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丰富环境刺激联合水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效果

汤琳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 丰富环境刺激, 水疗, 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水疗与丰富环境刺激联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进行水疗与丰富环境刺激联合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3个月后、护理6个月后的适应性、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等各项智能发育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前、日龄15 d、日龄28 d 的NBNA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前、日龄15 d、日龄28 d的体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3个月后和护理6个月后的适应性、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等各项智能发育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护理日龄15 d、日龄28 d的NBNA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护理日龄15 d、日龄28 d的体质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水疗与丰富环境刺激联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儿神经智力及生理发育,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正畸科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科责任制护理的工作模式。方法对照组患者由主管医生负责管理,护士实施常规的椅位配合护理,根据医生要求进行护理操作配合;试验组建立责任制护理小组,采用医、护、患同组工作模式,患者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负责管理,护士按护理程序实施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患者、医生、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正畸科开展责任制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漫丽;赵佛容;刘敏;张安翔;许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沙滩椅位用于MultiLoc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

    目的:探讨沙滩椅位用于MultiLoc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术中因特殊体位出现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沙滩椅位用于MultiLoc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在摆放体位时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加强护理干预。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与体位有关的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配合,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沙滩椅位摆放出现的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静;廖涛;秦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表对妇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表对妇科住院产后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57例妇科住院产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表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8.39±1.62)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9.50±1.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1.40±2.58)分、(23.41±3.3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计划表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降低SAS评分与SDS评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袁思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康复训练跟踪指导在舌癌术后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跟踪指导在舌癌术后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实施康复训练跟踪指导的舌癌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舌癌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康复积极性、康复效果以及生活幸福感。结果观察组的康复训练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在康复训练的需求程度、配合程度、依从程度等康复积极性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3个月后的语音清晰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生活幸福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训练跟踪指导能够提高舌癌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积极性,改善康复效果,增强生活幸福感。

    作者:喻磊;陈琼;田思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干预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与情志护理。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干预组治疗后HAMD、PSQ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组显效率、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莉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保健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过程中的保健功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300例老年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保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心理行为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效果好。心理干预组老年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干预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只是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因负面情绪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对于老年病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时,同时给予心理辅导,对有焦虑、抑郁情绪的老年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有显著的作用,可以明显增加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萍;薛花;常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在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在儿科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并发症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热消失、肺罗音消失、咳嗽消失、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迅速缓解患儿的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金娥;郑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肠内、外营养对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74例,根据是否经空肠造瘘管给予早期EN分为早期EN组(28例)和对照组(46例,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比较1周内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术后的健康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早期EN组的重组人胰岛素总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01),第3、5、6、7天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3天起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后早期给予EN有助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血糖控制,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孙薇;陈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颅内感染影响的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感染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 d、7 d、14 d,两组内白细胞计数均下降,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 d、7 d、14 d,两组内C反应蛋白均下降,且观察组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6%高于观察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明显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君静;傅国林;孙永霞;陈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 Non-Nutritive Sucking, NNS)在新生儿雾化吸入中的作用,旨在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家长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我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雾化吸入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行常规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新生儿在雾化吸入中的血氧饱和度( SaO2)、哮鸣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在雾化吸入前10 min的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雾化吸入中、雾化吸入后10 min S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儿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应用于超声雾化吸入操作中,减少了新生儿哭闹,稳定了SaO2,缩短了哮鸣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艳;丁晓华;郭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自我效能增强模式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模式降低肿瘤化疗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相邻两时间段内深圳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化疗患者各60例,分别进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干预组进入“自我效能加油站”,给予精细化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第3个化疗周期结束后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骨髓抑制知识知晓率问卷和呕吐程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干预前两组的自我效能总均分、骨髓抑制知识知晓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我效能总均分、骨髓抑制知识知晓合格率、呕吐程度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1)。结论自我效能增强模式有利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和坚持化疗的信心,可有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杜艳丽;徐晨;王丽;韩宗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问卷调查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106名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目前我院不同专科ICU,不同年资的医护工作人员对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存在差异( P<0.05);而医生和护士之间认知程度没有差异( P>0.05)。结论我院ICU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的相关知识的认知欠缺,尤其是低年资的医护人员对雾化吸入的认知还有待提高。

    作者:陈华玉;钟晓媛;李梦德;葛世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选择PICC家庭护理原因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化疗间歇期选择PICC家庭护理的真实原因与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白血病患儿照顾者进行深度的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主题,得出医疗条件制约、对感染原因认识不足、患儿存在医疗恐惧的心理反应、维护方便、经济与医疗保障状况欠佳5个主题。结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选择PICC家庭护理有其自身特点,建议加强儿科PICC导管维护培训,增加患儿维护医院的可及性。同时,医务人员应强化导管相关性感染知识的宣传,缓解白血病患儿的医疗恐惧,正确引导照顾者选择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

    作者:魏荣;孙媛媛;高伟;张红;郝海霞;武艳;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原灾害护理培训意愿及救援参与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护理人员高原灾害护理培训意愿及救援参与度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护士高原灾害护理培训意愿及救援参与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在灾害护理方面培训很少,只有45.35%的人员参加过。99.84%的护理人员认为非常必要或必要进行灾害护理的培训,99.84%的护理人员非常愿意或愿意参加相关的培训。结论护理人员对高原灾害护理培训意愿总体很高,但救援参与度比较低,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大灾害护理培训的力度,以提高护理人员高原灾害护理的能力水平。

    作者:李晓芳;赵生秀;李月美;马恒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成立根本原因分析法小组( Root Cause Analysis, RCA),自行设计《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采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图从人员、材料、方法、环境四个方面找出原因并分析出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并实施,评价RCA实施前后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率)及影响因素影响频次。结果 RCA实施后,骨科患者功能锻炼影响因素影响频次均较RCA实施前下降( P<0.05),在功能锻炼频次、方法、种类、时间、幅度及主动性6个方面患者依从性(率)较RCA实施前有所提高( P<0.05)。功能锻炼依从性(率)从干预前的44.32%提高到干预后的83.02%。结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甘玉云;江尚燕;王永荣;代极静;徐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究对38例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在急救中心现场急救的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细节护理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成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并发症人数4例,对照组并发症人数10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1.05%)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52.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36.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比常规的护理方法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医护合作实施“正性暗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实施“正性暗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联合正性暗示。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波动及血压波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术后3 h、6 h及12 h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实施正性暗示,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手术耐受性,缓解术后疼痛。

    作者:王兴君;艾毛毛;戴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聚焦解决模式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12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实施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自护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能力、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总分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有效提高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疾病知识及疾病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谭庆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品管圈在临床静脉输液工具选择使用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输液工具临床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采取措施降低临床钢针使用率。方法于2015年2月启动“静疗圈”对25个临床科室的静脉输液工具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评估活动开展后临床科室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开展后与开展前相比,钢针使用率显著降低( P<0.05)。结论及时解决、管理和研究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的有关问题,降低钢针使用率,推广留置针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泽宇;姜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护理学本科调剂生与志愿生专业认同感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护理学专业本科调剂生与志愿生的专业认同感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调查问卷,对大连地区两所护理学院本科在校300名护生进行专业认同感及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护理学在校生专业调剂率为47%,志愿录取率为53%;在专业认知、学习满意度、是否从事护理工作方面,调剂生均明显低于志愿生( P<0.05);在学习态度方面,调剂生与志愿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学专业学生调剂率高,调剂生的专业认同感低,但学习态度良好,护理学院校应针对调剂护生的特点,利用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加强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使命感。

    作者:江雨芯;雷文静;魏小停;钟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