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护合作实施“正性暗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王兴君;艾毛毛;戴慧

关键词:正性暗示, 鼻内镜手术, 焦虑, 耐受性, 疼痛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实施“正性暗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联合正性暗示。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波动及血压波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术后3 h、6 h及12 h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实施正性暗示,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手术耐受性,缓解术后疼痛。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阶段性心理状况研究分析

    目的:了解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取初次行IVF-ET 患者180例,选用一般情况调查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 ENRICH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治疗调查表(PSQI)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VF-ET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状况、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国内正常水平,婚姻质量也低于国内正常水平。结论 IVF-ET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状态差,护理人员应参考相应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IVF-ET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

    作者:刘媛;张文杰;郭晓静;郭璐璐;曲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表对妇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表对妇科住院产后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57例妇科住院产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表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8.39±1.62)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9.50±1.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1.40±2.58)分、(23.41±3.3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计划表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降低SAS评分与SDS评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袁思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口腔正畸科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科责任制护理的工作模式。方法对照组患者由主管医生负责管理,护士实施常规的椅位配合护理,根据医生要求进行护理操作配合;试验组建立责任制护理小组,采用医、护、患同组工作模式,患者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负责管理,护士按护理程序实施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患者、医生、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正畸科开展责任制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漫丽;赵佛容;刘敏;张安翔;许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存在的心理特点及快速康复理念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在围术期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的心理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结论根据患者围术期心理特点,运用快速康复护理,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和面对将来的生活、工作。

    作者:宁向君;田智慧;刘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微信群对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信群在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建立不同人员组成的多个相互关联的微信工作群组,将微信应用于会议、通知等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相关科室之间信息的水平沟通、护理业务学习及患者健康宣教等方面,保证各个群内成员之间信息及时、准确、有效的沟通。结果微信群可提高各种信息传达的速度及准确率,减少医护人员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到科室开会、学习的时数,为她们争取更多时间进行心身调整,提高护士满意度;促进各科室之间沟通协作,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增加了健康宣教途径,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结论微信群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后,畅通医院各层级之间的联系及护患之间的沟通,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兴华;龚学艳;林艳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导航鼻内镜下行鼻后颅底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下行鼻后颅底手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鼻后颅底手术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鼻部症状VAS评分中,实验组维度计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满意度调查表的评分中,实验组维度计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实验组维度计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心理焦虑状况中,实验组维度计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的实施,减轻了患者鼻腔鼻部症状,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作者:李莉;田梓蓉;肖克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居家护理模式在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模式对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将84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实施出院后居家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等护理措施。对照组出院后不实施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护理依从性、生存质量、家庭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依从性、生存质量、家庭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护理依从性、生存质量、家庭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居家护理模式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生活和治疗状态均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可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于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高冬梅;王连红;江碧芹;庄颖;胡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ICC在耐多药肺结核强化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PICC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强化期规范治疗完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4例,同时给予患者和家属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同意应用PICC输液治疗者32例作为观察组,不接受PICC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于静脉用药治疗前和静脉用药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采用自制量表观察不同的输液途径对患者静脉用药1个月、6个月、9个月时依从性和规范治疗完成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静脉用药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维度得分、依从性、规范治疗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用药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依从性、规范治疗完成率有明显差异;静脉用药治疗9个月后,两组患者依从性差异显著,观察组规范治疗完成率是对照组的5.6倍。结论应重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规范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PICC能明显提高长期输液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提高强化期治疗的完成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吕士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CHBL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记录统计,并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各项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分别为98.29分和94.32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9.43%,显著高于研究组护理缺陷发生率( P<0.05)。结论 CHBLF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大大减少护理缺陷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可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究对38例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在急救中心现场急救的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细节护理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成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并发症人数4例,对照组并发症人数10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1.05%)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52.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36.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比常规的护理方法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肠手术患者98例,按照护理模式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对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护理人员态度、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等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梁婉红;陈利芳;黄芳;张婷婷;刘志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颅内感染影响的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感染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 d、7 d、14 d,两组内白细胞计数均下降,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 d、7 d、14 d,两组内C反应蛋白均下降,且观察组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6%高于观察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明显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君静;傅国林;孙永霞;陈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测评估表的编制

    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测评估表,快速、准确、有效的评估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高危人群,为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高危人群的评估提供可靠工具。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向相关领域数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筛选条目,确立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测评估表的初稿。便利抽取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住院并且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60例进行预实验,采用t检验法、量表题项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法、克伦巴赫α系数法、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估表的项目分析及筛选。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进行建构效度检验,敏感性、特异性分析以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克伦巴赫α系数等统计学指标验证评估表的信度、效度。结果本研究中,专家的权威程度Cr=(0.88+0.89)/2=0.88,为可接受的系数。项目分析中,年龄、性别、断离平面这3个条目的t值未达显著性,给予删除。采用因素分析法验证评估表的结构效度,分析结果与预测评估表的结构基本吻合,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预测评估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4,在0.70之上,信度理想。预测评估表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0.87和0.82,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该预测评估表共包括9个条目,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对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测评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高危人群的评估工具。

    作者:马晓煜;陆正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品管圈在临床静脉输液工具选择使用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输液工具临床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采取措施降低临床钢针使用率。方法于2015年2月启动“静疗圈”对25个临床科室的静脉输液工具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评估活动开展后临床科室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开展后与开展前相比,钢针使用率显著降低( P<0.05)。结论及时解决、管理和研究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的有关问题,降低钢针使用率,推广留置针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泽宇;姜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选择PICC家庭护理原因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化疗间歇期选择PICC家庭护理的真实原因与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白血病患儿照顾者进行深度的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主题,得出医疗条件制约、对感染原因认识不足、患儿存在医疗恐惧的心理反应、维护方便、经济与医疗保障状况欠佳5个主题。结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选择PICC家庭护理有其自身特点,建议加强儿科PICC导管维护培训,增加患儿维护医院的可及性。同时,医务人员应强化导管相关性感染知识的宣传,缓解白血病患儿的医疗恐惧,正确引导照顾者选择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

    作者:魏荣;孙媛媛;高伟;张红;郝海霞;武艳;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肠内、外营养对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74例,根据是否经空肠造瘘管给予早期EN分为早期EN组(28例)和对照组(46例,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比较1周内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术后的健康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早期EN组的重组人胰岛素总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01),第3、5、6、7天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3天起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后早期给予EN有助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血糖控制,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孙薇;陈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安全性护理对眼科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跌倒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全性护理在预防眼科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300例实施安全性护理的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4年3~12月收治的30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在预防跌倒的各项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安全性护理能够降低眼科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跌倒的发生率,确保患者住院的安全性。

    作者:刘青;刘菜月;杨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干预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与情志护理。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干预组治疗后HAMD、PSQ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组显效率、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莉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聚焦解决模式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12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实施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自护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能力、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总分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有效提高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疾病知识及疾病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谭庆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问卷调查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106名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目前我院不同专科ICU,不同年资的医护工作人员对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存在差异( P<0.05);而医生和护士之间认知程度没有差异( P>0.05)。结论我院ICU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的相关知识的认知欠缺,尤其是低年资的医护人员对雾化吸入的认知还有待提高。

    作者:陈华玉;钟晓媛;李梦德;葛世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