    作者:肖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降低医院感染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细节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小玲;魏伟华;胡洁云;张秀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罗红霉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目的 建立罗红霉素纳米脂质载体包封率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条件:Diamonsil-C18柱(200mm×4.6mm,5μm);柱温30℃;流动相:0.067mol/L磷酸二氢铵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7.5)-乙腈(3:2);检测波长205nm;体积流量1.0mL/min;进样量20μL.对该色谱条件下测定罗红霉素的方法学进行考察,建立超滤离心法测定罗红霉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包封率.结果 在此色谱条件下罗红霉素与辅料及溶剂峰均得到良好分离,罗红霉素在50.0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n=7),超滤离心法测得罗红霉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包封率为(88.7±0.2)%.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罗红霉素纳米脂质载体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曾朝晖;林明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未病科、乳腺科门诊接受治疗的42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红金消结胶囊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红金消结胶囊同时,在其经停期间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乳房肿块直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临床疗效对比中,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15/21),观察组则为90.47%(1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肿块直径对比中,两组患者治疗第1、3个月时肿块直径均明显下降(P<0.05);不良反应的对比中,两组患者均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红金消结胶囊能够显著提高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大幅缩短肿块直径,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强成;李秀兰;全梦华;蔡颖娴;莫钰君;何金木;黎秀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的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就诊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患者心脏功能级别的增大,患者血尿酸和血浆脑钠肽水平也会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表现为正相关(r1=0.75,r2=0.80),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脑钠肽水平升高,且会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渐提升.

    作者:潘立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胆固醇代谢紊乱SD大鼠肝细胞膜生物泵糠蛋白表达的平行对照分析

    目的 分析胆固醇代谢紊乱的SD大鼠肝细胞膜生物泵糖蛋白(Pgp)及相关生化指标与正常大鼠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只;观察组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法制备为胆固醇代谢紊乱模型,对照组大鼠常规喂养保持健康;以免疫组化法分析两组大鼠肝脏Pgp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大鼠肝匀浆的各项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对照组大鼠肝脏Pgp平均光度值为(1.01±0.13),肝指数为(1.69±0.68);观察组大鼠肝脏Pgp平均光度值为(5.36±1.21),肝指数(3.35±0.37);观察组肝脏Pgp平均光度值与肝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肝脏脂肪病变+++的发生率为53.33%,对照组无+++级别肝脏脂肪病变发生,观察组整体肝脏脂肪病变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大鼠初始体质量、肝匀浆T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大鼠血清Tc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各项指标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脂肪病变程度与肝脏Pgp光度值呈显著高度正相关性,0.8关键词:胆固醇代谢紊乱P-糖蛋白肝脏内分泌

    作者:余静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筛查的意义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周期性体检尿筛查微量白蛋白的意义.方法 236例社区管理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糖尿病(A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B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素氮(BUN)进行测定.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高于A组患者的(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无差异(P>0.05);A、B组患者10年病程以下mALB在0~25mg/L和≥25mg/L例数均多于10年病程以上的例数(P<0.05),Scr在<97μmol/L和≥97μmol/L例数均多于10年病程以上的的例数(P<0.05);10年病程以下,A组患者的mALB和Scr在各区段例数均多于B组患者例数(P<0.05),在10年病程以上,A组患者的mALB和Scr在各区段人数均多于B组患者例数(P<0.05).结论 mALB可作为社区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周期性体检的常规筛查指标.

    作者:旷萌琦;谢丽娜;刘靓;吴小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ERCP术患者焦虑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焦虑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ERCP术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全心理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全心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状态,采用自制《ERCP术患者满意度问卷》评估护理满意度,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干预前、术前1d、术后1d、出院前1d的焦虑情绪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全心理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出院前1d的SA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心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ERCP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范玲娟;董金燕;何月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监测在小儿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监测在小儿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5月11日~2016年5月11日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32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均接受早期的目标导向治疗,按照治疗结果 分为两组,分别为存活组25例,死亡组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0、6、12、24小时对应的危重病评分APACHEII评分.结果0小时死亡组动脉乳酸值为(14.80±1.25)mol/L、APACHEII评分(28.00±4.05)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动脉乳酸值(6.32±1.24)mol/L、APACHEII评分(18.05±3.2)分;6小时死亡组动脉乳酸值为(15.45±2.04)mol/L、APACHEII评分(30.00±3.95)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动脉乳酸值(3.18±1.10)mol/L、APACHEII评分(15.61±2.22)分;死亡组患儿早期6 h乳酸清除率(9.58±1.05)%,明显低于存活组(43.01±3.29)%,存活组12h乳酸清除率(67.14±2.31)%,存活组24h乳酸清除率(76.55±2.77)%.结论 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监测对评估患儿感染休克程度和复苏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吴敏;陈捷;曾丽娜;陈丰;蔡翠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前期治疗的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及自我管理评分、自我管理教育前后自我效能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观察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疗效.结果 从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及自我管理量表得分情况分析,干预组FBG值、2hPG值、HbAlC值分别为(6.25±0.39)mmol/L、(7.27±2.66)mmol/L、(6.12±0.26)%均小于对照组值,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是否合理饮食、是否规律运动、是否自我监测和复诊率较教育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对照组效果明显低于干预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琦;宋静;张贺;郭艳宏;徐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症间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症间密切关系.方法 对我站门诊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不孕不育症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检测、同时进行支原体检测阳性男性不育精液作常规检查和支原体检测阳性不孕女性白带清洁度检查.结果 女性不孕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39.33%,明显高于对照组(10.76%),P<0.05;男性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率为39.1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52%),P<0.05;男性不育患者中支原体阳性和支原体阴性患者精液常规检查比较,结果显示阳性组a+b级精子活率为20.6%(P<0.05),阴性组精液常规检查变化不大;女性不孕患者中支原体阳性和支原体阴性白带清洁度检查,结果显示支原体培养阳性组炎症检出率为81.36%(P<0.05),而支原体培养阴性组只有18.68%.结论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不孕不育症有很大影响,是导致不孕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不孕不育症患者中重视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轻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NGAL和C反应蛋白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为AKI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新发AP患者125例,分为轻型AP组(MAP组)、重型AP组(SAP组),依据是否发生AKI又分为AKI亚组和非AKI亚组,采用ELISA法测定尿NGAL水平及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反应比较CRP预测AKI的价值.结果 所有MAP患者均无AKI发生,47例SAP患者中有30例发生AKI(占63.8%);入院后2h内测MAP组及SAP组患者尿NGAL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尿NGAL逐渐升高,峰值出现在入院后12h,且SAP组AKI亚组NGAL明显高于非AKI亚组和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预测AK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AL对SAP患者并发AK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早期诊断价值高于CRP.

    作者:王甫誉;程新生;郑永彬;缪丁丁;高金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60例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参数:频率10Hz,刺激时间3s,刺激个数30个,间歇时间35s,重复次数32次,治疗时间20min,刺激部位患侧大脑M1区.对照组不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接受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上肢部分)、MBI、WMFT评分分别为(治疗组vs对照组)(23.9±17.2)分vs(22.3±14.8)分、(50.6±23.0)分vs(46.8±18.2)分、(21.52±14.86)分vs(20.76±17.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上肢部分)、MBI、WOLF评分分别为(治疗组vs对照组)(39.5±21.1)分vs(29.0±19.5)分、(68.8±21.1)分vs(57.8±16.9)分、(36.37±15.28)分vs(28.09±16.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治疗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

    作者:游国清;梁慧英;游桂娟;黄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使用川芎嗪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使用川芎嗪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我院11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5例.A组给予基础治疗+丹参川芎嗪,B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出现PTF-V1≤-0.04mm·s、缺血性T波、ST段异常、房室传导阻滞的例数.并计算QTcmax、Qtcmax、QTcd以及JTcmax、JTcmax、JTcd.结果 在治疗前A、B两组PTF-V1≤-0.04mm·s、缺血性T波、ST段异常、房室传导阻滞、QT指标及JT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PTF-V1≤-0.04mm·s、ST段异常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5),且QTcd、JTcd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川芎嗪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可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作者:龚芳;李敏娟;黄洁芳;熊石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病变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病变程度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0岁以上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依据ARWMC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脑白质疏松、中度脑白质疏松和重度脑白质疏松,比较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率.结果 本研究中轻度脑白质疏松患者31例,中度脑白质疏松患者23例,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30例.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率(26.67%)显著高于轻度脑白质疏松患者(6.45%)和中度脑白质疏松患者(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6,P=0.033;χ2=4.600,P=0.032).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溶栓后出血转化率高,在临床上可将脑白质疏松程度作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据此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洁茵;官全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