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薇;陈阳
目的:探讨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在儿科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并发症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热消失、肺罗音消失、咳嗽消失、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迅速缓解患儿的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金娥;郑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化疗间歇期选择PICC家庭护理的真实原因与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白血病患儿照顾者进行深度的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主题,得出医疗条件制约、对感染原因认识不足、患儿存在医疗恐惧的心理反应、维护方便、经济与医疗保障状况欠佳5个主题。结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选择PICC家庭护理有其自身特点,建议加强儿科PICC导管维护培训,增加患儿维护医院的可及性。同时,医务人员应强化导管相关性感染知识的宣传,缓解白血病患儿的医疗恐惧,正确引导照顾者选择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
作者:魏荣;孙媛媛;高伟;张红;郝海霞;武艳;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使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HFMEA)模式管理工具,改进规范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大限度地保证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应用HFMEA对身份识别流程中容易引起失效的环节进行决策树分析,确定失效模式,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结果新流程应用后,对照组患儿腕带发生脱落为11.2%,实验组发生率为5.9%(χ2=5.849,P=0.016),差异有显著性;手腕带信息错误比较,对照组有12例(0.04%),实验组0例(χ2=12.16,P=0.000);护理人员对流程的评价方面:95.7%护理人员认为新流程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全部(100%)护理人员认为新流程增加了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提高了护士查对及自我保护意识;6位(13.0%)护理人员认为新的身份识别流程程序繁琐。结论运用HFMEA模式,优化无陪护病房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提高了护士对无陪护病房内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在保证新生儿科护理安全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廖卫华;徐慧颖;丁静;方晓英;吴宏丽;李园芳;曾芳;冯苏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实施“正性暗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联合正性暗示。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波动及血压波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术后3 h、6 h及12 h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实施正性暗示,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手术耐受性,缓解术后疼痛。
作者:王兴君;艾毛毛;戴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交叉式交接班模式在提升NICU病区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护士的技术级别进行护士配班,并采用交叉式交接班模式。结果有效杜绝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质量检查排名、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床边综合能力等明显提升。结论交叉式交班模式使护理安全关口前移,有效提升了NICU病区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周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下行鼻后颅底手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鼻后颅底手术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鼻部症状VAS评分中,实验组维度计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满意度调查表的评分中,实验组维度计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实验组维度计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心理焦虑状况中,实验组维度计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的实施,减轻了患者鼻腔鼻部症状,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作者:李莉;田梓蓉;肖克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水疗与丰富环境刺激联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进行水疗与丰富环境刺激联合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3个月后、护理6个月后的适应性、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等各项智能发育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前、日龄15 d、日龄28 d 的NBNA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前、日龄15 d、日龄28 d的体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3个月后和护理6个月后的适应性、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等各项智能发育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护理日龄15 d、日龄28 d的NBNA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护理日龄15 d、日龄28 d的体质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水疗与丰富环境刺激联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儿神经智力及生理发育,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安全性护理在预防眼科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300例实施安全性护理的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4年3~12月收治的30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在预防跌倒的各项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安全性护理能够降低眼科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跌倒的发生率,确保患者住院的安全性。
作者:刘青;刘菜月;杨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74例,根据是否经空肠造瘘管给予早期EN分为早期EN组(28例)和对照组(46例,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比较1周内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术后的健康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早期EN组的重组人胰岛素总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01),第3、5、6、7天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3天起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后早期给予EN有助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血糖控制,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孙薇;陈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生大黄鼻饲和灌肠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生大黄鼻饲和灌肠,同时做好用药前后的相关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腹痛及腹胀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腹痛及腹胀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 P<0.05)。结论生大黄鼻饲和灌肠可明显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护理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护理路径,从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儿花;罗丹萍;王日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肠手术患者98例,按照护理模式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对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护理人员态度、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等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梁婉红;陈利芳;黄芳;张婷婷;刘志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规范化癌痛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不同程度疼痛的癌症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由专人负责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在不同护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减轻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汝桂;张俏雯;陈美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护理人员高原灾害护理培训意愿及救援参与度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护士高原灾害护理培训意愿及救援参与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在灾害护理方面培训很少,只有45.35%的人员参加过。99.84%的护理人员认为非常必要或必要进行灾害护理的培训,99.84%的护理人员非常愿意或愿意参加相关的培训。结论护理人员对高原灾害护理培训意愿总体很高,但救援参与度比较低,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大灾害护理培训的力度,以提高护理人员高原灾害护理的能力水平。
作者:李晓芳;赵生秀;李月美;马恒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结合PDCA循环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经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住院首次行化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运用常规化疗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60例患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结合PDCA循环管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第一周期后、化疗结束时健康教育知晓度、患者的治疗依次性以及出院时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治疗依从性逐渐提高,并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结合PDCA循环可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彩炼;魏敏;韩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与情志护理。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干预组治疗后HAMD、PSQ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组显效率、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莉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取初次行IVF-ET 患者180例,选用一般情况调查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 ENRICH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治疗调查表(PSQI)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VF-ET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状况、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国内正常水平,婚姻质量也低于国内正常水平。结论 IVF-ET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状态差,护理人员应参考相应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IVF-ET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
作者:刘媛;张文杰;郭晓静;郭璐璐;曲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科责任制护理的工作模式。方法对照组患者由主管医生负责管理,护士实施常规的椅位配合护理,根据医生要求进行护理操作配合;试验组建立责任制护理小组,采用医、护、患同组工作模式,患者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负责管理,护士按护理程序实施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患者、医生、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正畸科开展责任制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漫丽;赵佛容;刘敏;张安翔;许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 Non-Nutritive Sucking, NNS)在新生儿雾化吸入中的作用,旨在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家长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我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雾化吸入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行常规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新生儿在雾化吸入中的血氧饱和度( SaO2)、哮鸣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在雾化吸入前10 min的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雾化吸入中、雾化吸入后10 min S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儿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应用于超声雾化吸入操作中,减少了新生儿哭闹,稳定了SaO2,缩短了哮鸣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艳;丁晓华;郭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微信群在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建立不同人员组成的多个相互关联的微信工作群组,将微信应用于会议、通知等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相关科室之间信息的水平沟通、护理业务学习及患者健康宣教等方面,保证各个群内成员之间信息及时、准确、有效的沟通。结果微信群可提高各种信息传达的速度及准确率,减少医护人员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到科室开会、学习的时数,为她们争取更多时间进行心身调整,提高护士满意度;促进各科室之间沟通协作,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增加了健康宣教途径,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结论微信群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后,畅通医院各层级之间的联系及护患之间的沟通,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兴华;龚学艳;林艳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应用PICC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强化期规范治疗完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4例,同时给予患者和家属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同意应用PICC输液治疗者32例作为观察组,不接受PICC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于静脉用药治疗前和静脉用药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采用自制量表观察不同的输液途径对患者静脉用药1个月、6个月、9个月时依从性和规范治疗完成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静脉用药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维度得分、依从性、规范治疗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用药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依从性、规范治疗完成率有明显差异;静脉用药治疗9个月后,两组患者依从性差异显著,观察组规范治疗完成率是对照组的5.6倍。结论应重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规范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PICC能明显提高长期输液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提高强化期治疗的完成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吕士芹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