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菊
又值春日融融,柳丝轻扬的好时节.2016年3月17日至20日,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6)大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陈茂总结和展望了经导管瓣膜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作者:苏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对皮瓣移植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 2012年12月本院手足外科患者中40个皮瓣术后病例进行处理,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在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改善微循环及保温等常规护理方案,而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应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的患者,存活14例,基本存活5例,未存活1例,存活率为95%,而在对照组患者其有9例完全存活,5例患者基本存活,而未存活6例,其存活率为70%,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肿胀消退的时间、患者皮肤红润消失所需时间和皮瓣坏死的面积均较对照组小,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手部创伤患者皮瓣移植的存活率,且明显减小肿胀消退时间、皮肤红润消失时间以及皮瓣坏死的面积,明显改善血运障碍,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欧丽梅;陈嘉敏;陈嘉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应用在外来务工人员肺结核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外来务工人员肺结核患者10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定期复诊率为93.10%,规则服药率为94.83%,痰菌转阴率为94.83%,治愈率为72.41%,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882、9.8386、5.6181、6.6452,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为:躯体功能(68.43±8.37)分,心理功能(56.37±6.88)分,社会功能(65.18土7.24)分,物质功能(58.75士6.12)分,总分(72.49±8.72)分,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56、10.0466、11.2517、9.3714、8.4957,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外来务工人员肺结核治疗中能够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治愈率,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红艳;王玉;方年;张红月;邵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天花粉和甲氨蝶呤在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副作用及再次妊娠等方面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间在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因输卵管异位妊娠行保守治疗共2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保守治疗使用药物情况,天花粉组患者145例,甲氨蝶呤组患者64例,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使用后再次妊娠及血β-HCG下降情况.根据初始血β-HCG分为4组,分别为<200mIU/mL;200≤血β-HCG< 500mIU/mL;500≤血β-HCG<1000mIU/mL;1000≤血β-HCG<2000mIU/mL,比较天花粉组和甲氨蝶呤组疗效、住院时间、转阴时间、副反应.结果 在β-HCG“200≤血β-HCG<500mIU/mL”组和“1000≤血β-HCG<2000mIU/mL”组中,天花粉组治愈成功率为89.6%和83.3%,住院时间为(6.60±1.69)和(8.23±4.53),甲氨蝶呤组治愈成功率为66.7%和0,住院时间为(10.39土5.27)和(17.00±8.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花组血β-HCG转阴时间短于甲氨蝶呤组(P<0.05),但副反应及再次妊娠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花粉在规范使用下,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保守治疗药物,与甲氨蝶呤相比,各方面皆有优势.
作者:徐婧;沈育红;龙雯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 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92例,其中合并HDCP 38例,设为妊高症组,正常孕产妇54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前、产后血浆活性肾素(PRA)水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妊高症组孕产妇产前血浆PRA、Ang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L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产前比较,妊高症组孕产妇产后血浆PRA、AngⅡ均明显升高,ALD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妊高症组孕产妇产后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RA、AL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高症组孕产妇胎盘组织中AT1受体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组间肾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CP的发病与胎盘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胎盘组织中AT1受体表现显著增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胎盘血流灌注,使胎盘发生缺血缺氧有关.
作者:杨昱;钟群英;陈瑞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从近极到远极治疗腕舟骨骨折和从远极向近极治疗腕舟骨骨折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 2015年1月进行治疗的腕舟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从近极到远极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从远极向近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术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患者采用从近极到远极治疗腕舟骨骨折,其疗效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在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 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给予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和糖尿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C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治疗后3组患者的SBP、DBP、FBG、2hPBG、FINS、HbA1C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C组的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达宏;刘子胥;石琼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及药店调研,分析《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改革的重点.方法 2015年6~ 12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级在校生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满意度、需求的课程知识等;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校区周边药店进行调研,主要包括非处方药销售情况、店员指导患者用药情况等.结果 问卷调查表明80%以上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且对内容满意,95%的学生期望通过课程学习实用性知识;调研分析表明非处方药在实际中应用广泛,相关知识不可或缺.结论 《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必要且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增加实用性知识.
作者:王嘉伦;周艺;王运丽;魏艳哲;王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基层两类督导员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以及对耐药结核病患者态度的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调整南宁市基层开展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64名耐多药督导员以及131名普通督导员进行结核病核心知识等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另外采用AQ-S8态度调查问卷对督导员对结核病患者的态度进行调查.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调整协变量,取α =0.05.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95份,应答率为86.7%,其中耐多药督导员问卷64份,普通督导员问卷131份.基层两类督导员调查显示: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9.91%,耐多药知晓率仅为65.20%.对待结核患者态度调查显示:基层两类督导员对结核病患者和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回避的态度都较为明显,且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责备、威胁、恐惧及回避的情绪较普通结核病患者显著增高(P<0.05);耐多药督导员对耐多药患者的威胁感随着督导时间延长呈正相关(t=3.44,P<0.01).结论 应加强基层督导员结核病政策信息及耐多药肺结核的防治知识的培训,掌握耐多药结核病相关院感防护知识及技能,消除他们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恐惧心理.
作者:朱荣健;梁长威;陈燕萍;黄家运;刘玉坚;谢柳媛;徐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治疗前7d停服所有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均积极控制血糖,对照组予缬沙坦80mg/d,若2周后血压未下降者,缬沙坦增至160mg/d.观察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5mg/d,2次/d.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2%,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两组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SBP、DBP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t=2.349,2.581,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t=2.723;2.782,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确切,显著降低血压及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稳心颗粒对冠心病(CAD)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AD心律失常患者72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中的A1组(观察组36例)以及A2组(对照组36例)CAD心律失常患者的分组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完成.临床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稳心颗粒对A1组进行治疗;临床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A2组进行治疗;观察对比心电图各指标出现的差异,与此同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完成4周的治疗后,在室性早搏数、交界性早搏数以及房性早搏数几方面,同A2组比较,A1组CAD心律失常患者呈现为显著减少(P<0.05);观察对比SDNN值发现,A1组明显高于A2组CAD心律失常患者(P<0.05).结论 临床对于CAD心律失常患者,开展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稳心颗粒联合治疗方法,终疗效肯定,SDNN指标值获得有效改善,成功提高了CAD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盖郁博;李春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设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对两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儿40例,单纯采用干扰素进行疾病治疗;实验组患儿40例,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适量的炎琥宁进行疾病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得知,常规组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与97.50%,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具体表现为实验组的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干扰素+炎琥宁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缩短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等,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魏晓红;程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0年7月~ 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6个月后检测并记录患者LVEDD、LVESD、LVEF、HRV指标、血钾以及肌酐水平,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月后LVEDD、LVESD和LVEF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钾和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NN、SADNN和rMSSD均较治疗有明显上升(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各项HRV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有2例(3.08%)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轻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但在停药5d后自行消退,恢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临床疗效好,LVEDD、LVESD和LVEF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心率变异性明显提高,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作者:杨晋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综合治疗,给予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定量及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改善心功能与各项指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国治;梁孙英;莫锡尚;梁海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普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00例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临床治疗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胆漏、胆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进食、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9%,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于基层医院普外科患者的围术期安全,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郭素华;梁小如;庄海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预知护理干预在胃癌术后放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 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术后放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预知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10.3±1.4)分vs(12.5±1.8)分,(39.5±9.4)分vs(44.5±9.9)分,P<0.05].干预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常规组[(78.4±9.2)分vs(65.5±8.7)分,(77.3±8.8)分vs (63.1±7.3)分,(69.4±6.9)分vs (59.2±6.1)分,(82.1±11.2)分vs(68.8±9.8)分,(78.7±0.3)分vs(61.8±8.2)分,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96.67% vs 76.67%,P<0.05).结论 胃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预知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显著应用效果.
作者:李爱红;刘新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老年冠心病NYHA分级及分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 2014年10月期间接诊的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所有患者的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所有患者中NYHA分级及分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情况.结果 在不同老年冠心病患者中,Ⅳ级患者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明显高于Ⅱ级、Ⅲ级患者,Ⅲ级患者的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明显高于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不同老年冠心病分型患者中,心肌梗死型患者的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IL-6、IFN-r等血清感染性指标水平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不同的NYHA分级患者的血清感染性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慕翔;禤志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手部经络操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 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部经络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疗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手部经络操护理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蓝招添;谢雪华;陈标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探讨改良拔管方法对气囊导尿管拔管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14年3月~ 2015年11月住院的122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61例患者在进行对气囊导尿管拔管前先对气囊内的液体进行抽尽后再按不同型号的尿管注入0.4~1ML空气,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拔管,对照组61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拔尿管法拔管.观察两组的拔管结果,比较两组的拔管后的各项指标、拔管的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后肉眼血尿率、尿路刺激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拔管后自主排尿率、排尿畅通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疼痛程度的0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留置气囊导尿管抽尽液体再回注空气联合膀胱充盈状态下的拔管法明显优于常规的拔管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羽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种植牙患者采用系统化口腔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 2012年6月收治的接受人工牙种植手术患者86例,将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等两个组别,各组别患者均为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系统化口腔健康教育联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护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3年内种植牙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等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牙患者采用系统化口腔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种植牙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瑞冰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