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闫芳;邢爱芝;董艳红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分期护理干预, 并发症
摘要:目的 分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 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 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皆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不同时期的证侯分期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1月在本院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修复后一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62颗患牙中有34颗患牙达到显效等级,有25颗患牙达到有效等级,仅有3颗患牙经过治疗后无效,其治疗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患者的60颗患牙中有16颗患牙达到显效等级,有18颗患牙达到有效等级,有26颗患牙治疗无效,其治疗有效率为58.33%,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控制率、病牙保护率、治疗后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修复与根管治疗隐裂牙牙髓病效果良好,与传统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冠修复与根管治疗操作程序简单方便,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李向阳;李妞;刘天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从化区学龄前留守儿童气质特点分析

    目的 调查学龄前留守儿童气质特征,了解不同年龄留守儿童气质维度特点,为指导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纳入126例3~6岁学龄前留守儿童,采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由专业人员和保健老师指导对儿童了解的家长填写,评估学龄前留守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和气质维度得分.结果 学龄前留守儿童气质类型特点分别为易养型(7.9%)、中间偏易养型(27.8%)、中间偏难养型(44.4%)、启动缓慢型(9.5%)和难养型(10.4%),不同年龄和性别留守儿童的气质类型特点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气质维度在不同性别儿童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活动水平和反应阈两个维度得分上男童显著高于女童(P<0.05),女童在情绪本质和注意分散度两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童(P< 0.05);不同年龄男童气质维度分析结果显示:在反应强度和反应阈两个维度得分随着男童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P<0.05),趋避性和适应性两个维度得分显著上升(P<0.05);不同年龄女童气质维度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水平和反应强度两个维度得分显著下降(P<0.05),趋避性维度得分显著上升(P<0.05).结论 留守儿童气质类型分布以中间型为主,但中间偏难养型比例更多,男童和女童在动水平、反应阈、趋避性和适应性气质维度得分存在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应根据留守儿童气质特点尽早实施个体化针对性教育,以防止出现心理行为异常.

    作者:邵雪飞;钟鹏峰;曾晓星;潘金阳;巢宇苗;李丽芬;李秋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清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联合检测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13年1月~ 2015年12月,选取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0例未足月健康孕妇进行对照,设置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清PCT、CRP检测,并对观察组进行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计算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以及联合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PCT值、CRP值.结果 与单一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CT值、CRP值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应用血清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联合检测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进行准确的诊断.

    作者:陈海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在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在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 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给予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和糖尿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C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治疗后3组患者的SBP、DBP、FBG、2hPBG、FINS、HbA1C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C组的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达宏;刘子胥;石琼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0年7月~ 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6个月后检测并记录患者LVEDD、LVESD、LVEF、HRV指标、血钾以及肌酐水平,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月后LVEDD、LVESD和LVEF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钾和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NN、SADNN和rMSSD均较治疗有明显上升(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各项HRV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有2例(3.08%)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轻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但在停药5d后自行消退,恢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临床疗效好,LVEDD、LVESD和LVEF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心率变异性明显提高,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作者:杨晋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在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中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针对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 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68例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奥拉西坦,研究组68例在实施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同时联合予以依达拉奉.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肿体积具体数据方面,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得以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针对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血肿等临床症状,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富明;高崇;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IT2016:动脉粥样硬化年轻化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3月17日至20日,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6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PCI中合并临床疑难问题专场中.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副主任郭志刚介绍了动脉粥样硬化年轻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费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8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2011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47例,其中合并吸入性肺炎83例,对其危险因素、并发症、病原菌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发现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常见的危险因素与基础疾病、高龄、脑血管病病变部位、吞咽功能、意识状态等有关,临床症状、体征多不典型,常见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白菌为多见,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在积极治疗感染的同时对患者误吸的原因进行有效的防控,重视护理及康复的结合,防止病情反复,改善预后.

    作者:成昱;田玉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高危评分模型的建立

    目的 研究年龄、性别、婚姻与精神状态、文化与职业、慢性腹泻及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病史、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病史、结肠息肉史、家族史、吸烟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是否相关,建立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高危评分模型.方法 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以面对面问卷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流行病学问卷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确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每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以其中小的为基数,算出其他自变量的值与其的倍数,即为每个自变量的权重分数,以此建立高危评分模型.结果 小学及中学或中专文化、退休及无业、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结肠息肉史、家族史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确定评分模型:年龄(≥50岁)1.0分,小学及中学或中专文化3.3分,无需工作1.9分,慢性腹泻1.1分,慢性便秘1.6分,结肠息肉史1.0分,家族史1.6分,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分值定为≥5.35分.结论 高危评分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发现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建议作用.

    作者:陈锴;陈锦锋;关小明;陈建林;韩宇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抽尽尿管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4~1mL空气后拔除尿管减轻拔管疼痛的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改良拔管方法对气囊导尿管拔管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14年3月~ 2015年11月住院的122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61例患者在进行对气囊导尿管拔管前先对气囊内的液体进行抽尽后再按不同型号的尿管注入0.4~1ML空气,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拔管,对照组61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拔尿管法拔管.观察两组的拔管结果,比较两组的拔管后的各项指标、拔管的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后肉眼血尿率、尿路刺激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拔管后自主排尿率、排尿畅通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疼痛程度的0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留置气囊导尿管抽尽液体再回注空气联合膀胱充盈状态下的拔管法明显优于常规的拔管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羽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孕期妇女乳头保健预防产后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孕期乳头保健在预防产后乳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2月~ 2015年1月于我中心接受产前检查的210例孕妇参与临床研究,并将210例孕妇分成研究组(105例)和一般组(105例),仅予以研究组孕妇孕期乳头保健,比较两组孕妇产后的乳头状况、乳腺炎发生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产后7、14d上门访视两组孕妇,研究组孕妇产后乳头皲裂发生率为7.8%,乳头凹陷发生率为6.8%,乳腺炎发生率为4.9%,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0.2%,与一般组孕妇的25.2%、18.4%、12.6%和78.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胀痛评分(VAS评分法)均低于一般组孕妇(P<0.05).研究组中母乳喂养成功孕妇产后7、14d的日泌乳量分别为(482.6±39.5) mL和(566.5±40.6) mL,明显多于一般组中母乳喂养成功孕妇的(351.5±29.8)mL和(456.8±25.5) mL(P<0.05).结论 孕期乳头保健可有效改善孕妇产后乳头状况,降低乳腺炎的发生率,为孕妇产后母乳喂养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林巧红;李思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予以探讨并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 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喘息性肺炎患儿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经过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及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中100例患儿,对照组中10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及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治疗和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肺哕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平均治疗疗程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具有明显差异,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组间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喘息型肺炎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和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了患儿的治疗时间,加速康复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是喘息型肺炎患儿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海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贵州省不同流通渠道基本药物价格差异的分析

    目的 分析贵州省基本药物在不同流通渠道(乡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的价格现状,为贵州省基本药物制度的更好实施及降低基本药物价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xcel对贵州省乡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都有的178种完全一样(即同厂家、相同规格、相同剂型)的常用基本药物价格进行统计,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乡镇卫生院和药品零售药店都有的同种基本药物的采购价和销售价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的平均采购价格高于零售药店,而平均销售价格却低于零售药店;二者采购价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销售价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一(即完全一样)基本药物在不同流通渠道(乡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的购销价格不同.

    作者:陈美;宋沈超;范彩屏;靳帅;肖智文;龙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南宁市基层结核病督导员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及耐多药结核病管理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南宁市基层两类督导员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以及对耐药结核病患者态度的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调整南宁市基层开展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64名耐多药督导员以及131名普通督导员进行结核病核心知识等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另外采用AQ-S8态度调查问卷对督导员对结核病患者的态度进行调查.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调整协变量,取α =0.05.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95份,应答率为86.7%,其中耐多药督导员问卷64份,普通督导员问卷131份.基层两类督导员调查显示: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9.91%,耐多药知晓率仅为65.20%.对待结核患者态度调查显示:基层两类督导员对结核病患者和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回避的态度都较为明显,且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责备、威胁、恐惧及回避的情绪较普通结核病患者显著增高(P<0.05);耐多药督导员对耐多药患者的威胁感随着督导时间延长呈正相关(t=3.44,P<0.01).结论 应加强基层督导员结核病政策信息及耐多药肺结核的防治知识的培训,掌握耐多药结核病相关院感防护知识及技能,消除他们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恐惧心理.

    作者:朱荣健;梁长威;陈燕萍;黄家运;刘玉坚;谢柳媛;徐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43例患者采用桡尺双侧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过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5d疼痛程度,术后2、12周HSS评分.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切口长度显著长于单侧切口组,术后第5天平均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单侧切口组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显著高于双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周随访,两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失败病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侧骨折时单侧切口创伤较双侧切口更小,疼痛更轻,术后2周随访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更高,但在术后12周时随访前臂功能恢复相当.

    作者:李树伟;崔光辉;赵幸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瑞舒伐他汀在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干预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合并有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调节血脂代谢药物,观察组使用瑞舒伐他汀片,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干预前后颈动脉超声结果及治疗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斑块大小小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斑块厚度小于干预后对照组(P< 0.05),IMT小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的消化道症状、肌肉酸痛及肝肾功能损伤整体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者,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代谢,缩小斑块,达到稳定斑块的目的,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孟延红;任利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子宫下段环扎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麻醉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子宫下段环扎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单胎足月妊娠的产妇86例,实验为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将86例接受子宫下段环扎治疗剖宫产的单胎足月妊娠的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组43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并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胎儿娩出时间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3%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30.23%(P<0.05);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患者行子宫下段环扎术止血迅速,全部止血成功,无1例子宫切除及转院,观察组产妇麻醉中MAP和HR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子宫下段环扎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较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更快的起效作用,可加快胎儿娩出时间和手术时间,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86例患者而行子宫下段环扎压迫止血法术式中,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全部止血成功,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肖仙丰;赵悦;卢波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上尿路梗阻伴尿脓毒症急诊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上尿路梗阻伴尿脓毒症急诊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本院泌尿科2013年10月~ 2015年11月诊治的75例上尿路梗阻伴尿脓毒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参照组给予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观察终的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组引流成功率为94.9%(37/39)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2%(2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5,P<0.05);(2)治疗组患者尿脓毒症控制时间(6.1±1.14)d显著短于参照组的(8.5±2.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8,P<0.05);(3)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7%(3/39)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7.8%(1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7,P<0.05).结论 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这种急诊微创治疗方法应用于上尿路梗阻伴尿脓毒症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大大提高引流成功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缩短尿脓毒症控制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邓永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治疗前7d停服所有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均积极控制血糖,对照组予缬沙坦80mg/d,若2周后血压未下降者,缬沙坦增至160mg/d.观察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5mg/d,2次/d.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2%,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两组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SBP、DBP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t=2.349,2.581,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t=2.723;2.782,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确切,显著降低血压及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齐拉西酮结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

    目的 分析评价齐拉西酮结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 纳入的对象为2013年3月~2015年9月我院10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第Ⅰ组以单纯碳酸锂为治疗药物,第Ⅱ组以齐拉西酮结合碳酸锂为治疗药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安全性,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RMS量表分数差异.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BRMS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但第Ⅱ组减分率更高,经统计学处理显示BRMS量表分数差异显著(P<0.05).第Ⅱ组治疗效果高达94.00%,第Ⅰ组仅72.00%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副作用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齐拉西酮结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确切,跟单纯碳酸锂治疗比较,在改善患者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症状方面效果更好,且未增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金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