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夙医;严敏;李冰雪;宝福凯;柳爱华
目的:探讨改良的PBL教学法在骨外科专业临床理论与临床见习应用的主要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度来我科见习的100例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以及七年制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见习代教。学期结束进行理论考试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并对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期结束考试中,实验组总成绩为(82.24±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5±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基础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学生的病案分析成绩为(48.04±4.8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4.45±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PBL教学法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尽可能地利用临床思维思考与解决临床问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付海亮;付国枢;王强;杜大江;马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组,A组为单纯糖尿病组,B组为早期肾病组,C组为临床肾病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BUN、SCr等水平。结果B组和C组CysC、β2-M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1),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及B组,C组SCr及BUN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患者的病程、HbA1C、SBP、β2-MG、SCr、BUN、Malb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β2-MG与患者的病程、HbA1C、SBP、CysC、SCr、BUN、Malb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血清CysC及β2-MG就有显著升高,在辅助诊断方面优于BUN及SCr等传统指标。
作者:代广;王东海;陈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DTI技术用于观察不同Mantyla分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皮质脊髓束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脑白质疏松患者的DTI影像,测量不同Mantyla分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FA值、ADC值、CSF纤维数量及纤维长度。结果不同分级患者的FA值、ADC值、CSF纤维数量及左CSF纤维长度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对观察不同Mantyla分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皮质脊髓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在脑白质疏松症不同分级间的变化。
作者:张晖;柴瑞新;窦瑞芳;伊生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结扎术(UAL)、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及保守治疗对重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治疗的重症产后出血6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卵泡刺激素水平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促黄体生成素,子宫动脉结扎术组高,保守治疗组低(P<0.05);保守治疗组雌二醇水平均高于手术治疗组(P<0.05);手术治疗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的恶露持续时间及分娩距第一次月经的时间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结扎术和动脉栓塞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特别是重症产后出血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汪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自主屏气用力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妇产科正常分娩的初产妇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自主用力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生殖道损伤情况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自主用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侧切及宫颈裂伤率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Ⅱ度产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来说,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自主屏气用力可以明显缩短第二产程,提高顺产率,减少产妇的生殖道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园;潘菊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充足的医疗保险可以使医疗服务更高效,但是目前很多澳门居民仍然尚未获得足够的医疗保险保障。要同时达到医疗覆盖率高、服务质量佳和筹资机制公平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的,但是医疗保险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些基本目标。如果政府没有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成熟的私人医疗保险市场,那么医疗卫生系统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提升全民健康保险普及化、发展风险分担机制、推动私人医疗保险。澳门要实现全民的公平医疗,就要在医疗卫生政策中采用公共筹资和私人筹资相结合的方式。
作者:刘仲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MIPO技术联合治疗4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高要区中医院收取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锁定钢板、MIPO技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骨折愈合需时均显著地短于对照组(t=25.686, P<0.05;t=8.73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4.4%,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9%(χ2=6.944, P<0.05)。观察组肩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χ2=6.944,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MIPO技术联合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体检调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进行对照分析,为防治及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004人完整资料,根据是否患有NAFLD,将患者分为病例组295例与对照组709例两组。采用问卷调查与健康体检两部分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既往病史等一般特征及NAFLD临床诊断。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BMI、收缩压、舒张压、PBG、TG、TC、ALT与UA水平。结果在1004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NAFLD 295人,其发生率为29.38%。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BMI、收缩压、舒张压、PBG、TG、TC、ALT与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AFLD为应变量,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危险因素依次为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BMI、舒张压、ALT、年龄和男性。结论烟台地区NAFLD患病率较高,高脂血症、超重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丙氨酸转氨酶、年龄、男性等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合理控制体重,适当锻炼,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控制,可积极预防NAFLD的发生。
作者:刘书芳;朱晓晶;于翠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产前超声筛查结果及胎儿的健康状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怀孕双胎9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及同期自然受孕双胎100例孕妇为参照组,收集产前超声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以及胎儿情况,对比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在羊水过多、脐带绕颈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贫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羊水量显著多于参照组,羊水过少、脐带附着位置变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胎儿畸形率、死胎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双胎输血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在活婴数、先天畸形、平均胎龄、低体重儿必理、新生儿窒息比例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胎儿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ART双胎受孕未增加围产期孕妇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自然受孕相比在羊水异常、脐带位置变化及双胎输血综合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蒋华景;郭津含;陈静;林丽璇;熊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的自然妊娠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医生准确评估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机会,选择合适的受孕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3例因输卵管性不孕实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且有2年完整随访记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术后自然妊娠率。根据术后是否自然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对比找出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结果93例患者宫腹腔镜术后2年内总自然妊娠36例,总计自然妊娠率为38.71%(36/93)。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30.11%(28/93),术后7~12个月之间妊娠6例,术后1年内累计自然妊娠率为36.56%(34/93),接近总妊娠率。术后13~24个月之间妊娠2例,1年后妊娠率显著下降(P<0.05)。在相关影响因素中,不孕年限、流产引产史、盆腔手术史和盆腔炎病史、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中重度粘连、输卵管积水等7项因素对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不孕症诊断一旦成立应尽早治疗。对有流产引产史、盆腔炎病史、盆腔手术史、痛经等病史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尽早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术后医生应综合患者的不孕年限、相关病史、术中情况,为患者提供优化、个体化的随诊受孕方案。对术中证实为输卵管完全不通或术后1年内未自然妊娠的患者,建议尽早接受辅助生育技术,以免错过佳妊娠年龄。
作者:彭汝娇;刘姜伶;郑诗丹;梁红梅;余红秀;方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A组,55例)与序贯放化疗组(B组,54例),A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而B组采用序贯放化疗方案治疗。统计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利用Pearsonχ2检验和行×列表χ2检验等分析数据。结果A组的有效率、2年生存率和骨髓抑制的总发病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后出现明显变化(P<0.05),其中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构成比由治疗前的32.73%增加到58.18%。结论同步放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NSCLC中的疗效非常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同时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冯梓贤;王晓亮;钟美霞;陈广杰;赵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对高耐药性宫颈癌患者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耐药性宫颈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及输液不良反应,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成功耗费时间,分析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血栓、脱管及堵塞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发生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且留置导管期间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能有效减少高耐药性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输液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度,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作者:郭爱琴;钮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绝经后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段、绝经年限、肿瘤直径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以及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CA125水平。结果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中,有70例(66.67%)患者为良性卵巢肿瘤,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高,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绝经年限≥20年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低,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肿瘤直径>10cm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高,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平均CA12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卵巢肿瘤主要以良性肿瘤为主,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以及平均CA125水平高,≥70岁组恶性肿瘤发病率反而出现下降;绝经年限<5年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而绝经年限≥20年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低;肿瘤直径>10cm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高;临床应重视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轻-中度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5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9~15分),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于20%甘露醇基础上加醒脑静治疗,对照组单用20%甘露醇治疗,两组于治疗1周后评定头皮下血肿吸收情况、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4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520, P<0.05);对照组血肿消退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P<0.05);治疗组无皮疹、畏寒、发热等过敏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甘露醇治疗轻-中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显著改善脑外伤后所致头晕、恶心等症状,缩短头皮下血肿消散时间,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茆金星;陈祥;刘登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本项目通过测定BEGO种植体不同种植深度的骨吸收的长度,探讨BEGO种植体不同种植深度的骨吸收的程度。方法选取于医院就诊并植入BEGO种植体的120例患者,于术前拍口腔曲面断层片,测定颌骨高度,确定种植的深度,按骨面上1mm、骨面平齐、骨下1mm分为a、b、c三组,术后立即、3个月、6个月、1年、1.5年拍曲面断层片,测定种植体尖部到牙槽骨平面的距离并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种植体的种植深度为骨面上1mm骨吸收程度较小、骨面平齐骨吸收程度小、骨下1mm骨吸收程度较大。结论 BEGO种植体不同种植深度的骨吸收的程度不同,种植深度与骨面平齐骨吸收程度小,其次是骨面上1mm,程度较大的是骨面下1mm。
作者:冯建国;李慧;张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基本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监测意义知晓率、血糖监测目标达标率、血糖监测记录率、血糖仪正确使用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鹿丙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和格华止口服,共24周,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和格华止口服,共24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GP)、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MI、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除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外,还可改善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薛秀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入住我院的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观察组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24 h ABPVs、24 hABPVd 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SBP、DBP水平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治疗后SBP(120.28±20.22)mm Hg,DBP(83.20±11.23)mm Hg,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24h ABPVs、24h ABPVd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提高,降压效果显著,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有效协助降压,维持血压稳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雪玲;邢光;李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原因及减少复发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且术后诊断为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1例实施鼻侧切术,观察组患者31例实施鼻内镜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9.4%)明显低于对照组(45.2%),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7.5±10.9)mL明显少于对照组(198.6±24.7)mL,观察组患者(6.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灶切除不彻底是术后复发的根本因素,大多数术后复发实际上是术后肿瘤的残留。术前进行全面的检查及评估,明确肿瘤病变部位及侵犯范围,制定合适手术方案,术后定期换药及随访是减少肿瘤复发的关键。
作者:周义兵;陶跃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切片及互动教学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数字化切片和互动教学的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1合班的学生80人作为实验组,未采用上述方法的我校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合班的学生80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理论及实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字化切片及互动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绩明显提高。结论数字化切片及互动教学的结合应用显著提高理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尹闻科 刊期: 2016年第16期