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阳;余红民
目的:研究宫腔镜用于慢性宫颈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就诊的10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102例患者分为激光组和宫腔镜组。激光组采取激光方法治疗;宫腔镜组行宫腔镜电切治疗。比较:(1)慢性宫颈炎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2)复发率、创面感染发生率;(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炎症因子hs-CRP、SOD、IL-6、TNF-α的差异。(4)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1)宫腔镜组对比激光组慢性宫颈炎治愈率更高(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宫腔镜组对比激光组复发率、创面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3)干预前两组炎症因子hs-CRP、SOD、IL-6、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宫腔镜组对比激光组炎症因子hs-CRP、SOD、IL-6、TNF-α改善更显著(P<0.05)。(4)宫腔镜组对比激光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结论宫腔镜用于慢性宫颈炎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水平,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创伤小,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创面感染,值得推广。
作者:陈美美;张幼红;魏苍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绝经后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段、绝经年限、肿瘤直径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以及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CA125水平。结果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中,有70例(66.67%)患者为良性卵巢肿瘤,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高,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绝经年限≥20年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低,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肿瘤直径>10cm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高,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平均CA12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卵巢肿瘤主要以良性肿瘤为主,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以及平均CA125水平高,≥70岁组恶性肿瘤发病率反而出现下降;绝经年限<5年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而绝经年限≥20年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低;肿瘤直径>10cm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高;临床应重视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 VAS评分以及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谭毅贤;程德根;梁小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创分娩与侧切分娩会阴创伤愈合情况。方法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深圳南山区妇幼保健院100例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分娩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无创分娩组50例和侧切分娩组50例。观察两组产妇创伤愈合、疼痛、水肿、息肉发生率情况。结果无创分娩组创伤愈合良好率96%高于侧切分娩组84%,创伤愈合差的比例4%低于侧切分娩组16%,无创分娩组产妇创伤疼痛Ⅰ度42%、Ⅱ度50%比例均高于侧切分娩组26%、32%,Ⅲ度8%、Ⅳ度比例0均低于侧切分娩组28%、14%,无创分娩组产妇创伤水肿0、息肉发生率0均低于侧切分娩组1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分娩在产妇中应用,可以提高会阴创伤愈合效率,降低会阴创伤疼痛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莉;叶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组,A组为单纯糖尿病组,B组为早期肾病组,C组为临床肾病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BUN、SCr等水平。结果B组和C组CysC、β2-M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1),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及B组,C组SCr及BUN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患者的病程、HbA1C、SBP、β2-MG、SCr、BUN、Malb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β2-MG与患者的病程、HbA1C、SBP、CysC、SCr、BUN、Malb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血清CysC及β2-MG就有显著升高,在辅助诊断方面优于BUN及SCr等传统指标。
作者:代广;王东海;陈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的非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115例非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不同负荷分为三组,即A组低负荷(<10%),B组中负荷(10%~20%),C组高负荷(>20%)。对比3组间SDNN,SDANN,rMMSD, PNN50%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负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时域指标SDANN明显低于低负荷及中负荷组的患者;3组之间HRV时域指标比较,SDNN,rMM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AN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DANN与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存在负相关(r=-0.361, P=0.000)。结论随着非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SDANN数值显著降低,主要与自主神经受损有关。高负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交感神经增强更明显,如不及时治疗,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将会增加。
作者:胥家永;任国成;高志广;许长存;程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损伤中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早期糖尿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尿糖、单纯尿微量白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糖对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方法在早期糖尿病肾损伤中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同时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单纯糖尿病患者)和B组(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糖水平及阳性率。结果300例糖尿病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损伤67例,发病率为22.33%。单纯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肾损伤中诊断灵敏度为46.27%,特异度为95.28%,阳性预测值为73.81%,阴性预测值为86.05%。单纯尿糖检测在早期肾损伤中诊断灵敏度为56.72%,特异度为93.99%,阳性预测值为73.08%,阴性预测值为88.31%。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测早期肾损伤中诊断灵敏度为86.57%,特异度为91.42%,阳性预测值为74.36%,阴性预测值为91.42%。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水平均低于B组[(15.4±5.4)mg/L vs(25.8±7.1)mg/L,(2.3±0.6)mmol/L vs(3.7±0.9)mmol/L,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有效指标。
作者:陈昌达;李就文;朱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基本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监测意义知晓率、血糖监测目标达标率、血糖监测记录率、血糖仪正确使用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鹿丙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Survivin 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 法检测2015年6~10月在我院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切除的患者40例,对子宫肌瘤组织及其周边肌肉组织中Survivin 蛋白含量进行监测对比。结果 Survivin 在子宫肌瘤瘤体组织中的含量是(310.78±25.93)ng/L,在瘤旁肌肉组织含量是(186.09±23.31)n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6,P <0.01);Survivin 在单发子宫肌瘤瘤体组织含量是(312.54±28.78)ng/L,多发子宫肌瘤瘤体组织中含量(309.60±24.42)ng/L,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t=1.0213,P >0.05)。结论凋亡调节因子Survivin 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徐国荣;叶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习惯逆转训练治疗抽动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抽动症患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进行习惯逆转训练的行为治疗,对照组使用可乐定透皮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YGTSS评分、TESS评分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为38.0%,有效率达90.0%,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后的第12、24周末YGTS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典药物可乐定为对照,习惯逆转训练治疗抽动障碍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健萍;袁海超;黄国强;卢燕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入住我院的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观察组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24 h ABPVs、24 hABPVd 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SBP、DBP水平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治疗后SBP(120.28±20.22)mm Hg,DBP(83.20±11.23)mm Hg,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24h ABPVs、24h ABPVd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提高,降压效果显著,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有效协助降压,维持血压稳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雪玲;邢光;李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改良的PBL教学法在骨外科专业临床理论与临床见习应用的主要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度来我科见习的100例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以及七年制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见习代教。学期结束进行理论考试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并对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期结束考试中,实验组总成绩为(82.24±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5±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基础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学生的病案分析成绩为(48.04±4.8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4.45±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PBL教学法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尽可能地利用临床思维思考与解决临床问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付海亮;付国枢;王强;杜大江;马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本科学生对《热带医学与热带病》课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现状。方法2015年9月~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2013级、2014级各专业选修热带医学的本科生共120例作为学习组,随机抽取同年级各专业未选修热带医学本科生共10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热带医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之间没有差异( P>0.05),学生在对热带病的处理态度和行为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查对象的热带医学知识需要加强,学生应该主动了解更多的热带医学知识,开设《热带医学与热带病》有实用性及必要性。
作者:罗夙医;严敏;李冰雪;宝福凯;柳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产前超声筛查结果及胎儿的健康状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怀孕双胎9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及同期自然受孕双胎100例孕妇为参照组,收集产前超声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以及胎儿情况,对比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在羊水过多、脐带绕颈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贫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羊水量显著多于参照组,羊水过少、脐带附着位置变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胎儿畸形率、死胎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双胎输血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在活婴数、先天畸形、平均胎龄、低体重儿必理、新生儿窒息比例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胎儿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ART双胎受孕未增加围产期孕妇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自然受孕相比在羊水异常、脐带位置变化及双胎输血综合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蒋华景;郭津含;陈静;林丽璇;熊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方案用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8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物、鼻用皮质类固醇等,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维持治疗1年,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统计,并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1,P<0.05);观察组患者共进行治疗期间共3例出现I级全身性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但所有不良反应病例均经药物治疗后迅速缓解,对照组未发生明显全身性反应,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χ2=1.94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RQLQ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活动、睡眠、行为、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免疫治疗方案用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和格华止口服,共24周,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和格华止口服,共24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GP)、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MI、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除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外,还可改善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薛秀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的自然妊娠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医生准确评估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机会,选择合适的受孕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3例因输卵管性不孕实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且有2年完整随访记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术后自然妊娠率。根据术后是否自然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对比找出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结果93例患者宫腹腔镜术后2年内总自然妊娠36例,总计自然妊娠率为38.71%(36/93)。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30.11%(28/93),术后7~12个月之间妊娠6例,术后1年内累计自然妊娠率为36.56%(34/93),接近总妊娠率。术后13~24个月之间妊娠2例,1年后妊娠率显著下降(P<0.05)。在相关影响因素中,不孕年限、流产引产史、盆腔手术史和盆腔炎病史、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中重度粘连、输卵管积水等7项因素对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不孕症诊断一旦成立应尽早治疗。对有流产引产史、盆腔炎病史、盆腔手术史、痛经等病史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尽早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术后医生应综合患者的不孕年限、相关病史、术中情况,为患者提供优化、个体化的随诊受孕方案。对术中证实为输卵管完全不通或术后1年内未自然妊娠的患者,建议尽早接受辅助生育技术,以免错过佳妊娠年龄。
作者:彭汝娇;刘姜伶;郑诗丹;梁红梅;余红秀;方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因素,为应激性溃疡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6年2月资料齐全的2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59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低、行开颅手术、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空腹血糖≥8mmol/L、损伤类型中脑干损伤和弥漫性脑损伤和脑挫裂伤是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CS评分3~5分、早期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颅脑损伤类型(脑干损伤、弥漫性脑损伤和脑挫裂伤)是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在救治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防治。
作者:杨金理;欧小晶;冯志铁;黄开让;申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DCO)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取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103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观察组行DCO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不同组别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总量、手术总时长、体温恢复时长以及骨痂所用时间四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康复优良率达到8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B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PTT值、TT值和P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监测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再循环的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便于实施护理对策。方法采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测仪分别对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18例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正接及反接时进行再循环的监测,并分析可能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再循环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血管通路正接时,其再循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管通路反接时,动静脉内瘘(AVF)再循环情况较颈静脉管及股静脉管的再循环率低,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动静脉内瘘管与颈静脉管或股静脉管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静脉管与股静脉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内瘘(AVF)顺穿或反穿时,A-V间距<5cm其再循环情况较A-V间距>5cm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血液透析时,好建立动静脉内瘘,进行AVF穿刺时,A-V间距尽量相差5cm或以上,以减少再循环发生率。在AVF不能使用时,可以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即颈静脉管或股静脉留置管,但是尽量避免反接,以减少再循环率。
作者:蔡晓雯;宁志芳;王利平;蓝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